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与学生认识素养发展
2011-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胡久华
234
《化学课程与学生认识素养发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全世界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科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成为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
第1章 国内外基础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1.1 以科学素养发展为核心取向的科学教育1.2 以理解力培养为核心取向的科学教育1.3 以认识建构为主流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1.4 关注学生对核心概念认识的学科教育1.5 中国中学化学课程的发展第2章 认识素养概念的提出与论证2.1 关于认识、认识发展和化学认识的已有概念2.2 认识素养的概念和构成模型2.3 认识素养概念和构成模型的实证研究2.4 认识素养概念和构成模型的价值第3章 从认识素养视角分析化学课程内容3.1 关于化学课程内容的已有研究3.2 从认识素养视角分析化学课程内容的方法.3.3 从认识素养视角对中学化学课程内容的专题分析3.4 从认识素养视角探讨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呈现第4章认识素养视角分析化学教科书4.1 关于教科书分析评价的已有研究4.2 从认识素养视角评析化学教科书的方法4.3 从认识素养视角分析必修模块教科书4.4 从认识素养视角分析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科书4.5 从认识素养视角探讨化学教科书的编写第5章 认识素养视角分析化学教学5.1 关于教学分析和评价的已有研究5.2 促进学生认识素养发展的化学教学特点5.3 从认识素养视角分析、评价化学教学5.4 促进学生认识素养发展的化学教学设计程序和教学策略5.5 从认识素养视角探讨现代教学观第6章 从认识素养视角评价学生的化学学习6.1 化学素养测评的已有研究6.2 认识素养测评的理论研究6.3 高中生认识素养的测评6.4 影响学生认识素养发展的因素分析结语参考文献
“文化大革命”后,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大力强化“双基”教学,对教育战线上拨乱反正,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1977年,全国中小学教科书编写工作会议提出了编写教科书需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其中两个是:“十分重视和精选基础知识”,“为了加强基础,必须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1978年后,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各科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先后出台,这时,中小学各科教学都突出强调“双基”教学,中小学的教学内容都是基础知识,是培养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巩固基础知识的过程。此时,“双基”已成为具体指导中小学并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的主要理论。 到了20世纪80年代,“双基”教学得到大力发展,形成了有利于我国中小学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提高教育质量的教学思想。在这种教育观的指导下,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双基”教学,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熟练地解答教科书中的问题,逐步形成了我国教育的特色。但同时由于高考竞争日趋激烈,考试内容多为基础性题目,“双基”教学便和“解题教学”结合,成为“考试的双基”。改革开放以来,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显露了出来,如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知识面狭窄等。这些现象导致涌现出了对“双基”教学的反思,提出了“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着眼于智力发展,注重启发式教学,改进教学内容,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开始强调非智力因素,目标是“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非智力因素”,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力求实现智与情的统一。90年代以后,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