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应用抽样调查

陈膺强 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膺强 编  

页数:

181  

Tag标签:

无  

前言

1999年,费孝通先生在为一套翻译丛书撰写的总序中说:“社会学恢复有20年了,我希望我国学者自己在积累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能够陆续出版一批我们自己编写的、更加结合中国国情的优秀教材。逐步做到以我们自己的教材为主、翻译教材为辅,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的社会学就会真正逐步成熟起来。”本来是为翻译丛书作序,老先生却深情地提到并寄厚望于“我们自己编写的、更加结合中国国情的优秀教材”,特别是把这件事与他晚年大力倡导的“文化自觉”、一直强调的“中国社会学者的责任”联系起来,情也殷殷,责也切切!如今,又有10年过去了,费先生仙逝也已4年了,重温他的教诲,感受到莫大的激励。费先生在90高龄时,尚能有提出“文化自觉”这样的大创造,有“美美与共”这样的大胸怀,有“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这样的大构想,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鼓起勇气,做一些应该做而又能够做到的事情。费先生以及许多老一代、新一代的中国社会学家,寄厚望于“我们自己编写的、更加结合中国国情的”教材,并不是出于狭隘的民族情感,也不是刻意坚持中外之别,可能首先是出于对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理解。

内容概要

本书的特点是:陈博士就其多年的研究心得和经验,详细介绍如何应用科学方法在中国香港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尤其是在抽样、问卷设计、访问及统计分析各方面所应注意的地方。陈博士尝试把严谨的科学原则与复杂的社会实况相结合,写成一本很有应用价值的好书,相信对日后中国香港的抽样调查工作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目的与效用
一、描述性(desciptive)
二、探索性(exploratory)
三、解释性(explanatory)
第二节 种类与特质
一、横剖性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
二、纵贯性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第三节 科学方法之应用
第四节 统计技术与计算机之重要性
第二章 总体规期
第一节 界定目标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分析单位
第三节 资料搜集方法与工具
第四节 开支预算
一、工作人员薪金
二、物料支出
三、抽样费用
四、交通、联络费用
五、计算机分析费用
六、杂项和其他支出
第五节 人力需求
一、办公室人员
二、实地工作人员
第六节 日程安排
一、准备阶段
二、实行阶段
三、总结阶段
第七节 研究提案
一、导论
二、文献参考及探索性研究
三、主要关注的事项
四、方法应用
五、预算
六、其他
第三章 样本设计
第一节 基础认识
一、抽样原因
二、基本词汇
三、工作历程
四、设计准则
五、概率(probability)·非概率(non-probability)样本
第二节 基本概率抽样法
一、简单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
二、等距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三、分层抽样(stratifled sampIing)
四、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
五、多段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多期抽样(multi-Dhase
sampling)
六、实际应用
第三节 抽样调查常遇到的问题
一、样本大小(sample esize)
二、抽样架构(sampling frame)
三、抽样(sampling)误差·非抽样(non-sampling)误差
第四章 问卷设计
第一节 问卷之作用
第二节 类 型
一、结构型(structured)
二、较无结构型(less structured/utructured)
第三节 处理方法
一、当面访问(face-to-face interview)
二、自填问卷(self-administered)
三、邮递(mailing)
四、电话访问(telephone interview)
第四节 设计准则
一、内容考虑
二、词句运用(wordings)
三、语言(language)适当
四、时间范围
五、问题结构·提问方法
六、答案类别(respoe categories)·预编码(precoding)
七、编排与版式
第五节 问卷测试(pretest)
第五章 指数及尺度之制作
第一节 量度之困难及缺点
一、定类(nominal)
二、定序(ordinal)
三、定距(interval)
四、定比(ratio)
第二节 信度(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
一、信度检定
二、效度检定
第三节 复合分数(composite scores)之应用
一、单一指标或多项指标的选择
二、分数之给定问题
三、缺失资料(missing data)之处理
四、效用检定
第四节 类型法(typological classification)
第五节 指数法(indexing)
第六节 尺度法(scaling)
一、利氏尺度法(Likert Scale)
二、格氏尺度法(Guttman Scale)
三、瑟氏尺度法(Thutone Scale)
四、语意差度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第六章 实地工作及资料收集
第一节 准备工作
一、先导研究
二、访问员之招聘及训练
三、文件及记录
四、接触被访者
第二节 执行实访
一、实地工作站之设立
二、人员调配和协调
三、分发工作及问卷回收
四、正确及详尽之记录
五、突发事件及处理
第三节 无回应(non-respoes)之问题
一、无法与被访者接触
二、拒答
第七章 资料整理及分析
第一节 资料整理
一、校订(editing)
二、编码(coding)
三、资料的输入(entry)及净化(cleaning)
第二节 统计分析
一、描述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
二、推论统计(inferential statistics)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之应用
第八章 撰写调查报告
第一节 研究主题
第二节 调查方法
第三节 资料处理
第四节 结果及发现
第五节 阐释及讨论
第九章 调查质素之判别
第一节 抽样调查之局限性
第二节 工作态度及立场
第三节 目的与主题
第四节 应关注之技术性问题
一、调查方法
二、资料整理及分析
三、结果之报道和阐释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访问法是以问答方式,由访问员向被访者搜集资料。除一般事实外,被访者对社会事项的一些态度,以至个人的思想感情等,都可透过访问得知。故访问法的适用范围较广,亦多为调查研究人员所采用。但因常须聘用众多访问员,故费用亦较大。进行访问时的主要工具是问卷,通常是一份事前已印制好的标准化量度工具。访问的形式亦有多种,包括由访问员发问和填写答案、由被访者自填、上门访问或用电话访问等。问卷的设计和处理方法,将于第四章 再行讨论。观察法是由研究人员进行观察和量度,把资料记录下来,供事后分析之用。和访问法类似的是,较具规模的调查,都事前设计好标准化的记录表格,使记录下来的大量资料标准化,便于处理和分析。表格并无一定的格式,视研究题目而变化甚大。不过观察法只能适用于观察事物的表象,以及人的外在行为,其他的资料便不能透过观察取得。例如用观察法可取得某地区交通流量的资料,但成因便无从得知。又例如透过观察可知人们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的行为模式,但没法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至于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的事,根本没法用访问或观察方法取得资料。此外要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连续搜集一些资料时,上述的两种方法也不易实行。这情况下便应考虑应用文件的记录了。无论政府的档案、私人的记录或大众传播媒介,都蕴藏大量的各种材料。当资料数量甚多,或要研究的时间相当长时,可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以时间段、刊物期号或记录的单位为分析单位,抽取样本进行研究分析。例如要研究数年间市民对某些社会事项的看法有何改变,即可抽取几份报章,有一定的时间间距,如每星期抽一天,分析各该报章的读者来函,以了解市民的观点。文件应用固然有其局限性,涵括范围也常有缺点,但一般费用较轻,时限有弹性,很多时不失为可行的资料搜集方法。上述三种资料搜集方法并不互相排斥,在调查研究时常可互相配合运用。例如进行住户调查的访问时,可由访问员同时进行一些观察工作,如观察居住单位的各种设备、附近的一般环境,等等。此外更可从一些刊物,了解区内居民近年来对居住环境的意见,以资印证。采用恰当的搜集方法,才能取得准确而有用的资料。故此,在选择和配合方面,也应小心考虑。


编辑推荐

《应用抽样调查》:中国社会学系列教材,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应用抽样调查 PDF格式下载



学习中,还不能下结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