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
2011-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朝闻 主编
《中国美术史》的编写过程,也是对史料重新研究的过程。尽管存在时间和学术水平的限制,但作者王朝闻和邓福星力求对新问题有所发现,使他们的认识逐渐接近中国美术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所创造地向读者作出交代,交代他们所掌握的史的规律性,是通过哪些有代表性的现象体现出来的。如果读者能对作者的认识成果提出认真的批评,使他们的认识有进一步的发展,那就有可能创造条件使作者的劳动成果与他们的期待更相接近。
正文目录
正文
导言
第一节 以强盛大帝国为背景的大一统美术
一 大一统帝国的形成与巩固
二 反映和体现大一统的美术
第二节 以儒家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
一 为大一统服务的儒学
二 为大一统服务的礼教美术
第三节 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美术
一 留恋人生的神仙思想
二 留恋人生的神仙美术
第四节 秦汉美术的历史地位
第一章 画像砖画像石《上》
第一节 画像砖画像石艺术的源起
一 画像辨义
二 画像与商周青铜器
三 画像与棺椁
四 画像与祭祀
第二节 画像砖画像石的分布与流变
一 画像砖的分布与流变
二 画像石的分布与流变
三 砖石艺术的完成与总结
第二章 画像砖画像石(下)
第三节 画像砖画像石的文化内涵
一 追怀与尊崇
二 追求与向往
三 追忆与留恋
第四节 画像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特征
一 疏简与繁密
二 夸张与变形
三 运动与韵律
四 抒情与达意
五 工整与随意
六 程式与变体
第三章 俑
第一节 俑的由来和发展
一 始作俑
二 俑的文化内涵
三 俑的功用
四 秦汉俑的发展分期与分布
第二节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 军阵布局的象征
二 军队编制的象征
三 秦兵马俑的艺术表现
四 秦兵马俑写实风格的形成
五 秦兵马俑的制作
第三节 汉俑的主要类别和特色
一 车马俑
二 人物俑
三 动物俑
第四节 西汉俑的分布与内容
一 从显示王权到显示财富
二 西汉初关中及中原一带的俑
三 西汉前期徐州地区的俑
四 西汉前期荆楚地区的木俑
五 西汉中后期的俑
第五节 东汉俑的分布与内容
一 成就卓然的东汉俑
二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四川俑
三 甘肃的木俑和铜车马仪仗俑
四 情趣盎然的动物俑
第四章 地面大型石雕
第一节 追求永恒的雕塑
一 宫苑等建筑石雕
二 陵墓地面石雕
第二节 霍去病墓石雕
一 霍去病与霍去病墓石雕
二 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东汉陵墓石雕
一 记载与遗存
二 石阙
三 石兽
四 石人
五 石柱
第五章 绘画《上》
第一节 秦汉绘画的主要特色
第二节 秦汉绘画的发展
一 秦代绘画
二 汉初绘画的历史背景
三 “明劝戒著升沉”的宫廷绘画
四 两汉画家
五 秦汉绘画的厄运
第三节 帛画
一 帛画的遗存
二 马王堆1号汉墓旌幡
三 其他帛画
第六章 绘画(下)
第四节 汉墓壁画
一 分布甚广的汉墓壁画
二 汉墓壁画内容
三 汉墓壁画的艺术成就
第五节 秦汉其他绘画遗存
一 秦代其他绘画遗存
二 汉代其他绘画遗存
第七章 书法玺印
第一节 秦汉以前的写刻文字艺术
一 文字的起源及写刻形式
二 玺印的起源及发展
第二节 秦代书法
一 小篆
二 秦隶
第三节 汉代书法
一 碑刻隶书
二 简牍隶书
三 章 草
四 篆书的余绪
第四节 秦汉玺印
一 秦汉玺印的风格样式
二 秦汉玺印体制
三 肖形印与印纽
第八章 建筑艺术
