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环境化学概论

郭子义 北京师大
出版时间:

2001-4  

出版社:

北京师大  

作者:

郭子义  

页数:

363  

前言

《环境化学概论》第二版(2。01年)面世之后,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作为中学化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获云南省优秀教材鼓励奖。进入21世纪之后,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环境科学成为当今科学技术领域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一门学科,环境化学内容也在更新。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有关院校的支持下,编者在本书第二版教材的基础上,费时约10月经再修订而成书。《环境化学概论》第三版调整为10章,删去了原第九章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分析监测,将原第十一章的内容并人第十章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中;将原第八章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内容分别修订到有关章节中;新增第六章污染生态化学和第八章绿色化学;其他各章也作了增补。参加本书编写的有主编郭子义(第一章及相关章节修订)、韦薇(第一、三、四章及相关章节修订),副主编赵军(第八、九章)、段丽萍(第二、六章)、师春祥(第五、十章),编委刘桂芳(§3-5、§4-6、§5-3、§5-4及附录)、周林宗(第七章)、韦坚(§10一2)、郭鹏(§10一1)、张智(§7.2.2)。全书由郭子义和韦薇统校。

内容概要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高等学校教学用书:环境化学概论(修订版)》修订版增为11章,将初版第一章中的1-3生态学基础知识扩展为第二章;增加了第六章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将初版第六章分为第八章环境污染的防治和环境保护、第九章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分析监测;增加了第十章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其他各章在内容上也作了增补。修订版仍以污染化学为主,适当介绍了环境分析、监测及评价、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等内容,以供不同对象选用。附录中增补了部分国家有关环境质量标准,以供参考。

作者简介

郭子义,1942年11月生,内蒙古包头市人。包头师范学院教授。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曾任《化学教育》编委、内蒙古化学会副理事长、包头化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无机结构和环境化学等教学与科研工作,支持完成重点科研课题2项,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无机化学》及《无机化学实验》、《现代无机化学》(上、下)、《环境化学概论》一、二版等教材10多部。曾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被授予包头市优秀教师称号等。韦薇,1960年12月生,云南楚雄人。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教授。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化学系,1991~1992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作访问学者。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和环境化学等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科研项目5项,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环境化学概论》一、二版等教材4部。曾获云南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优秀论文奖,被评为楚雄州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1—1 环境与环境问题的沿革§1—2 当代重大环境问题及其特点§1—3 环境科学和环境化学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知识与生态环境保护§2—1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2—2 生态平衡与生态失调§2—3 生态环境保护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3—1 水环境概述§3—2 水体污染§3—3 水体中污染物的转化§3—4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行为§3—5 水体污染的防治简介第四章 大气环境化学§4—1 大气环境概述§4—2 大气污染§4—3 气体污染物化学§4—4 全球性大气污染§4—5 室内空气污染§4—6 大气污染的防治简介第五章 土壤环境化学§5—1 土壤环境概述§5—2 土壤污染§5—3 土壤污染的防治简介§5—4 固体废物及放射性废物污染与防治简介第六章 污染生态化学§6—1 生态系统概述§6—2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及转化§6—3 污染物的生物毒效应第七章 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7—1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7—2 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7—3 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7—4 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八章 能源与环境§8—1 能量与能源§8—2 能源与污染§8—3 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8—4 节能第九章 绿色化学§9—1 概述§9—2 绿色化学的应用§9—3 绿色化学的展望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10—1 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10—2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附录附录1 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附录2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附录3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附录4 我国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1883—2002)附录5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l5618—1995)附录6 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精华的西欧文明,也是建立在一块保留着原始生产力的土地上。由于西欧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十分有利于土壤的保持,适合于农业生产,加之西欧人民长期以来付出了极大努力,实施各种适用措施,加固其文明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使得西欧的生态环境一直没有遭到十分严重的破坏。例如,农业生产始终分布在大部分较好的耕地上,大片的林地从未被砍伐;现代的轮作制大抵起源于14~15世纪西欧低地国家。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大量增加的城市却带来了污染问题。1661年,约翰·伊凡林曾写了一本名著《驱逐烟气》,描述了伦敦烟气及其危害。但是,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远古时期起,我国古代就开始有了保护自然生态的思想,尽管这种思想常常是不自觉的,甚至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例如,上古时代人们曾把山川与百神一同祭祀,主要是因为山川是资源的产处。古代就设有管理山林川泽的机构,称之为“虞”,其职责是管理山川禁令,保护生物资源及保障物资供应。西周时颁布的《伐崇令》,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法令,而且极为严厉:“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先秦时期,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由不自觉的、模糊的阶段逐渐地发展到自觉的、较清楚的阶段。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超过50%。到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促进了资源保护思想的深化和提高,其中以齐相管仲的观点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他从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十分注意山林川泽的管理及生物资源的保护,形成了一整套保护思想。他认为山林川泽是自然财富的产地,政府应当管起来;不能很好地保护山林川泽的人,不配当国家的领导人;主张采用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建立管理山林川泽的机构;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同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结合起来,成为富国强兵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分注意环境卫生甚至具体到水井的清洁。


编辑推荐

《环境化学概论(第3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环境化学概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