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

郑三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7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郑三元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探讨了幼儿班级制度化生活中的隐性课程问题。具体而言,全书主要考察了以下几方面问题:教师是如何使幼儿适应班级制度化生活的?幼儿是如何适应这种生活的?班级制度化生活潜在地教了些什么?幼儿实际学到了些什么?班级制度化生活隐含着什么样的态度及价值观?班级制度化生活具有哪些隐性文化特征?在制度化的前提下,班级生活真是那种理所当然式的“平静”与“和谐”的吗?其本来面目是怎样的?班级制度化生活能启发我们哪些理论上的反思?如何使班级制度化生活走向融洽?   整体而言,这是一部凸显着教育哲理和人文关怀的学术作品,作者优美的文字、诗意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给我们展现了幼儿园班级生活的另一面,或许这也正是开展幼儿园教育研究的意义之体现。

书籍目录

导言:一个尴尬的教育话题   第一章 走进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    第一节 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的题解     一、幼儿园班级生活的社会学意义     二、幼儿园班级生活制度化的内容与制度化生活的特征     三、幼儿园班级生活制度及常规的意义     四、问题的浮现    第二节 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的视角     一、传统教育研究方法的困境     二、研究者目光的转向     三、抉择:多维视角   第二章 组织者和被组织者――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中的个人    第一节 我的角色     一、在“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     二、我是一个被组织者     三、我们是谁    第二节 组织化的生活     一、一组研究资料     二、组织化生活的呈现     三、组织者的声音    第三节 “组织”在教些什么     一、时间观念     二、服从与依赖     三、忍让与沉默     四、抗拒    第四节 班级组织化生活的诉说   第三章 “规矩”与“方圆”――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的合目的化    第一节 “规矩”的世界     一、常规的制定者与“建立”者     二、常规训练与磨练     三、常规检查     四、常规管理的风采     五、另一类常规    第二节 “方圆”:常规的目的     一、规范角色行为     二、防患于未然     三、教师工作便利之目的    第三节 “规矩”在教些什么     一、自制与忍受     二、迎合与伪装     三、迂回与讨价还价     四、懂规矩、守规矩与顶撞规矩    第四节 “规矩”与“方圆”的逻辑   第四章 师道尊严与班级代沟――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中的师幼互动分析    第一节 制度化生活中师幼互动的特征     一、对互动的另类解释     二、形式互动:互动的“前哨”     三、意义互动:形式互动的“后盾”    第二节 班级代沟的显现     一、意义控制下的前台     二、制度化的空隙:后台     三、前台与后台的裂缝:班级代沟衍生之所     四、另一种代沟现象    第三节 班级代沟的成因     一、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师道尊严     二、教师认同困难   第五章 传统的樊篱――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的文化解释    第一节 无声的教诲     一、语言故事的“道理”     二、做个好孩子     三、语言故事的潜台词    第二节 后象征文化的阴霾     一、绵延的规则     二、后象征文化    第三节 “中心人”与“边际人”     一、“中心人”与“边际人”:两个主体的文化地位差异     二、“中心人”与“边际人”:两种文化的地位差异     三、“中心人”与“边际人”:两种文化及其主体间的冲突    第四节 对儿童文化权利的呼唤     一、儿童的文化权利     二、来自异域文化的呼声   第六章 失谐的家园――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的危机    第一节 祛魅的世界     一、技术.规则.祛魅     二、规则与制度的羁绊     三、班级生活世界的祛魅    第二节 失真的生活     一、儿童生活世界与成人生活世界     二、儿童与其生活世界的疏离     三、制度化生活与儿童现实生活的疏离    第三节 自我的迷失与责任危机     一、“I和“me”     二、自我的迷途     三、责任危机    第四节 幼儿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失落     一、主体性的厄运     二、被扼杀的创造性   第七章 希望之路――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何以走向融洽    第一节 质疑:教育的两难命题     一、教育:人的解放,还是人的枷锁     二、社会化:文化适应,还是文化创造     三、班级:制度筑就的樊篱,还是精神成长的家园    第二节 理念:自由与责任     一、自由观的嬗变     二、自由与责任的辩证关系     三、自我责任与社会责任    第三节 概念:意义重建     一、教育:一个现代斯芬克斯之谜的求解     二、社会化:文化创造的过程     三、班级:初级的社会群体    第四节 策略:班级生活再造     一、规则需求化     二、自发性活动     三、师幼对话   结语:我的信念――对一种班级制度化生活的展望   附录:幼儿教师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 PDF格式下载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有一定启示。但实践指导意义一般!


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病清晰的展现给读者


这本书是导师写的,在图书馆看不方便,就买了


看了,有很多内容很有启发性


非常不错的书,买了第二次了


已拜读该著,内容特别好,绝对值得幼教人员一读


这本书很有深度,对工作很有帮助。推荐!


什么所谓专家学者、什么所谓的大学教授,此书凡是涉及现实实例的描述,都是不符合儿童教育规范用语,什么不能不要不可以,这些连我们老师都知道不能直接对着孩子用这些否定词语,居然书里大篇幅在描述,还有诸多描述都不符合现实使用,真的值得人们思考。为此我买一本台湾出版的班级管理书籍,差别好大,无语相对,都是教授差别为什么这么大?


只能作为专业理论学习资料,但没有指导性而言(可以说脱离国情实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