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婴儿心理与教育

文颐 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2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文颐 编  

页数:

24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由文颐、杨春华、唐大章负责统稿、定稿。撰写人员具体分上:四川幼儿帅范高等专科学校曾莉编写第一章;四川教育学院唐人审编写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四川教育学院唐爽编写第二章第三节、第四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叫川教育学院文颐编写第二章,第六章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七章第一节,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节;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栾文娣编写第四章第三节、第四节;成都学院杨春华编写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四川教育学院张远丽编写第五章第四节;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胡玉智编写第六章第一节;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李秀敏编写第六章第二节;郑州幼儿师范学校张岩莉编写第七章,第八章第一节;四川教育学院程敏编写第八审第一节;四川教育学院石贤磊编写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节;南充市教育局文欣编写第九章第三节。
  本书的出版能对推动我国早期教育向规范化、系统化、本土化发展作出贡献,对扣造一支高索质的0~3岁保教人才队伍起到促进作用。《婴儿心理与教育》的编写得到了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学前教育专业O~3岁保教课程模块设计与教学资源建设”项目负责人刘存绪教授及项目组相关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与指导,特此致谢!由于0~3岁早期教育在国内尚处十起步阶段,因此,国内相关的理论和实际研究成果还很少,这使《婴儿心理与教育》的编写工作困难很大,《婴儿心理与教育》不免有许多不足和有待深入探讨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婴儿心理研究的概述
 第一节 婴儿心理研究的历史沿革
  一、心理研究与心理学的产生
  二、婴儿心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婴儿心理研究的对象、内容及意义
  一、婴儿心理研究的对象
  二、婴儿心理研究的内容
  三、罂儿心理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婴儿心理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研究的基水原则
  二、儿童心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婴儿心理研究的特殊方法
第二章 婴儿心理发展基础理论
 第一节 婴儿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概述
  二、婴儿心理发展的含义
  三、婴儿心理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第二节 有关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学说
  一、精神分析理论
  二、行为主义理论
  三、认知发展理论
  四、社会文化历史理论
  五、敏感期(或关键期)理论
 第三节 影响婴儿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
  一、影响婴儿心理发展的内部因素
  二、影响婴儿心理发展的外部因素
第三章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感知觉研究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二、感知觉的分类
  三、感知觉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感知觉在婴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与发展趋势
  一、感知觉在罂儿心理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婴儿感知觉发展趋势
 第三节 婴儿感知觉特点描述
  一、外感受器感觉
  二、本体感觉
  三、内脏感觉
 第四节 婴儿感知觉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保教环境创设,利用环境的冈索培养婴儿感知能力
  二、尊重孩子发展的差异性符合感知发展规律
  三、给孩子供多个感官统合发展的机会
第四章 婴儿动作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动作发展研究概述
  一、什么是动作
  二、动作的分类
  三、影响婴儿动作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 动作在婴儿身心发展中的意义与发展趋势
  一、动作在婴儿身心发展中的意义
  二、婴儿动作发展趋势(规律)
 第三节 婴儿动作发展特点描述
  一、婴儿粗大动作发展特点
  二、婴儿精细动作发展特点
 第四节 婴儿动作能力培养
  一、婴幼儿动作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二、婴幼儿动作能力培养原则
  三、婴幼儿动作能力培养方法
第五章 婴儿语言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语言发展研究概述
  一、语言与言语
  二、语言的功能
  三、语言获得理论
 第二节 语言在婴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与发展趋势
  一、语言发展在婴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二、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
  三、儿童语占发展一般趋势
 第三节 婴儿语言特点描述
  一、婴儿语音的发展
  二、婴儿词汇的发展
  ……
第六章 婴儿思维发展与教育
第七章 婴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八章 婴儿的个性与社会性
第九章 婴儿期常见的问题行为与心理障碍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三)婴儿气质的发展1.婴儿气质具有稳定性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气质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有人对138名儿童从出生直到小学的气质发展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在大多数儿童身上,早期的气质特征以后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如一个活动水平高的孩子,在2个月时睡眠中爱动,换尿布后常蠕动;到了5岁,在进食时常离开桌子,总爱跑。而一个活动水平低的孩子,小时候睡眠或穿好衣服后都不爱动,到他5岁时穿衣服也需要很长时间,在电动玩具上能安定地坐很久。2.生活环境可以改变婴儿的气质婴儿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就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如,一儿童的行为表现明显地属于抑郁质,但神经类型的检查结果都是“强、平衡、灵活型”。究其原因,发现这个儿童长期处于十分压抑的生活条件,在这种生活条件下形成的特定行为方式掩盖了原有的气质类型,而出现了委顿、畏缩和缺乏生气等行为特点。由此可见,儿童的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原来的气质类型。3.儿童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气质无所谓好坏,但儿童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母亲对待不同类型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如果孩子的适应性强、乐观开朗、注意力持久,则母亲的民主性表现突出。而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包括:较高的反应强度(如平时大哭大闹)、高活动水平(如爱动、淘气)、适应性差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见,儿童自身的气质类型,通过父母亲教养方式而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因此,父母和教师平时要注意孩子的气质特点,同时,还要避免儿童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育方式的影响。容易型婴儿对各种各样的教养方式都容易适应。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这种容易接受父母管教的优点却会导致一些行为问题的发生。如,这些婴儿在家接受和适应了父母的期望和管教的标准,并将它们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当走进幼儿园、走进同龄人的世界时,他们就会发现这些新环境中的要求与规则同他们所习以为常的规则系统有所不同。如果这两种要求间的冲突和矛盾十分严重,就会使婴儿陷入进退两难、无所适从的境地,从而导致行为问题或发展障碍。困难型的婴儿需要特别的关心。为了使儿童抚养和家庭生活的正常秩序能够维持下去,家长必须处理很多棘手问题,如怎样适应婴儿不规律性生活、适应慢的特点,怎样对待婴儿的烦躁、易哭闹等。如果父母在管教孩子时不一致、不耐心或经常性斥责、惩罚孩子,那么这些孩子比其他类型的孩子就更容易表现出烦躁、抵触、易怒和消沉。只有特别热情、耐心、有爱心地对待这些孩子,才能使他们健康地适应社会。缓慢型气质的婴儿,在接受新人、新事物时,更容易表现出胆小、犹豫和忧虑。家长一定要让这些孩子按照其自己的速度和特点去适应环境。如果这类婴儿的家长或老师给他们施加压力——催促其尽快地适应环境,这只会强化其自然反应倾向——逃避。而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需要机会和鼓励去尝试新经验、适应新环境。


编辑推荐

《婴儿心理与教育》为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系列规划教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婴儿心理与教育 PDF格式下载



是一本很棒的的书,认识婴儿,从了解他的想法开始。


还没看,但书的质量不错


很好很专业啊,比好多畅销的育儿书更转业,指导性很强


蛮好的 蛮好的


不知咋样,帮人买的


刚有了小宝贝,买了学习下,还可以的


内容比较系统、完整,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可操作性。


还没细看,大概看了一下,看着看着就跟看思想法基的感觉,没动力放下看来着


理论太多,对于只是想多了解孩子的妈妈们来说不是很实用。


华师大辅修用书。买到很高兴。


这本书是我们老师希望我们用课余时间去看看的,关于幼儿心理教育比较权威,以后也用得上,很好的书


有几页的印刷有点小问题。。。。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