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育经济学基础

楚红丽 中央广电大
出版时间:

2006-6  

出版社:

中央广电大  

作者:

楚红丽  

页数:

233  

内容概要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教育经济学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教材。作为教育管理专业(专科)“教育经济学基础”选修课程的文字教材,我们在编写时打破习惯套用的“学科中心”的写作模式,尝试立足于“问题”,寓教育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于问题的分析、解决之中。  在教材的框架结构上,以“基础知识-现实分析-材料阅读”为一体,努力做到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所突破。在基础知识的分析处理上,依照“是什么”、“为什么”的逻辑顺序进行陈述。对现实中的有关现象,依照“实然”、“应然”的逻辑思路进行分析。对阅读材料的筛选与取舍,以教学需要和知识拓展为线索,尽可能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料,尽可能展示那些结合教材内容的新的发展趋势及变化。

作者简介

  楚红丽,女,管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参与“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研究生人才的需求研究”、“北京地区高校科技研发与首都经济增长关系”、“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调查研究”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参编多部教材,专著一部,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公立高校与政府、个人委托代理关系及其问题分析》、《关于我国教育股份制的思考》等学术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第1讲 教育经济学是什么第一节 教育经济学的产生第二节 教育经济学的发展第三节 教育经济学在中国第2讲 教育经济学是否使教育“产业化” 第一节 教育经济学的主旨与本义第二节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层面及研究方法第三节 为什么学习教育经济学第四节 怎样学习教育经济学第3讲 教育可以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哪些好处第一节 现代教育的投资性质第二节 教育的投资收益第三节 教育收益的特点第四节 教育经济收益的计算第4讲 办教育的钱从哪里来第一节 教育的负担原则第二节 教育的负担主体及其负担形式第三节 我国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理论与实践第四节 对我国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体制的评价第五节 探讨筹集教育经费的其他可行方式第5讲 办教育的钱应该有多少第一节 反映经济增长规模和速度的指标第二节 反映教育总投入规模和速度的指标第三节 确定合理适度教育总投入规模的基本准则第四节 确定合理适度教育总投入规模的方法第五节 我国教育总投入规模变动趋势第6讲 办教育的钱如何来第一节 社会产品的分类及其有效供给第二节 衡量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第三节 四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第四节 教育的混合产品性质与资源配置方式第7讲 政府用在教育上的钱如何分配和使用第一节 政府、个人与教育第二节 政府与财政第三节 政府与教育财政第四节 教育财政的基本制度第五节 我国教育财政体制的沿革及其分析第8讲 一个学生年教育成本有多少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第二节 教育成本的概念第三节 学校教育成本的核算第四节 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相关制度构建第9讲 如何评价学校的办学效率第一节 学校办学效率分析第二节 反映学校办学效率的指标第三节 对办学效率评价指标的分析与评价第10讲 教师应该得到多少劳动报酬第一节 教师的劳动报酬与经济学中的工资理论第二节 我国教师劳动报酬演变历史及改革实践第三节 目前我国教师劳动报酬中存在的问题及矛盾第四节 改革进程中我国教师劳动报酬问题的根本动因与对策第11讲 学校也需要“营锖”吗第一节 营销的定义第二节 学校营销的定义第三节 学校从事营销活动的基本价值观第四节 了解学校营销中的核心理念第五节 学校营销的技巧与手段附录 教育经济学阅读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二是在产品质量上把关不严,“水货太多”。这种现象在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尤为突出。三是在要素投入的技术比例上,消耗性开支过大。几乎是所有的高校,非教学人员大大超过教学人员;有的学校有关部门不注重成本核算,对人、财、物的管理制度不严,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在教育投资问题上,人们长期以来关心和重视的是教育投资资金短缺问题,而对投资效益和投资效率尤其是无效投入问题很少关注。其实,教育的无效投入危害很大。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浪费了资源,延误了时机。中国教育与经济的客观现实要求中国的教育投资必须是精打细算,充分发挥“增殖”作用,努力提高投资效益。二是败坏了学风。如果我们的教育只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一味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生人员比例”、“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比例”,不仅浪费了钱财和时间,更严重的是贬低了教育的价值和败坏了学风。三是扭曲了人才供求信号,导致了“知识失业”。今天,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指标来看,还是从产业结构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演进趋势及经济运行的投入与产出的循环来看,我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速度和世界科技竞争的需要。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我国“知识失业”现象却相当严重,许多本科以下(含部分本科)学历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并且就业形势严峻。这样一来,就有不少人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提出了疑问:是不是“教育过度”了?高,等教育目前要不要大力发展?其实,这是一种假象。产生这种“假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调整。传统产业部门正在向现代产业部门转轨,一方面传统产业部门接纳不了现代人才,而另一方面现代产业部门又一时难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教育结构不均衡。即区域结构、层次结构、学科结构、专业结构等多种结构都不均衡,既造成了许多地方、许多层次、许多学科、许多专业的人才大量剩余和积压,也造成了许多地方、许多层次、许多学科、许多专业的人才短缺。三是教学质量不高,“水货、假货多”,扰乱了人才市场和秩序。目前,我国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决定了我国现代部门就业机会的有限性,这样一来,许多岗位就被人“滥竽充数”了,这是导致“知识失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知识失业”问题,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危害非常大的问题。第一,“知识失业”容易导致教育需求的无限扩张膨胀。因为,如前所述二元经济结构下的现代部门就业机会少,一方面那些受过中、高等教育的怀才不遇者只好屈身俯就,寻找低一级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倾向于用那些文化程度高的人,来替代由原来较低文化程度的人所从事的工作。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教育经济学基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