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号角响起

车安刚 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3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作者:

车安刚 编  

内容概要

《号角响起:晚清民国军事人物小传》内容简介: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军队屡战屡败,亡国灭种的危机迫在眉睫。晚清时期,各种社会力量激烈交锋,封建专制王朝、外国侵略势力、维新改革派、民主共和派角逐中国大地,军事变革的号角就此吹响。《号角响起:晚清民国军事人物小传》介绍了晚清民国期间在军事近代化转型上的八位杰出人物——李鸿章、严复、袁世凯、段祺瑞、蔡锷、张作霖、蒋百里、杨杰。他们的生平、事迹即能折射出风云激荡的历史场景,又对中国当今的改革发展、军事转型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车安刚,海军中校,国防大学硕士,现任职国防大学,发表过《明代海防思想研究》《论孙子的谋势思想及其运用》《什么是战争指导的灵魂——从反法联盟战争看拿破仑的灵活性》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李鸿章:落日孤臣 一、帮办团练,儒生交“学费”002 二、湘军幕府,门生长见识004 三、自立门户,上海建功业005 四、不拘一格,治军有眼光008 五、洋务运动,中兴急先锋010 六、三大造局,觅制器之器011 七、改革科举,敢为先驱者020 八、兴办军校,觅制器之人022 九、北洋海军,力主强海防026 十、采购军舰,一再被欺骗028 十一、海军衙门,苦闷工程队030 十二、大厦将倾,悲回天乏术032 第二章严复:中国海军第一人 一、穷则思变,时局赐良机034 二、进身海军,风涛觇胆智036 三、留学英国,究驶船之方041 四、喜遇知音,难得忘年交046 五、北洋执教,成海军元勋050 六、鸿言高论,祭甲午败局055 七、经略海权,中国式马汉057 第三章袁世凯:英雄一世,糊涂一时 一、随军入朝,初生牛犊露锋芒064 二、小站练兵,大刀阔斧筑梦想070 三、编练北洋,权倾朝野夙愿偿084 四、参与共和,翻云覆雨野心长088 五、悍然称帝,众叛亲离骂名扬100 第四章段祺瑞:三造共和,六不总理 一、出身官宦,年少多坎坷108 二、贵人相助,军校露锋芒108 三、小站练兵,首任炮司令110 四、南苑“兵变”,赴汤义救主112 五、联名通电,逼退清皇帝114 六、反对复辟,决裂大总统117 七、取消帝制,恩怨一笔销120 八、府院之争,水火难相容122 九、架梯抽梯,讨逆赢美名124 十、裁军扩军,皆为壮实力125 十一、航空计划,痛前功尽弃128 十二、虎狗相残,悲两败俱伤130 十三、直奉倒皖,小瞧吴小鬼132 十四、傀儡执政,黄袍又如何134 十五、正道居士,晚年守清节136 十六、盖棺定论,功过后人评137 第五章蔡锷:浩然正气立天地 一、才华凸显,维新思潮启蒙爱国情怀140 二、东瀛学武,投笔从戎显示救国意志142 三、广西治军,雷厉风行引来被逐风潮146 四、编撰兵书,深邃思想奠定历史地位150 五、重九举义,果敢指挥保证起义胜利154 六、云南改革,治省理政展显卓越才能157 七、经略周边,支援作战留下心中遗憾160 八、拥袁反袁,周旋虎口识破惊天阴谋169 九、擎旗护国,转战泸纳铸就历史伟业174 十、英才殒落,举国同悲共念高德大功179 第六章张作霖:草莽出身的东北王 一、由赌徒到马贼184 二、归顺朝廷有惊无险186 三、生死兄弟抵不过顶戴花翎188 四、寻找新的靠山192 五、铁杆闹分裂195 六、当上“东北王”197 七、直皖之争中的“和事佬”200 八、整军经武201 九、郭松龄的反叛207 十、亡命皇姑屯208 第七章蒋百里:将帅的老师 一、寒门孝子赴国难,东瀛砺剑夺魁首212 二、谈兵稍带儒酸气,入世偏留狷介风216 三、保定军校志踌躇,愤而自戕醒天下219 四、胸藏韬略不问政,只做谋士不将兵225 五、张杨兵谏传千古,百里斡旋成佳话234 六、留最后结晶文字,有光芒敌胆为寒239 第八章杨杰:陆大校长,战略专家 一、苍洱骄子,幼时志报国252 二、赴日留学,投身同盟会252 