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综合征动脉血栓发病机理研究
2011-4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庆平 等著
236
《抗磷脂综合征动脉血栓发病机理研究》为抗磷脂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的基础理论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为从事医药心血管和自身免疫性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等领域研究的研究人员提供了获取最新相关基本理论、实验技术和治疗的途径,并为开发出更有效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本书由刘庆平等著。
第1章 抗磷脂综合征
1.1 抗磷脂综合征概况
1.2 抗磷脂综合征的分类
1.2.1 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
1.2.2 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
1.2.3 恶性抗磷脂综合征
1.3 抗磷脂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1.3.1 血栓症
1.3.2 习惯性流产
1.3.3 血小板减少
1.3.4 其他症状
参考文献
第2章 抗磷脂抗体
2.1 抗磷脂抗体的历史背景
2.2 抗磷脂抗体的性质和种类
2.2.1 抗心磷脂抗体
2.2.2 狼疮抗凝物
2.2.3 抗心磷脂抗体与狼疮抗凝物之间的关系
2.2.4 抗磷脂抗体动物模型
2.2.5 抗心磷脂单克隆抗体
2.2.6 抗磷脂抗体方法学
2.3 抗磷脂抗体的临床相关性
参考文献
第3章 抗磷脂抗体抗原
3.1 磷脂的抗原性
3.2 抗心磷脂抗体靶抗原——β2-糖蛋白Ⅰ
3.2.1 β2-糖蛋白Ⅰ概述
3.2.2 β2-糖蛋白Ⅰ的结构特征
3.2.3 β2-糖蛋白Ⅰ的抗原表位
3.2.4 β2-糖蛋白Ⅰ的生理作用
3.2.5 β2-糖蛋白Ⅰ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
3.3 脂蛋白的抗原性
3.3.1 血浆脂蛋白的组成与结构
3.3.2 脂蛋白的正常代谢
3.3.3 低密度脂蛋白LDL分子结构
3.3.4 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
3.3.5 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的光谱学研究
3.3.6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生理活性
3.3.7 胆固醇氧化衍生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半的作用
3.3.8 载脂蛋白apoB-100
3.4 抗磷脂综合征其他的磷脂结合蛋白抗原
参考文献
第4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发病机理
4.1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4.1.1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
4.1.2 巨噬细胞脂质的起始积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4.1.3 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游走及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
4.1.4 黏附分子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4.2 血栓形成的发病机理
4.2.1 血栓的形成
4.2.2 导致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
4.2.3 抗磷脂综合征与血栓形成
4.2.4 β2-糖蛋白Ⅰ与血栓形成
4.2.5 组织因子与血栓形成
4.2.6 血小板与血栓形成
4.2.7 脂蛋白与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第5章 抗磷脂综合征动脉血栓发病机制
5.1 抗磷脂抗体致动脉血栓发病机理研究
5.1.1 抗磷脂抗体对血管內皮细胞的作用
5.1.2 抗磷脂抗体对抗凝系统的影响
5.1.3 抗磷脂抗体对纤溶系统的影响
5.1.4 抗磷脂抗体对β2-糖蛋白Ⅰ的作用
5.1.5 抗磷脂抗体对膜联蛋白Ⅴ的作用
5.2 β2-糖蛋白Ⅰ/oxLDL/抗磷脂抗体免疫三元复合体致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
5.2.1 β2-糖蛋白Ⅰ与oxLDL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5.2.2 源于oxLDL的β2-糖蛋白Ⅰ特异性结合的配体
5.2.3 配体的生理活性中心
5.2.4 巨噬细胞吞噬免疫三元复合体
5.2.5 抗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清β2-糖蛋白Ⅰ-oxLDL复合体
5.3 抗磷脂综合征动脉血栓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6章 抗磷脂综合征的治疗
6.1 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与分型
6.1.1 实验室检查
6.1.2 诊断标准
6.1.3 临床分型
6.2 抗磷脂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的治疗
6.2.1 针对缺乏APS临床症状人群的治疗
6.2.2 无合并症的静脉、动脉血栓APS患者抗栓治疗
6.2.3 反复发生血栓的治疗
6.2.4 血小板减少的治疗
6.2.5 妊娠期APS患者治疗
6.2.6 其他治疗方法
6.2.7 潜在的新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1-1 抗磷脂综合征初步分类标准的国际意见声明
附录1-2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preliminary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definite antiphosphoupid syndrome
附录2-1 抗磷脂综合征分类标准修订的国际意见声明
附录2-2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an update of the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definite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
附录3 缩略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