传播统计法
2011-1
清华大学出版社
Frederick Williams,Peter Monge
224
苏林森
无
就像本书的前4版一样,第5版将继续为致力于阅读定量研究文献的读者服务,提升他们的能力。无论读者是否具有理解统计学基础的数学知识背景,运用统计学的深层次逻辑是:只要有耐心,学习统计学并不难。我们希望,面对现今很多流行的统计应用方法,你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这里表示什么意思?”“我们能得出结论吗?”“我们能理解为什么吗?”“对我而言,这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大多在研究的问题中,而非通过统计计算细节表现出来。本书试图为读者提供一种理解统计学的思路而非教会大家计算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后者(即计算方法),读者可以参阅一些传统的统计学书籍或各种流行的统计软件的使用手册。我们将通篇为读者提供这两方面的建议。大体上,阅读本书会帮助你理解文中所述的统计方法如何帮你一步步从数据想到结论。本书自初版以来,历经二十多年的实践考验,对于数以万计的读者来说,本书已经证明了其价值:提供一幅清晰的、充满魅力的定量研究图景。在新的千年,我们期望有更多的读者喜欢这本书。希望第5版能够更好地为你们服务。
当前传播学领域,定量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而其在美国等西方传播学界的运用已经非常成熟。随着传播学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深入,中国传播学研究者对从事定量研究的热情空前高涨。做定量研究的第一步是阅读大量定量研究文献,但其往往为文科出身的中国传播学研究者敬而远之。于是,如何读“懂”传播学定量研究文献、专著,从而独立从事传播学定量研究便是摆在传播学研究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避开繁琐的统计学计算、推理,尽可能为读者讲述定量研究中统计数据背后的逻辑,为读者搭建从数据到结论的桥梁。
本书在20多年时间里已出至第5版,惠及数以万计的读者,是传播研究方法的一本经典读物。全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全书不是就统计论统计,而是侧重于统计数据的解读,这正是很多社会科学研究者需要的。通过阅读该书,读者可以形成批判性的统计思维模式。因为无论读者有没有统计学基础,定量研究背后的逻辑是不难理解的,本书正是要展示数据背后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的另一特色是系统全面,从描述统计到推断统计、从测量层次到相关分析、从统计分布到时间序列分析等等无所不包,堪称为一本简易的指南性读物。最后,本书列举的案例均来自传播学和教育学,针对性强。
本书适用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初级读者,包括传播学专业研究生、博士生和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研究者。如果你对统计数据心存畏惧,但又想阅读、从事定量研究,那么通过阅读本书,你会成为更好的传播学定量文献读者。
作者:(美国)费雷德里克·威廉姆斯 (美国)彼特·蒙日 译者:苏林森费雷德里克·威廉姆斯,(1933-2010)前国际传播学会主席(1978-1979),美国南加州大学安伦伯格传播学院首任院长(1979-1985),哥伦比亚大学甘尼特媒介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1990-1991),1991年起担任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传播学教授。1962年获南加州大学博士学位,撰写或主编的书籍共54部。彼特·蒙日(1942-)前国际传播学会主席(1997-1998),美国南加州大学安伦伯格传播学院教授,1972年获密歇根州立大学传播学博士学位。苏林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媒介经济专业传播研究方法方向博士生,发表各类学术文章3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近10篇。
第一部分 定量研究
第1章 为什么要做定量研究
一、统计学的使用和误用
二、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的比较
三、定量研究方法什么时候是适合的
四、批判眼光的价值
小结
补充阅读
第2章 研究中的统计学
一、统计学的作用作为“科学的”研究
二、实证研究计划
小结
补充阅读
第二部分 描述性统计
第3章 测量的层次
一、测量尺度
二、测量的适当性
三、效度和信度的问题
结论
补充阅读
第4章 描述分布
一、表格或图形描述
二、集中趋势指标
三、离散指标
四、描述性统计学的分布指标
五、使用图形来增进交流
小结
补充阅读
……
第三部分 推断统计
第四部分 变异分析
第五部分 相关分析
第六部分 复杂变异和相关分析
附表
译后记
