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学习与发展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林崇德  

页数:

540  

字数:

441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原是我主持国家教委“七五"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的总成果,1992年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出版后获得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支持。1995年此书荣获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年初,应我的请求,北京教育出版社十分友好且无私地将此书的出版权转交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学子和教授,我很想修订好此书,再次献给广大的读者。由于时间和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不可能对此书进行彻底的修订。在修订过程中,我保留了原著的基本观点、基本思路、基本框架和我们课题组获取的基本素材。但在下边几个方面作了修订:第一,根据近年来国际心理学界对认知(智力与能力)发展的新进展,我适当引进了一些新观点和新思想。第二,根据近年来自己、弟子们和课题组的研究新成果,我更换了不少资料,并在这些资料上修正了一些观点,例如第八章、第十二章等有较大的变动。

内容概要

《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是著者在长期深入教育实践、从事教改实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智能观所写成的专著,近50 万字,4篇12章。本书阐述了学习的实质和规律、学习与学生发展的研究史、著者自己教改实验的方法,着重地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本书讨论了各种智力与能力的理论。提出了自己的智能观及其教改实验的效果,分析了智能发展的条件、脑机制、原因和特征,着重论证了中小学生智能发展的特点。  本书探讨了智力与能力的培养途径,强调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能的突破口,并以中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与语文能力为样例,指出学科能力的培养途径。  本书研讨了学生全面发展与因材教的关系,提出如何从非智力因素人手培养智能的原理和方法,强调在整体改革中滲透学生智能的培养。

作者简介

林崇德,1941年生,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组召集人,并兼任26所大学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已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专著16部,主编近4000万

书籍目录

教学与发展篇 第一章 教与学的活动  第一节 教学是师生交互作用的活动   一、教师教的活动   二、学生学的活动   三、教与学的交互作用  第二节 对学习规律的探索   一、学习理论的鸟瞰   二、学习规律的揭示   三、学习研究的新进展  第三节 学习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一、人类的认识是一种实践性的反映   二、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或认知活动  第四节 教学的目的旨在学生的发展   一、关于学生发展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   二、教学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过程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才 第二章 学习与发展的研究简史  第一节 西方对“学习与发展”的研究   一、对“学习与发展”进行科学研究   二、对“学习与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第二节 苏联对“学习与发展”的研究   一、对“教学与发展”作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二、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实验教学  第三节 中国对“学习与发展”的研究   一、古代的“教育与发展”观   二、艾伟是我国最早对“学习与发展”作心理学研究的学者   三、朱智贤的教育与发展观   四、对“学习与发展”的实验研究 第三章 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学生的发展  第一节 在教学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是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   一、生态化运动   二、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心理学的方法与手段   三、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中国化的研究意义和途径  第二节 在教学中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方法   一、研究的理论与实际   二、研究的方法与措施心理能力发展篇 第四章 智力与能力的概述  第一节 关于智力与能力及其发展的理论   一、有关智力与能力的主要观点   二、智力与能力研究的新进展   三、智力与能力发展与培养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节 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   一、概括是思维的基础   二、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   三、最终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节 思维是一个系统的结构   一、探索思维结构的理论基础   二、思维心理结构的组成因素   三、思维结构是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统一 第五章 心理能力发展的哲学问题  第一节 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一、遗传与生理成熟是智力与能力发生、发展的生物前提   二、智力与能力发展的脑科学研究   三、环境和教育在智力与能力的发生、发展上起决定作用   四、实践活动是智力与能力发展的源泉  第二节 外因与内因的关系   一、中小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内部矛盾是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动力    二、什么是中小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内部矛盾   三、客观的要求必须适当  第三节 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的关系   一、智力与能力发展年龄特征的一般概念   二、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三、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问题在教育工作上的意义 第六章 中小学生智能发展的特点  第一节 中小学生智能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小学生智能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中学生智能发展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中小学生概括能力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概括能力发展的特点   二、中学生概括能力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中小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二、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思维品质发展的内在关系及其完善  第四节 中小学生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中学生辯证逻辑思维的发展心理能力培养篇 第七章 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能的突破口  第一节 国内外心理学界关于思维品质发展与培养的研究   一、国外心理学界对思维品质的研究   二、中国心理学界对思维品质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思维品质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的实质   一、关于思维的深刻性   二、关于思维的灵活性   三、关于思维的独创性   四、关于思维的批判性   五、关于思维的敏捷性  第三节 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能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好途径   一、一则实验的列举   二、研究思维品质的重要性   三、发展学科能力离不开思维品质的培养 第八章 中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第一节 关于中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中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内容   二、中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品质   三、对中小学生数学能力结构的基本认识   四、概括是数学能力的基础  第二节 中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一、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特点   二、中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中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数学概括能力的培养   二、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上 第九章 中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第一节 关于中小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听说读写能力是中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内容   二、中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维品质   三、对中小学生语文能力结构的基本认识   四、概括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第二节 中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一、中小学生语文“听”的能力的发展   二、中小学生语文“说”的能力的发展   三、中小学生语文“读”的能力的发展   四、中小学生语文“写”的能力的发展  第三节 中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一、以语文思维品质的培养为突破口   二、从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入手全面发展篇 第十章 智力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  第一节 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非智力因素研究的产生阶段   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非智力因素概念研究的发展阶段   三、非智力因素概念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一、情感   二、意志   三、个性意识倾向性   四、气质   五、性格  第三节 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一、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业成绩三者的相互关系   二、对几个非智力因素作用的剖析  第四节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发展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十一章 心理能力发展的个性差异  第一节 心理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一、心理能力发展水平与智商   二、超常学生的研究   三、对成绩落后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第二节 心理能力认知方式的差异   一、对场独立性、场依存性的研究   二、认知方式与中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关系  第三节 心理能力类型组合的差异   一、不同智力因素组合的类型   二、生理类型的差异在心理能力上的表现   三、不同学科能力表现的类型  第四节 心理能力表现范围的差异   一、学习领域与非学习领域心理能力的差异   二、表演领域与非表演领域心理能力的差异   三、学术领域与非学术领域心理能力的差异 第十二章 全面发展与整体改革  第一节 走向整体改革的必然性   一、单科改革面临着挑战   二、整体改革的层次与类型   三、整体改革的内涵与方法论  第二节 整体改革措施的心理学研究   一、端正教育思想,把德育放在教改的首位   二、改革教育内容   三、改革教学方法   四、改革评价方法和手段  第三节 整体改革有助于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   一、整体改革促进心理能力的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   三、继续作“单科改革走向整体改革”的探索   四、整体改革的关键是抓教师队伍的建设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客观现实是不断发展的,这就不断向中小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任务和问题,从而使他们的思维结构、智力与能力、智力品质等等,跟客观现实的要求、任务或问题之间发生矛盾,这就是新的需要和原有水平或主观内部状态的矛盾。这对矛盾互相依存,也互相转化。矛盾双方是同一的,又是斗争的。其结果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新需要被原有的智力与能力结构所同化,且趋于一致,则促使智力与能力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另一种是新需要被原有的智力与能力结构所否定、排斥,则使智力与能力保持原有的水平。是第一种状况好,还是第二种状况好,要看其内容和智力与能力发展的方向。例如,新的求知欲的需要状态,促使主体在原有水平上去学习探索,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与能力,这有利于中小学生智力与能力健康的发展。但是,如果是错误的课题或认识倾向等需要,与中小学生的原有水平相适应,则往往使他们的智力与能力退步;与此相反,原有智力与能力结构否定了错误的智力与能力课题,这种原有水平的“保持”则意味着发展和进步。在实践活动中,中小学生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使智力与能力内部矛盾的双方达到了一致、统一。在这个一致、统一的基础上,由于实践不断向中小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任务或问题,在他们的智力与能力上又会产生新的矛盾。就这样,矛盾不断地发生,不断地解决,就推动了他们的智力与能力不断地向前发展,成为中小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动力。总之,这对矛盾体现了智力与能力发展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动机系统产生的基础,表现出新旧“反映”之间的对立统一,从而能够阐明智力与能力活动发生变化、“新陈代谢”的基本原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学习与发展 PDF格式下载



