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审计学原理

牛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
出版时间:

2003-9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  

作者:

牛慧  

页数:

275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自1983年开设经济类专业以来,一直开设“审计学原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了国内审计界著名专家学者编著的教材,培养出一代学子。鉴于中国审计立法日趋完善,审计事业不断发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及时更新了“审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大纲。按照新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编著了本书,用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作者注意到《审计学原理》是广播电视大学财务会计专业与审计专业共用教材,为减少本书内容与审计专业其他后续课程所用教材在知识点上的重复,并且根据高等财经专科培养人才的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我们以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作为本书的定位,在阐述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民间审计的同时,以民间审计为主线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突出了民间审计在中国审计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本书分为10章。其中第1、3、10章由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韩月玲教授执笔;第2、4、7章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牛慧教授执笔;第5、6、8、9章由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孟令杰副教授执笔。全书由牛慧教授总纂;刘大贤教授主审;白桦总策划;姜向东形式总设计。在成书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国内外大量专业书籍、文献,从审计学专家、学者的著述中获益匪浅。刘大贤、宋常、白玉贵、陈纹、谢志华等教授为本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孙天正、任为民、陈荆珊、李林曙、杨孝堂、高松海、汪启富、刘臣、艾大力、王秀萍、朱志勇、刘冰等同志为本书的早日面世做出了不懈努力。在此一并致谢。恳请读者对本书不足之处予以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审计学原理(第2版)》一书自2000年出版以来,业已历经三年多教学实践的检验。《审计学原理(第2版)》面世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得到广大读者的首肯。而且还于2002年获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优秀文字教材三等奖。随着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与新的审计准则的出台,我们对《审计学原理(第2版)》进行了必要的修订,以期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审计学原理(第2版)》(第二版)具有以下特点:1.大体上保持了原来的结构体系。原书从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出发,在阐述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民间审计的同时,以民间审计为主线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通过反馈的信息得知,这种结构与读者对审计知识的认知过程相符合,故在第二版中保留了这一基本架构。  2.系统地吸收了新的审计准则。原书面世以来,包括政府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等在内的新的审计准则陆续出台,同时,原有的一些审计准则被废止。这些均在第二版中予以体现,从而为读者展示了国家最新的审计要求。并帮助读者了解最新的审计动态。  3.对原书进行了适当的增补。在原书的基础上增补了“审计法概述”一章,作为第二版的第十一章。该章在叙述了法律和审计法定义、审计法调整对象的基础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增补该章的目的在于强化读者依法审计的理念。  参加《审计学原理(第2版)》第二版编写工作的同志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兼职教授牛慧。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教授韩月玲,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孟令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李树。由牛慧担任《审计学原理(第2版)》第二版主编,韩月玲、孟令杰担任副主编。  恳请读者对《审计学原理(第2版)》缺憾之处予以批评指正。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总论1.1 审计的概念1.2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3 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1.4 审计的职能、作用与任务自我测试第二章 审计的分类与方法2.1 审计的分类2.2 审计的方法自我测试第三章 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3.1 国家审计机关3.2 民间审计组织3.3 内部审计机构3.4 审计人员自我测试第四章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4.1 审计准则的意义和内容4.2 我国审计准则4.3 审计依据自我测试第五章 审计程序 5.1 审计程序的概念5.2 审计准备阶段5.3 审计实施阶段5.4 审计终结阶段自我测试第六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6.1 审计证据的涵义与分类6.2 审计证据的形成过程6.3 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和种类6.4 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6.5 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与审核自我测试第七章 内容控制的评审7.1 内部控制7.2 内部控制的调查与描述7.3 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7.4 管理建议书自我测试第八章 审计抽样8.1 审计抽样的涵义及种类8.2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8.3 属性抽样8.4 变量抽样8.5 抽样结果的评价自我测试第九章 审计报告9.1 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与作用9.2 审计报告的内容与要求9.3 审计报告的编制步骤自我测试第十章 电算化系统审计10.1 电算化系统审计10.2 电算化系统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0.3 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其评审10.4 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方法第十一章 审计法概述11.1 审计法的涵义11.2 审计法的调整对象11.3 审计法的主要内容附录一 教材使用说明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附录四 国际审计准则附录五 国家审计准则附录六 独立审计准则附录七 独立审计实务公告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插图:③公正性与权威性密切相关的是审计的公正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公正性,也就不存在权威性。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审计人员只有同时保持独立性、公正性,才能取信于审计委托人以及被审计人,才能真正树立审计权威的形象。(4)现代审计①传统审计审计从产生直至19世纪中期,其基本职责局限于审查会计资料和会计行为,通常称之为财务审计。其目的仅仅在于查错防弊,维护财经法纪和所有者权益。由于它是审计类别的始祖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人们又称它为传统审计。②现代审计现代审计产生于19世纪中期,随着股份制这种特殊的所有制形式的出现,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摸索、总结、提高,现代审计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现代审计已突破了审计的传统模式,做到了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并重,事后审计与事前审计并重。在审计的范围与内容上,现代审计从财务活动扩展到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之中,并注重对经营业绩和效益的审查,从而出现了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新概念。在审计的方式与方法上,现代审计从详细审计发展到以评审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审计的技术手段日趋完善,新的分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取代了原来的手工检查会计资料的方法,从而实现了审计技术方法的相对完备化和科学化。在审计机构设置上,现代审计已超越国界,出现了毕马威、安永、普华永道等国际性会计公司,为国际投资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编辑推荐

《审计学原理(第2版)》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审计学原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