三、实战锻炼,奇功露锋芒254 四、再赴日本,苦心钻学识255 五、誓师北伐,雄才有伟略257 六、中原大战,助蒋得天下261 七、铁血抗日,尽忠誓报国263 八、赴欧考察,矢志筑防线266 九、主管陆大,育爱国栋梁269 十、出任大使,获苏联援助272 十一、分歧日显,铁心反内战273 十二、投身民革,爱国反独裁276 十三、民主斗士,热血沃中华280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大清统治者和外国入侵者的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北京条约》的签订使大清统治者看到,外国人并不是要推翻他们,真正的威胁是来自国内“太平天国”的挑战。并且,外国人积极“助剿”的态度,使大清统治者对外国人产生了好感和幻想。 一些人开始主张和外国人搞好关系,争取军事上的帮助,引进西方精良武器,强化清朝武装,从而使清朝统治转危为安。持这种观点的有以奕诉为代表的满清贵族以及汉人大臣,他们发起和推动了一场以“自强”、“富国”为目的的洋务运动。 但是,奕诉等满清贵族实际上对洋务运动所起的作用并不大,具体操办的都是些汉人大臣。其中,曾国藩作为洋务运动的重要发起人,首先提出“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的主张,并于1862年在安庆办起了第一个军械所。不过,曾办洋务的时间不长,1871年他就因天津教案忧愤而死。 洋务运动的另一个重要推行者是左宗棠,他是湘系洋务派的首领,在洋务运动的“自强”和“求富”阶段,办了一些军用、民用工业,编练了新式海陆军,遗感的是,洋务运动刚进入中期,他也在1885年死去。 所以这样算来,在洋务派的汉族大臣中,只有李鸿章始终参加和主持这个运动。他从“借师助剿”,购买外洋枪炮,揭开洋务运动的序幕,到1894—1895年中日战争,北洋海军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完全参与了,甚至可以说是主导了整个洋务运动的兴起、发展、衰落过程。从数量上来看,他办的洋务最多,为时也最久。 李鸿章大办洋务的蓝图,主要包括“自强”和“求富”两大方面。其中“自强”是洋务运动第一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所谓“自强”,就是强化清朝统治的力量,而强化统治力量的中心是强化军事力量,当然里面有他不少私心,主要是壮大自己的淮军。 具体到“自强”的步骤,李鸿章一开始采取购买洋枪洋炮方式,后来他看到单靠购买不行,就在上海开始设厂自行制造,逐渐展开了“自强”的核心内容:以举办军事工业为中心。在这一阶段,由于李鸿章控制了主要的军工生产,他成为“自强”运动的主导者。 为什么李鸿章在这场“中兴救清”的洋务运动中能成为急先锋、旗手和标杆?这和李鸿章自己不拘于成法、重实用的性格有关,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岗位塑造眼界”,李鸿章在上海“华洋会剿”期间,长时间和西方军队在一起作战,亲眼见识了他们武器的威力,并把这些武器拿来使用,对用“夷器”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有着深刻的实践体会。在平定叛乱后,他认为中国的兵力平定内乱有余,抵御侵略不足,所以一直把强军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编辑推荐

《号角响起:晚清民国军事人物小传》编辑推荐: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以金戈铁马对抗西方的坚船利炮,冷兵对热武,纵然是抛头颅洒热血,终难挽一败涂地的危亡局面。购买西方军械、建设海军、创办军校、演练新军,晚清民国时期的中国军人自强不息,奋斗数十年,终于建立起中国的现代化军队。《号角响起:晚清民国军事人物小传》通过八位军事人物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中国建设现代化军队的奋斗历程。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号角响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