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犯罪心理学

罗大华,李德,赵桂芬 著 罗大华、李德、 赵桂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7出版)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罗大华、李德、 赵桂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7出版)  

作者:

罗大华,李德,赵桂芬 著  

页数:

39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30年的研究,已经使犯罪心理学从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到理论建构趋于成熟。《犯罪心理学》由罗大华、李德和赵桂芬编著,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希望反映出国内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并且考虑打击以及预防犯罪的实践需求。我国学者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历来有广义、狭义之说,大部分学者根据社会实践需要,博采众长,取广义的犯罪心理学,主张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应用心理学系列教材:犯罪心理学》的写作是立足于此种定义,在写作框架的建构上,体现出国内外犯罪心理学研究、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主要内容包括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犯罪心理成因以及机制理论、暴力犯罪、变态心理犯罪、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犯罪心理的预测预防以及犯罪心理矫治等方面。

书籍目录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犯罪心理学概念及其对象 一、犯罪心理学的定义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犯罪心理学学科性质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犯罪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犯罪心理学在刑事一体化中的独特作用 第三节犯罪心理学在西方的产生、发展及趋势 一、犯罪心理学产生前的研究 二、犯罪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三、当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研究概况 第四节中国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和趋势 一、中国古代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二、中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述 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与可能性 二、犯罪心理学方法论 三、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类型及其选择 第二节犯罪心理学常用的具体研究方法 一、定量研究 二、定性研究 三、数据分析 第三章犯罪心理结构 第一节犯罪心理结构概述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 二、犯罪心理结构与个性心理结构 三、研究犯罪心理结构的意义 第二节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一、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 二、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 三、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 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五、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 第三节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 第四节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与特性 一、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特性 第五节犯罪心理结构的实证和测量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可测性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测量 第六节有关犯罪心理结构的学术争论 一、争论的焦点 二、对争论的思考 第四章西方主流的犯罪心理成因论 第一节生物、生理学的观点 一、遗传与犯罪 二、神经化学 三、大脑官能错乱与反社会行为 四、神经心理障碍 第二节认知与人格心理学的观点 一、认知发展理论 二、精神分析理论 三、艾森克的犯罪性理论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观点 一、学习理论 二、控制理论 三、标签理论 第五章犯罪综合动因论 第一节影响个体犯罪的主体内外因素 一、影响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主体内外因素 二、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因素 第二节影响个体犯罪诸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一、主体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二、主体外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三、主体因素与主体外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犯罪综合动因论的要点 一、整体性 二、层次性 三、结构性 四、动态性 第六章犯罪心理机制 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 一、犯罪心理机制概述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和机制 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 一、内外化机制 二、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 三、量变质变机制 四、防御机制 五、犯罪行为发生的模式 第七章西方学者对暴力行为的心理学解释 第一节暴力、攻击及其模式 一、暴力和攻击的定义 二、暴力类型 第二节暴力和攻击的理论 一、本能论 二、“挫折一攻击”假说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四、精神病学的观点 第八章变态心理犯罪 第一节变态心理犯罪概述 一、什么是变态心理 二、变态心理的形成原因 三、变态心理与犯罪的关系 第二节不同类型的变态心理与犯罪 一、精神病 二、人格障碍 三、性变态 四、精神发育迟滞 第三节变态心理犯罪的法律责任与防治 一、变态心理犯罪的法律责任 二、变态心理犯罪的预防及其治疗 第九章犯罪现场心理痕迹 第一节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概述 一、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相关概念 二、犯罪人特征剖析的原理与作用 第二节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 一、年龄 二、性别 三、职业 四、心理异常 五、对现场的了解程度及与被害人的关系 六、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七、行为习惯 八、犯罪动机 九、受教育程度与智力状况 十、初犯与惯犯 十一、有犯罪前科的可能性 第十章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心理 第一节影响犯罪嫌疑人心理的因素 一、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 二、羁押状态 三、讯问活动 四、主体因素 第二节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障碍 一、畏罪 二、侥幸 三、戒备 四、抵触 五、悲观 第三节犯罪嫌疑人的拒供动机 一、国外学者对拒供动机的认识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 三、结论 第四节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动机 一、常见的供述动机 二、供述动机的分类 三、供述动机的形成规律 第五节犯罪嫌疑人心理变化的一般过程 一、试探摸底 二、对抗相持 三、动摇反复 四、供述罪行 第十一章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 第一节犯罪心理预测 一、评估预测的准确性 二、对危险行为的预测 三、有效预测危险的障碍 四、第三代危险一需求评估法 第二节犯罪心理预防 一、国外犯罪心理预防理论 二、犯罪心理预防的内容与原则 第十二章罪犯心理矫治 第一节罪犯心理矫治概述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概念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目的和意义 三、中国罪犯心理矫治概况 第二节国外罪犯心理矫治的理论与实践 一、矫治效率的元分析 二、干预的主要理论 三、有效的矫治咨询 第三节罪犯心理矫治的技术与方法 一、罪犯犯罪心理矫治的技术和方法 二、罪犯心理治疗的技术和方法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艾克斯(1996)认为,萨瑟兰的差异联系理论,以及后来他本人与其他人对这种理论的重新表述,长期以来有很多的批评,这些批评的实质是将这种理论看做是“文化越轨”理论。批评者认为,差异联系或社会学习理论假定个体的社会化是完全成功的,文化的差异性是无限的;该理论不能解释同一群体内越轨行为的个体差异而只能解释群体之间的差异,不能解释对个人赞同的标准的违反;假定文化是犯罪的唯一原因。艾克斯认为,对差异联系理论的这种文化越轨假定的认识,是一种错误解释。事实上,文化因素只是差异联系理论中一项重要的因素,但并非是该理论的唯一因素。萨瑟兰的差异联系理论可以清楚地解释个人犯罪行为的差别,而不是群体犯罪的差别。艾克斯指出,萨瑟兰非常明确地区分了解释个人行为的差异联系理论以及解释群体差异的社会解组(social disorganization or differential social organization)理论。 艾克斯(2000)后来进一步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与社会结构的模式。在其社会结构因素的模式中,他假设这些因素对个人的行为有间接的影响,这些因素影响社会学习的变量。社会学习的变量包括差异的交往、差异的强化、倾向性和模仿等,这些变量对个人的行为也有直接的影响。艾克斯确认了社会结构中可作为在社会学习变量中起作用的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差异的社会有机体。社会或社区之间的结构差异与社区的犯罪率相关,这种相关包括年龄构成、人口密度和其他导致社会、社区和其他社会组织有相对高或相对低的犯罪率的因素;②人在社会结构中差异的地位。指个人和社会群体在社会人口统计中的特点,他们在一个大的社会结构之中的位置、阶级、性别、种族和民族、婚姻状况,在一定位置上的年龄、地位、级别和在所有社会结构中的角色、群体和社会的类别等;③理论上确认的结构变量。指社会反常状态、阶级压迫、社会失序、群体冲突、男性统治和其他概念;④个人在群体中差异的社会地位。


编辑推荐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应用心理学系列教材:犯罪心理学》由罗大华、李德和赵桂芬编著,在写作的过程中,希望反映出国内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并且考虑打击以及预防犯罪的实践需求。我国学者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历来有广义、狭义之说,大部分学者根据社会实践需要,博采众长,取广义的犯罪心理学,主张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犯罪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