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金融学

李健 主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健 主编  

页数:

451  

前言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由于受现实和认知的局限,教材的编写总是难以完全满足专业教学和发展的要求,因此,通过小批量、多版次的方式不断修改完善,是塑造真正的精品教材的必由之路。自本书第1版于2004年1月出版以来.中国金融学科和金融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无论是在培养目标和模式、课程体系和内容,还是在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评价和要求等方面都在进行着改革和完善。与此同时,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更是令世人瞩目,金融业的发展正呈现出新的格局和生机。为了使教材能够适应金融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金融发展的内在原理,了解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我们对全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我们调整了部分章节的内容。强化了对重要概念的阐释,加强了对原理的阐述,修正了不当的表述,更新了各种相关数据和资料,更换了专栏内容,补充了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知识,如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后金融的全面开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等,力图使教材的内容更加贴近现实。本次的修订工作由李健负责,原书的作者都有参与。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张浩、戴迎新、吕炜、马勇、刘宗业、曾崇舜、郭炜等同学在书稿的修订过程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尽管我们作出了努力,但书中可能仍然存在不妥之处,我们殷切希望广大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本书的建设工作,不吝赐教,你们提出的任何批评和建设性意见都将使本书在下一次修订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谢谢!

内容概要

本教材力图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主流金融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的机制及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

作者简介

李健: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金融学系主任。近10年来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7项;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教改项目下项。1983年以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4部,参编专著12部;主编教材8部,参编教材、工具书下8部。个人的科研成果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5项;参与研究的课题专著中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获得过省部级教学奖励3项。全国第一届高等学校百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级精品课程“货币银行学”主持人。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篇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
第一节 货币的出现与货币形式的演进
第二节 货币的功能与作用
第三节 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
第二章 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构成
第二节 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及其演变
第三节 国际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第四节 区域性货币制度
第三章 国际交往中的货币与汇率
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概述
第二节 汇率的决定与影响
第三节 汇率制度的安排与演进
第二篇 信用与利率
第四章 信用的演进
第一节 信用的含义
第二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现代信用及其作用
第四节 现代信用体系的构成
第五章 信用形式
第一节 企业信用
第二节 银行信用
第三节 政府信用
第四节 个人信用
第五节 国际信用
第六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 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第二节 利率的种类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
第五节 利率的作用及其发挥
第三篇 金融机构
第七章 金融机构概述
第一节 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功能
第二节 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八章 银行类金融机构
第一节 银行的产生、发展及其种类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与经营管理
第三节 政策性银行
第四节 信用合作机构
第九章 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一节 保险公司
第二节 投资机构
第三节 其他金融机构
第四篇 金融市场
第十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第二节 金融工具的种类与特征
第三节 金融工具的价格
第四节 金融工具的收益
第十一章 货币市场
第一节 货币市场的特点与功能
第二节 同业拆借市场
第三节 票据市场
第四节 国库券市场
第五节 回购协议市场
第十二章 资本市场
第一节 资本市场的特点与功能
第二节 证券发行市场
第三节 证券流通市场
第四节 资本市场重要理论及证券投资分析简介
第五篇 国际金融与金融全球化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调节
第三节 国际储备与对外债务
第四节 国际支付与结算
第十四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市场
第一节 国际资本的流动
第二节 国际金融市场
第十五章 金融全球化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
第二节 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与全球化进程
第六篇 中央银行与货币供求均衡
第十六章 中央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类型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
第四节 清算业务
第十七章 货币需求
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分析角度
第二节 货币需求的决定
第三节 我国货币需求分析
第十八章 货币供给
第一节 现代信用货币的供给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的创造
第四节 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
第五节 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
第十九章 货币均衡
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乎衡
第二节 通货膨胀
第三节 通货紧缩
第七篇 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
第二十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四节 货市政策传导机制
第五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第二十一章 金融监管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系的一般构成
第三节 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第四节 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第二十二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经济货币化与金融化
第三节 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
第四节 金融创新与发展
第五节 金融结构与发展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这一新体制所依托的并非是以小生产方式为主的自然经济,而是以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为主的现代商品经济。大量的各种商品需要计价才能顺利进入流通;各种商品和劳务交易只有以货币为媒介才能形成没有时间、地理和种类限制的大市场;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和主要形式进行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条件;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与管理也都要借助于货币形式,实施价值管理而非实物管理。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需要有较高的货币化程度与之相适应。提高货币化程度的涉及面很宽,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性配套改革措施。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提高货币化程度的基础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中充分发挥货币的职能作用。为此,我国需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特别是农村的商品经济,提高农村的商品产出率和消费率,扩大以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总量;同时,社会分配应采取完全的货币工资形式,取消各种实物分发、隐性分配和公费消费等非货币化分配方式,改革泛福利制度,实现居民衣食住行等消费的商品化和包括医疗、失业、退休等社会保障在内的货币化。此外,我国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保证币值的稳定和货币流通的正常化,大力发展金融业,以便向社会提供种类齐全、快速准确、周到便利的金融服务,为提高货币化程度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货币化比率明显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M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95年以后已经超过1,2006年年底已达到1.65。


编辑推荐

《金融学(第2版)》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金融学 PDF格式下载



教学课本,当然,比学校的还是要便宜很多


内容丰富,论述精到


很多老师推荐的书 绝对赞


买个东西还好打字,烦不烦啊


一个字,赞~价格能更便宜就好了。


不错的一本参考书。


教材用书,跟学校教材一样。


作为教材肯定不错,书的纸质质量也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