插图:研究的传统以及常识告诉我们,无论是否使用统计学,我们都希望研究者能选择最合适的研究方法或研究方法组合来完成研究。实际中,研究方法是指研究中采取的策略、计划和行动。举例来说,假如某项研究的目的是描述《纽约时报》(包括20世纪90年代以后《纽约时报》网络版)关于20世纪美国总统选举的报道。如果研究者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历史的回顾,我们期望能详细审查原始档案,评估其各个时期的文章一一包括电子版和印刷版,并试图建构那种报道模式的时代背景,或者研究的目的更为苛刻。这里我们希望能深入分析其报道的文本,评估作者的目的、风格,以及文章或评论中可能存在的“主题”。这两种方法从本质上说主要是定性的,它们主要依靠诸如原始文章、其他记录、那个时期的一些重大事件的回顾等。另一方面,该研究也可以采用定量方法去做,比如有些研究者可能会对选举报道测量产生兴趣。比如计算报道文章的栏目数量可以被用做比较不同政党或不同候选人报道的基础。有些内容分析手段可以用来评估文章的“正面一负面”五级量表,或者我们可以寻找选举花费和媒介报道量的关系。一些简单的统计量如平均数、极差、相对百分比和相关系数就显得很有价值。作为读者,你会发现自己在“阅读统计学”,即使在这个非常简单的层次上,一点小小的知识如平均数和相关性是否被适当应用,也会影响你对研究的评价。说到“适当”,我们并非指计算的准确性——我们现在就将其理解为准确性——而是指这些结果是否描述了研究者如何应用它们。比如,如果算术平均值f所有版面的总英寸数除以文章的数量)并不能作为一定长度文章的最好描述。现在还没有深入地介入这个问题(请阅读本书第3章关于集中趋势度量的论述),这里只需要知道每当在研究中用到测量(包括计算)时——即研究是定量的——了解统计学应用的几个概念是有价值的。因为我们开始经常使用术语,让我们来给统计学引入一个简洁的工作定义。
译者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2007年冬天,当时正在美国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带着激动的心情,译者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译者认为,该书是一本非常难得的著作,对传播学定量研究进行了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分析,于是欣然将其推荐给清华大学出版社,建议出版。回国后,译者担任了该书的翻译。如今,该书的中译本即将与读者见面,心里顿时生出几分感慨。传播学作为一门20世纪中期诞生于美国的社会科学,自改革开放以后传入中国,在中国经历了引入、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阶段。中国传播学者与国际学者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中国的传播学也越来越融入国际传播学的发展,学科的接轨是发展的必然。学科接轨的前提是研究的规范化,即在规范的前提下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由于中外政治体制、媒介制度差异很大,传播学研究方法成为这种交流和接轨重要的桥梁和纽带,而定量研究成为研究方法的主流,为这种交流搭建了共同的话语体系。但总体看来,中国大陆学者对传播学研究方法的重视不足。通过对新闻传播学三种理论性刊物《国际新闻界》(2009年)、《当代传播》(2009年)和《现代传播》(2005-2009年)的290篇样本论文分析发现,使用定量研究方法的只占13.1%,但定量研究的比例在上升,《现代传播》论文中运用定量研究的比例从2005年的4%上升到了2009年的10%。当前中国大陆地区传播学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结构单一,采用的主要是思辨论证,而较少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传播学现象进行量化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和利用情况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王锡苓等(2007)调查发现,在全国43所“211”高校中,为新闻传播学本科生开设实证研究方法课程的仅有11所,仅占25.6%,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开设实证研究方法类课程的为24所,占43所高校的55.8%。
《传播统计法:定量研究操作指南(第5版)》是媒介经营与管理前沿译丛之一。
无
通过例子引出枯燥乏味的定量研究方法,在讲解中还插入了大量表格、图表等加以辅助说明。
尽管定量研究方法很高深难懂,但是作者确实很用心,这种叙述方式确实让读者能够将这样无聊但又实用的方法看进去,可见作者的功底相当了得。
我想,这本书不仅适合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初级读者,对于那些资深的研究人员,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一本操作指南的经典书籍,在尚未运用统计学来开展传播研究的读者来说,真是及时雨!
这本书不错,导师推荐,内容丰富,又容易看懂
不是这个专业的,然后要做调研就买了这本推荐的来看,还不错
正在学习,希望有用
有点难懂,看不明白
最近当当的系统说的是在调试,这几次购书发货速度很慢。这本书买的也不是自己预想的。
书写的不错,很有用。
一般呢一般呢
借鉴其中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能为我们更好地研究传播现象!
书真是没的说,毕竟在亚马逊买过很多次了。但是包装为什么换成了塑料袋?邮到的时候有路途中划开的小口,好在没有进水。还是原来的纸箱好,对于这点意见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