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发展经济中的人力资本

萧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1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萧今  

页数:

257  

内容概要

  本报告以这些研究取向为指导,采用了反向追踪法,调查了中国东、中、西部三个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12个地区中心城市和县的企业人力资本状况和他们所采用的策略。与以往采用政府教育统计数据研究的思路不同(例如:入学率,人均教育程度,人均产值),本研究数据反映了企业在生产动态过程中人力资本的实际状况,包括人力资本的存量,以及在经济转型中发展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的策略。本研究还比较三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的情况。  第一章阐述了理论关注和分析构架,讨论经济发展的三个关注点,说明探索特定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及其内部逻辑结构,并在其中寻求促进正向发展的主导因素及其内部逻辑关系。这是探索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学术研究应该具有的立场。第二章叙述了研究方法。第三至第六章分析了中国地区中心城市和县级企业人力资本发展的途径,揭示长期被称作“黑箱”的人力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培养和使用:(1)第三章报告职工在工作前所接受的教育种类和程度;(2)第四章报告职工在工作期间5年内所接受的企业在职培训的种类与数量;(3)第五章报告职工在过去5年内自费接受的成人教育培训的种类和数量;(4)第六章比较不同地区的企业培养技术工人的途径。第七章综述中国县级城市企业人力资本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对中国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政策意义。第八章,回应第一章的理论问题,并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元教育培训体系及其在发展中的功能。

作者简介

  萧今,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副教授。曾于重庆师范学校进修、北京广播学院毕业、获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成人教育博士。曾任农村文化和扫盲教师、云南大学教师、蛇口工业区培训中心教师、美国密执安州新教育伙伴改革项目副研究员。参加世界银行对孟加拉国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支出和成本评估工作主持深圳企业与人力资源发展的研究,主持上海企业与人力资源发展的研究,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并主持中国三个地区、12个县级城市的人力资源发展与学校效能研究。主要研究兴趣有成人和继续教育、教育经济学、教育发展。编书3本、论文数篇,涉及教育培训的成本与筹资、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决定因素及其效益、人力资源发展及教育体系、农村教育发展。

书籍目录

序导言 教育经济学和教育发展的挑战第1章 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1.1 经济发展目标与人力资本1.2 近期教育发展回顾1.3 容易被忽略的问题1.4 研究的理论出发点1.5 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定义1.6 研究的实证意义第2章 研究方法2.1 研究方法2.2 调查对象及抽样2.3 教育培训分类及分析方法第3章 三个地区职工在工作前接受教育状况的比较3.1 按企业特征分类比较3.2 按企业所有制分类比较3.3 按职工职位分类比较3.4 按职工年龄和性别比较第4章 三个地区职工接受在职培训状况的比较4.1 按企业特征分类比较4.2 按企业所有制分类比较4.3 按职工职位分类比较4.4 按职工年龄和性别比较4.5 按职工教育背景分类比较4.6 在职培训的特征第5章 三个地区职工自费参加成人教育与培训状况的比较5.1 按企业特征分类比较5.2 按企业所有制分类比较5.3 按职工职位分类比较5.4 按职工年龄和性别比较5.5 按职工的教育背景比较第6章 职工接受教育培训的途径分析6.1 人职前与入职后接受教育的关系6.2 在职培训和自费教育培训的关系6.3 技术工人入职前后接受教育培训的途径第7章 企业人力资本形成的基本特征7.1 中国教育与发展7.2 职前教育与企业人力资本7.3 企业提供的在职培训与人力资本7.4 成人自费教育与企业人力资本7.5 技术工人的培养7.6 企业管理人员和研究开发人员的培养7.7 人力资本发展和地区差异与公平性7.8 企业所有制和企业规模7.9 对教育发展的启示第8章 有中国特色的三元教育培训体系8.1 中国的教育传统8.2 “三元教育体系”及其效能8.3 三元教育体系发展的前景关于附录图表的简要说明附录致谢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发展经济中的人力资本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