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镜城

蔡晓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蔡晓芳  

页数:

28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镜"城:电影中的北京记忆与想象(1980-2010)》包括了记忆北京:由经验去书写、“镜”看北京:从影像中阅读、想象北京:经文化来观照、风格北京:借特色来构建等。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记忆北京:由经验去书写
第一节 借文学而兴
一、老舍的恩惠
二、王朔的流行
三、站在文学的肩膀上
第二节 电影人的城市书写
一、若即若离:第四代的不得已
二、一个人和一座城市:第五代的个体发言
三、“倾城之恋”:新生代的合唱
第二章 “镜”看北京:从影像中阅读
第一节 故城:追忆似水年华
一、集体的记忆
二、个体的回忆
第二节 伤城:四合院的悲戚
一、看得见的北京
二、看不见的北京
第三节 新城:成长的烦恼
一、新城市形象
二、新人物身份
第三章 想象北京:经文化来观照
第一节 平民与贵族:想象于历史之外
一、影像表达与平民文化传统
二、平民的基调、贵族的洗礼
第二节 民间与世俗:观照在现实以里
一、底层民间的记录与守望
二、世俗人生的观照与回归
第四章 风格北京:借特色来构建
第一节 京味文化与电影
一、关于京味文化
二、京味文化与电影
第二节 风格的显影与精神的传承
一、古城电影·京味的显影
二、调侃电影·风格的变异
三、贺岁电影·精神的传承
结语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影片
致谢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所谓“电影一北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以北京为经验领域,在作品内涵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北京地域特色和文化质素的电影创作实践。这里的北京不单是物理意义上的城市空间和社会性呈现,更是电影或者文化的结构体,即文本内容不单具有地域的规定性,更具有城市文化的内在规定性。二是指这种影像书写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北京题材”的电影创作,而是在“北京题材”的基础上,浇铸书写者对北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即书写者本身在影像书写过程中表现出对北京的认识、期待、理想与想象。所以,“电影一北京”这一命题,不只是考察特定的历史语境下电影如何参与到北京的城市形象和文化的记忆建构,同时也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加入对北京未来命运的自觉思考,这对于完善中国城市文化研究和北京城市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上。即选取有代表性的城市——北京为切人点,以北京题材的电影文本为研究标本,从影像中深掘北京的地域性特征和内在的文化品位,以期在“电影一北京”的互文关系中建立视察北京城市文化和中国城市电影的新视角。这一命题的理论价值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是电影对于城市文化研究的意义。尽管有关城市的记载见于大量典籍中,但作为研究依据,就丰富性和形象性而言,电影作为关于城市的一种蕴涵丰富的文本资料,是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有着不可忽视的文献价值。另一方面是城市对电影研究的意义。从城市的角度切人中国电影研究,透视电影中的城市描写,解析城市文化,这是以往电影研究较少关注的角度,它无疑为电影研究拓展了一片新的视野。由于电影与城市文化分属于不同的学科,横向联系的跨学科研究存在一定的难度,因而两者的这种相互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研究。


编辑推荐

《"镜"城:电影中的北京记忆与想象(1980-2010)》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镜城 PDF格式下载



书很喜欢,我会好好拜读一下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