我是学教法的,但是之前没有相关经验和知识储备。林崇德先生可以说是国内在这方面很有研究的一位专家,他的这本书很全面也很适合心理学、教法相关专业或研究的人来阅读,同时也是我的老师推荐的,来作为以后进行相关研究的知识储备。因为我一直是学理的,刚开始看这本书还是有点晦涩难懂的,不过,只要肯认真思考,读起来还是没大问题。而且这本书里有各种心理学、教学理论的汇聚,很适合打基础然后进行扩展阅读。


写论文买来用


买来写论文用


这本书是92年出版的国家教委“七五”教研项目的总成果报告,其观点应该直接导致了2000年“新课改”。即教学重心从基础知识与技能,转移到思维过程与方法(智力因素)上,并以情感、价值观(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发展的促进工具。最后,以“全面发展与整体改革”一章结尾,那时似乎还未提到用“素质教育”的说法。

近20年过去,回头来看,我觉得其唯“智力”发展的工具教学观,应该是过时了。因此,这样一厚本开拓型的专著(非科普读物),不认真读吧,恐怕漏掉了什么;仔细读吧,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收获。

当下被誉为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祖师爷的林崇德,在这本书的前言里说:我试图在如何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如何贯彻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三个方面,作些探索;企图在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研究中国化的问题上,做点尝试。而我在选读了几章后,明显地感觉到作者思想的两个大问题:
1、想一口气就统合超越西方几百年的发展理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结果导致盲目地批判西方的发展思想。如把“遗传与环境”的理论两极,胡乱地归结为形而上学与机械化的关系。再接着来一个毫无实际内容的辨证批判,给人一种缺乏自明的辨证主义下的唯我独尊感。
2、虽说是在研究如何让孩子全面发展,但整本书充满着一股唯物(即唯智力)的大一统的工具理性味道。叫人丝毫看不到一个活生生的孩子。书中的一个研究例子,我印象很深:说根据他们的对照组实验,学生的智力发展会出现年龄提前。现在来看,无非就是提前开发智商。

难道辨证唯物主义下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就是这样的吗?


内容比较枯燥 案例很少 对于入门或是兴趣阅读的朋友来说还是不推荐


开本较小,数据多,阐述较少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