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

于沛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08-01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于沛  

页数:

403  

内容概要

在史学理论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多有喜悦和激情,然而也时有困惑和茫然。这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关于史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继承发展中国史学“经世”的传统?其二,关于中国史学和外国史学,首先是与西方史学的关系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使中国史学自立于世界史坛,在中外史学交流中能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些困惑与其说来自理论认识上,不如说来自历史研究的实践中。作者想,可能有不少人和我一样,都有类似的感觉。  历史家的工作就是从实际出发,不断地提出问题和不断地回答问题。30年来,作者的研究就是围绕着上述两个问题展开的。如果将这些问题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去思考,可将其归纳为探究“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的联系,正确地认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不仅对史学自身的发展,而且对社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于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史学理论研究》《世界历史》杂志主编。1992年起领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近年独著或合作的主要著述有《现代史学分支学科概论》《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世界史研究》《西方史学在东方的反响》《斯拉夫文明》等。

书籍目录

关于构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新形态的思考民族精神、先进文化和历史研究救亡图存和中国世界史研究的萌生弘扬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民族精神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的发展——20世纪我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和思考西方史学的传入和回响外国史学理论和当代中国历史科学建设变动中的西方史学时代 史家 史著——读《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历史认识中的“历史事实”问题历史过程的客体和历史认识的客体历史认识:主体意识和主体的创造性爱德华·卡尔历史认识思想述论论历史思维史学的科学认识功能和理论思维科学革命和历史思维文化、文化学和文化历史学反“文化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文化多样性的思考全球化和“全球历史观”全球史:民族历史记忆中的全球史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