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相互制衡研究

刘美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美玉  

内容概要

  该书稿为辽宁项目中的一本。公司治理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目前国内公司治理的理论研究中,对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相互制衡关系的研究比较多,而对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不足。《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相互制衡研究》稿对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研究,探索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实现方式和实现途径,构建我国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体系,并提出多元利益主体共同治理的对策建议。书稿从理论上构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机制框架,对丰富我国公司治理理论,探索新的公司治理模式,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在实践上为改进和完善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提供政策选择。且书稿从确保各方利益的实现、剩余权利的适度安排和治理成本较低的角度出发,针对企业的不同利益相关者,探究了相对最合适的治理方式,如提出股东、经营者、员工和债权人采取内部参与型治理,供应商、客户、消费者采取交易契约型治理,政府和社区采取公共契约型治理;如探索了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实现途径,等等,虽然在实证研究和量化研究上有些不足,但是这种探索有一定的创新性。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1.1 研究问题的提出1.1.1 源自理论的挑战1.1.2 来自实践的反思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2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1.2.1 研究思路1.2.2 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1.3.1 研究方法1.3.2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章 文献回顾与内涵界定2.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缘起与发展2.1.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影响企业生存”阶段2.1.2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实施战略管理”阶段2.1.3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参与所有权分配”阶段2.1.4 国内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观点2.2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主流企业理论的比较2.2.1 主流企业理论的缺陷2.2.2 主流企业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歧2.3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与分类2.3.1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2.3.2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第3章 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理论基础3.1 公司治理3.1.1 公司治理问题的提出及理论发展3.1.2 公司治理释义3.2 从“股东至上”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3.2.1 “股东至上”观点形成的原因3.2.2 从“股东至上”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3.2.3 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动因分析3.3 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理论基础3.3.1 契约理论3.3.2 产权理论3.3.3 人力资本理论3.3.4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3.3.5 资源依赖理论第4章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与利益冲突4.1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4.1.1 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根源4.1.2 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内容4.2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4.2.1 股东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4.2.2 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4.3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4.3.1 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和相互制衡4.3.2 股东与经营者的利益平衡和相互制衡4.3.3 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平衡和相互制衡4.3.4 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平衡和相互制衡4.3.5 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的利益平衡和相互制衡4.3.6 企业与政府和社区的利益平衡和相互制衡第5章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实现途径5.1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必要性和意义5.1.1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必要性5.1.2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现实意义5.2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实现方式5.2.1 内部参与型治理:股东、经营者、员工和债权人5.2.2 交易契约型治理:供应商和消费者5.2.3 公共契约型治理:政府和社区5.3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实现途径5.3.1 内部参与型治理的实现途径5.3.2 交易契约型治理的实现途径5.3.3 公共契约型治理的实现途径第6章 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的构建6.1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的构建原则6.1.1 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分散对称分布的原则6.1.2 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有机结合的原则6.1.3 公平与效率协调平衡的原则6.1.4 公司治理安排动态调整的原则6.1.5 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兼顾的原则6.2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构建6.2.1 内部治理的决策机制6.2.2 内部治理的激励机制6.2.3 内部治理的监督机制6.3 市场治理机制的构建6.3.1 资本市场的治理机制6.3.2 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治理机制6.3.3 产品市场的治理机制6.3.4 经理市场的治理机制6.4 社会环境治理机制6.4.1 法律法规治理机制6.4.2 伦理道德和文化治理机制第7章 我国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路径选择7.1 我国公司治理之流弊7.1.1 侧重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忽视治理机制的设计7.1.2 过分强调股东本位,忽视对利益相关者的保护7.1.3 公司内部治理弱化,难以形成有效制衡7.1.4 银行的参与机制严重空缺7.1.5 完善的市场体系还未形成7.1.6 公司治理的法制环境和文化环境不健全7.2 我国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对策7.2.1 优化股权结构,培育机构投资者7.2.2 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7.2.3 引入银行董事和员工董事,完善董事会的结构和功能7.2.4 构建和完善规范、竞争和有序的市场体系7.2.5 保持监督的独立性,形成多元主体的共同监督7.2.6 培育公司治理文化,推进相关制度建设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相互制衡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