第一节 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第二节 城市与宫苑
一 城市与宫殿
二 苑囿
第三节 礼制建筑与陵墓建筑
一 礼制建筑
二 陵墓建筑
第四节 阙与住宅及防御设施
一 汉阙
二 住宅与防御设施
第五节 秦汉建筑的装饰美与形式美
一 秦汉建筑的装饰美
二 秦汉建筑的形式美
第九章 工艺美术《上》
第一节 美在生活中的物化形态
一 重返生活
二 装饰新风
第二节 青铜工艺
一 造型
二 装饰
三 铜镜
第三节 织造工艺
一 织造规模
二 织造品类
三 织物的装饰艺术
四 织物的外传
五 服饰艺术
第四节 漆器工艺
一 漆工艺的发展及其品种
二 漆器的造型设计
三 漆器的装饰方式
四 漆器装饰的内容与形式
五 漆器纹饰中线的魅力
六 漆器的色彩
第十章 王艺美术《下》
第五节 陶瓷工艺
一 造型的演变
二 纹饰与绘饰
三 釉陶与青瓷
四 陶明器
第六节 瓦当
一 瓦当与屋面装饰
二 画像瓦当
三 几何纹瓦当
四 文字瓦当
第七节 玉器金银器及其他工艺
一 玉器工艺
二 金银器工艺
三 其他工艺
第十一章 边沿地区艺术
第一节 地域的边沿与艺术的边沿
一 北方草原的民族与青铜文化
二 西域的民族迁徙与文化交汇
三 西南夷各族及其文化特色
四 越人与南越国
第二节 北方草原民族的青铜牌饰
一 东胡的铜牌艺术
二 匈奴的铜牌艺术
三 鲜卑的铜牌艺术
第三节 西域的交融性艺术
一 圆雕与牌饰
二 丝织品与毛织品
三 犍陀罗风的遗存
第四节 滇人的青铜器艺术
一 叙述类雕塑
二 表现类雕塑
三 象征类雕塑
第五节 南方的铜鼓
一 铜鼓的起源与分布
二 铜鼓的纹饰与地域文化
第六节 南越地区的艺术
一 陶器与墓俑
二 艺术宝库南越王墓
第十二章 孕育中的美术理论
第一节 文质之间
第二节 史吏论书
第三节 哲人论画
附录
参考书目
后记
版权页:插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才能,都是很好的图案。这些肖形印题材范围广,样式变化多。在题材方面,有人物生活,包括历史上一定时代的各个阶层人物以及他们的生产活动和文化活动等等;有动物形象,从古代人们想象创造的奇禽异兽,到人们习见的鸟兽家禽,从龙、鱼、龟、蛙到蛇、蝎、蜥蜴等无所不有;有各种不同的建筑物如亭、楼、阙、门;生活器物中的瓶、炉、带钩等等。从样式上看,在或方或圆、或宽或窄的空间内,由阴文到阳文,由带边到不带边,由线到面,由直到曲,由粗到细的各种表现技法的运用,以及由自然形态到充填画面的变化,都无不出人意表,别具匠心。如鸟类中的一些线刻形象,用几根基本线条在单位布局中略加挪移,就表现出栩栩如生的飞、跑、跳、走的不同姿态。兽类中的虎以及许多四灵、龙印等,都充分地运用了黑白对比处理。突出主题,发挥想象力,具有感人的浪漫色彩,是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优良传统特点之一。这些肖形图案印绝大部分是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变形,而能略形取神或创形传神,不失真实感,正在于作者不拘于每个细部的形似。作者把握住所要表现物象的中心环节,并做了高度概括和恰如其分的夸张,就把自然形态物象的精神面貌,更加充分地显示出来。如鸟类中的《凤形印》,把顶毛加以夸张和装饰,尾部作概念式的处理,一只神采奕奕的凤就被充分地刻划出来。这些有意识地恰当地省略或夸大,强调某些局部,不但没有歪曲所表现对象的形象,没有影响其艺术完整性,反而使所要表现对象的主题思想或精神本质更加充分地显现。这些作品显示了艺术构思和处理手法的高超,也说明了这类表现手法的主要特征,从而使我们在继承艺术优良传统,设计和创作工艺美术图案时得到有益的启发。
《中国美术史(第3卷·秦汉卷)》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美术史 第三卷 挺好看的,俺们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