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学思录

朱寰 朱寰 中央广播电大出版社 (2008-01出版)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朱寰 中央广播电大出版社 (2008-01出版)  

作者:

朱寰  

页数:

82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学思录:朱寰学术论文集》共分七编:(一)关于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二)关于封建制度研究,(三)关于海路大通和文明转型研究,(四)关于俄国史研究,(五)关于史学动态研究,(六)学术著作序集,(七)对“三为之道”之感悟。《学思录:朱寰学术论文集》共收录长短文章70篇,大致可勾勒出余跋涉于世界历史浩瀚海洋中之足迹。但余尚有自知之明,如此“管锥之见”实在微不足道。是是非非,任人评说。

作者简介

朱寰,男,1926年1月12日生,汉族,原籍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共党员。现任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中古史研究所教授。中国世界中古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曾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历史学科组成员,中华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会历史组评审委员,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基金世界历史组评审委员。 1951年9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1987年任历史系副主任和系主任;1987—1997年任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所长;1997—2001年任世界中古史研究所所长。任教以来,培养硕士研究生35名,博士研究生27名。 主要研究成果有:《世界通史•中古分册》(主编,人民出版社1962年初版,1980年修订再版),1988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高等学校文科优秀教材一等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1998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高等学校文科优秀教材一等奖。《亚欧封建经济形态比较研究》(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第一版),于1998年12月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高校历史专业研究生教材,2002年8月修订再版。《世界中古史》(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1991年获光明杯优秀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欧罗巴文明》(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004年获长春市优秀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 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荣誉证书”和“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和吉林英才奖章;19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基金、奖状和奖章。

书籍目录

第一编关于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世界上古中古史》前言 农业文明时代社会阶段的划分问题——《亚欧封建经济形态比较研究》再版前言 略论世界历史上的社会变革 略论中古时代的君权与教权 关于过渡时期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关于修订世界历史分期的刍议 关于历史比较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封建制度史比较研究译丛》编者前言 世界历史与比较研究之我见 人道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历史的经验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历史科学研究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 历史学科必须进行改革 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社会科学战线》创刊20周年而作 从《世界中古史》编写工作谈主编负责制问题 雕像的启示——世界文明差异探源 第二编关于封建制度研究 略论日耳曼人的农村公社制度 论封建土地国有制的性质问题 试论西欧封建城市的领主权问题 高丽王朝田柴科土地制度研究 古罗马与古中国经济政策比较 第三编关于海路大通和文明转型研究 古代欧洲人“东方观念”的形成及其作用 应该怎样评价哥伦布——与严中平同志商榷 再论哥伦布的评价问题——与严中平同志再商榷 哥伦布的生平及其远航 哥伦布及其时代 哥伦布与大西洋航路的发现 哥伦布传略 论西欧大航海活动的科技文化条件 近代欧洲文明与其工商历史传统关系的思考 亚欧向近代过渡比较研究——以社会经济生活为视角 亚欧向近代过渡比较研究——以社会结构变迁为视角 《工业文明兴起新视野》前言 《欧罗巴文明》序 关于向近代转型的若干问题——在2000年天津社会转型时期国际研讨会上的总结 发现血液循环的生理学家哈维 从文明的冲突说起 第四编关于俄国史研究 俄罗斯史纲(9—17世纪) 论古代罗斯国家的起源——马克思《18世纪外交史内幕》第五章读后 略论《罗斯法典》产生的社会条件 俄国封建经济史论纲 莫斯科国家封建土地制度的变革 关于俄国封建社会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研究 彼得和康熙对外政策浅论 《简明俄国史》序言 《往年纪事》译者前言 第五编关于史学动态研究 一九八三年世界中世纪史研究述评 第23届中世纪学国际年会的启示 西方中世纪学研究的基本趋向——中世纪学第二十三届国际年会见闻 第六编学术著作序集 王阁森教授纪念文集序 沈汉著《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序 王晋新著《15—17世纪中英两国农村经济比较研究》序 王云龙、陈界著《反现代性的现代化发生学》序 刘建军著《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序 张晓校著《罗马军队与帝位嬗递》序 徐家玲著《早期拜占廷和查士丁尼时代研究》序言 孙宝国著《18世纪以前欧洲文字传媒研究》序 张广翔著《18—19世纪俄国城市化研究》序 《西方文化要览》序 哈全安著《阿拉伯封建形态研究》序 张晓华著《佛教文化传播论》序 徐晓风著《〈日本书纪〉与中国古代典籍》序 李小白著《信仰·利益·权力》序 杨军、张乃和主编《东亚史》序 李平著《世界女帝王》序 第七编对“三为之道"之感悟 怀念恩师郭守田先生 对“三为之道”的认识和感悟——005年4月在师德座谈会上的讲话 教书育人的切身感悟 认识自我 战胜自我 青年成才规律漫谈——006年4月在文史两院学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与时俱进 推陈出新——纪念东北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 附录:朱寰教授主要学术年谱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历史的比较研究与一般的例证和简单的类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种例证和类比是比较方法的一种应用,是最简单的类型。这种证明和类比随意性很大,可以作为人们考虑问题和认识问题的参考,但它并不是证据,不能做出结论。类似的事物并不等于证据。历史的比较研究必须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程序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比较,而且这种比较是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指导现实工作和以后的研究工作。 历史的比较研究一般追求以下三种目的: 第一,确定比较对象之间的异同。认定两个以上比较对象之间的异同也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从表面现象谈它们的异同;一类是从内容本质分析它们的异同。例如,比较15世纪捷克的胡司战争与16世纪德国的农民战争。按照前一类的比较者可以举出它们之间的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相同点是以农民为主力,以宗教改革相号召,规模大,影响广等;不同点是德国农民组织领导分散,捷克农民组织领导比较集中,捷克参加战争的人数没有德国多,德国农民战争坚持的时间没有捷克长等。这样的比较只是从两次农民战争的表面现象提出来的,谁都看得见抓得着。这是一种最简单最初级的比较方法。如此简单的比较无需深入研究,只要有一般的历史常识也就足够了。后一类的比较则要深刻得多。要具体分析引起两次农民战争的各自社会背景、时代特点、领导者和参加者的阶级构成、斗争纲领、两种宗教改革的性质、战争的后果和影响等,都是从两次农民战争的内在联系上进行分析,揭示两次农民战争本质上的异同。从而可以得出结论:二者虽然都披着宗教外衣,但是有着原则的区别。捷克农民战争是以宗教改革为号召反对德国封建主垄断国家命脉的民族起义;德国农民战争与宗教改革相联系,是一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通过比较研究对这两个历史事件的认识就比简单类比深刻得多。 第二,确定比较对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地位。例如,比较15世纪前期中国郑和的远航与15世纪末西班牙哥伦布的远航。这就必须对两次远航的过程做具体深入的研究。具体分析它们产生的社会条件,各自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远航的目的、经济来源、海员的成分、组织领导、船队规模、技术装备等,与航行有关的一切问题都必须弄清楚。通过具体的比较研究就会看出:郑和的航行不管规模多大,声势多么显赫,充其量不过是中国封建帝王耀武扬威的政治行动;哥伦布的航行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产物,尽管它的规模和声势都不及郑和,但它处于中世纪和近代的棱线上,它结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打开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大门,为统一世界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做出了贡献。哥伦布的航行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是郑和航行无法比拟的。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两个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地位是完全不同的。


编辑推荐

《学思录:朱寰学术论文集》是作者朱寰在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发表的优秀论文文集,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学思录 PDF格式下载



历史学研究不可多得的参考之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