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管理学原理

王心娟,庞学升,崔会保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心娟,庞学升,崔会保 编著  

页数:

450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共分为十八章。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三章)主要介绍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其演变、现代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第二部分(第四至第五章)管理前提与本质,主要介绍管理道德、管理伦理、企业文化等问题。第三部分(第六至第十八章)管理职能,主要介绍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
本书适用于管理、经济、金融、财税、会计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本科生管理学教材,亦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教材。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管理学概述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
 第三节 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小 结
思考题
 第二章 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东方管理思想的渊源
  第二节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小 结
 思考题
 第三章 现代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管理原理概述
 第二节 系统原理
 第三节 人本原理
 第四节 责任原理
 第五节 效益原理
小 结
思考题
第二篇 管理前提与本质
 第四章 社会责任与管理伦理
  第一节 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
  第二节 管理伦理
  第三节 管理伦理建设
 小 结
 思考题
 第五章 企业文化
 第一节 企业文化概述
 第二节 企业文化构成要素
 第三节 企业文化建设
 第四节 跨文化管理
小 结
思考题
第三篇 决策与计划
 第六章 决策基本问题
 第一节 企业环境分析
 第二节 决策的概念、原则与类型
 第三节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
小 结
思考题
 第七章 决策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决策理论
 第二节 决策方法
 第三节 决策的发展趋势
小 结
思考题
 ……
第四篇 组织
第五篇 领导
第六篇 控制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自己的“仁政思想”,孟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把仁和管理结合起来的思想家,“仁政”思想可以说是孟子整个管理思想的核心。先前孔子的“仁”其实指的是一种修身养性所应追求的一种品质,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进而把仁同国家政治结合起来,提出了“仁政”这一概念,把“仁”说发展为安邦治国的管理学。孟子一方面提出了“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离娄上》),要求统治者用比较宽松、宽容的态度对被统治者来进行统治和管理,“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公孙丑上》)。在孟子看来只要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能真正做到以仁义待民,那他就能赢得管理工作的成功。另一方面民众要遵循仁义道德,因仁义礼智人之固有,克己遵循,则能“尽性事天”;因仁义是正路坦途,遵循之可富家保身。孟子的仁政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管理思想,而且从管理伦理层面提出了一些用于解决管理问题的具体方案。从这些具体方案可以看出,孟子的仁政在管理上具有一种超越时代的内涵,即便在今天,它仍有其可借鉴的意义。但也要看到其“仁政思想”一是不利于今天企业的制度建设,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道德是一种软约束,依赖的是人的自觉及良心,是一种自律性的东西;而制度则是一种硬约束,以奖惩为后盾。两者虽因用力方向不同,但共同维系着企业的发展,毕竟由于各自本质不同,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不能互相代替。一旦道德代替了制度,这样势必引起疏于制度建设。所以,企业道德作用的发挥应以制度健全为基础。同时,泛道德主义注重人的善性完善,不可避免的为人治奠定了基础。④二是“仁政思想”的价值内核是反对将经济利益作为团体目标的,其行为准则是所谓仁义最大化,这势必削弱人们追求利益的动机。这和我们今天鼓励企业追求合法利益,把经济利益作为企业目标是矛盾的,尤其同现代管理过程学派的观点相矛盾。可见,孟子的“仁政思想”要想适应现代管理需要,为现代管理所用,必须进行现代化的转换。价值内核上承认追求合法利益的正当性,把经济利益作为企业目标,当然这并不是表明抛弃“仁义”,只是把仁义的某种保留将成为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道德约束。(2)“以人为贵”和“民本”思想孟子大大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他不仅要求统治者“保民”、“与民同乐”,而且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思想。


编辑推荐

《管理学原理》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管理学原理 PDF格式下载



感觉还是挺好的,至少比学校买的便宜


质量非常好,内容也很专业丰富,大爱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