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性教学
2009-3
南京大学出版社
洪银兴,谈哲敏 编
506
无
“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示范”项目是我校主持的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该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为:通过国内外比较研究,在已有的教学改革实践基础上,引入先进的教学与学习理念,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途径、方法,建设示范性研究性教学课程,将研究性学习理念在全校本科生教学中加以实践、推广,营造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创造研究性教学与学习的条件,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研究性学习新体系,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2008年,该项目在北京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课题验收。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了本专著的框架。本专著是对我校长期坚持研究性教学的总结,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了进一步推进研究性教学的理念与做法。 在课题研究启动之初,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研究型大学出现了本科生教学遭受“冷落”,教学与科研失衡和分离,本科生教学质量与研究型大学的声誉不相称等现象。由我校高等教育研究所主持的教育部高教司2006年一项专项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对教学质量反映非常满意和较为满意的只占69%,普通高校反映非常满意和较为满意的高达93%。这折射出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对本科生教学上存在着不少问题。 从美国等发达国家20多年来走过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路程及其取得的经验教训来看,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建立教学与科研融合的制度。
《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性教学》旨在通过对南京大学近10年来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设和成效进行全面总结,为今后的改革服务,并在此基础上从理论高度探讨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为提高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全书在框架结构上分为“认识篇”、“实践篇”、“成果篇”和“展望篇”共四篇。“认识篇”主要介绍南京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其内容为学校现任和部分历任领导以及资深学者的文章,另外还收集了学校部分学者关于研究性教学的理论研究文章;“实践篇”主要介绍南京大学在研究性教学主要环节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包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性课程建设、研究性实验教学环节、构建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立体化途径、推进社会实践的改革与创新、研究性学习的制度建设等;“成果篇”主要介绍南京大学开展研究性教学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主要包括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群体成效、学生参加各类重大比赛获奖情况、社会评价,以及教学改革的成果等;“展望篇”则结合近年来南京大学开展的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以及“十一五”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对进一步推进研究性教学,进行新一轮本科生教学改革进行了展望。
前言认识篇第一章 研究型大学办学理念与创新人才培养思路一、打造一流本科生教学,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二、南京大学通识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三、跨世纪人才培养与大学教育改革四、关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五、跨世纪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六、肩负历史使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七、谈本科生教学改革八、文科本科生教学需要扩大知识面九、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建一流的本科生教学第二章 研究性教学的理论研究一、关于研究性教学的思考二、高层次本科人才培养中的研究性实验教学三、信息时代研究性学习发展的新趋势——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四、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学改革基本原则的再认识五、大学研究性教学的主要模式分析六、漫谈通识教育的意义实践篇第三章 构建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独具特色的多样化培养模式二、“大理科”模式的跨世纪之行三、积极探索具有南京大学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四、研究型大学本科特色专业的遴选和建设思路第四章 研究性课程建设一、以研究性教学为目标的大学物理课程建设二、“小题大做”一例——研究性教学中习题环节的个案讨论三、研究性教学在新生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尝试四、从个体学习到团队学习——当代学习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趋势五、“四环教学法”培养文科创新型人才六、法学院的研究性实践教学——以案例教学法为核心七、我对研究性教学的一点认识八、在参与中学习,在研究中成长——记广告效果测评课程研究性教学第五章 研究性实验教学改革一、“提高一扬优一早期介入科研”三层次开放式教学实验模式二、树立新理念,构建新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研究能力三、构建与生命科学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系统性整合生命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四、创建研究性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创新型地球科学人才五、通往传媒创新人才培养之路第六章 本科生课外立体化研究训练一、搭建“本科生科研训练”平台二、研究性野外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三、以大学生科技竞赛为平台促进研究性学习四、研究性学习的平台与氛围建设第七章 创新人才培养的社会实践环节一、科技服务类典型案例二、优秀群体类典型案例三、国际教学实习类典型案例四、思政教育类典型案例五、案例分析与总结第八章 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一、研究性学习体制建设二、人才培养的政策激励机制三、研究性教学资源保障机制成果篇第九章 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改革实践成效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获奖成果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三、优秀教师教学改革案例第十章 学生取得的代表性成果一、拔尖创新人才群体性特征二、学生科技、学术竞赛成果第十一章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社会评价一、国际媒体报道荟萃二、国内媒体报道集锦展望篇第十二章 “十一五”本科生培养发展规划(2006—2010)一、“十一五”规划的指导原则、建设思路、目标措施二、未来15年(2006-2020)远景目标第十三章 新一轮本科生教学改革的设想一、总体思路二、改革的设想三、预期目标第十四章 对进一步加强科研与教学融合的思考一、对我校本科生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与看法二、促进科研与教学融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三、对南京大学进一步加强科研与教学融合的设想结束语参考文献
(1)改革课程体系。经过充分调研和反复讨论修改,我们制订厂新的教学计划。这个新教学计划充分体现了注重基础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它精简了必修课的门数,给学生选课以更多的自由. (2)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重点抓了文学概论、古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的改革。文学概论课教学小组通过课堂讨论和辩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负责人胡有清还写出了10多篇探索教学改革的文章和一部教改专著。该课程1995年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6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古代汉语任课教师注意将教学活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他们将“改进课堂教学一强化课外辅导一指导兴趣小组活动一举办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组成“一条龙”教学,学生的课题研究成果逾百万字。中国文化概论教学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新技术,并把“田野调查”引入教学。 (3)建设阅读书库。我们早在1995年就提出了加强“三专课程”的建设,旨在恢复国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为学生打下深厚扎实的专业基础。为了让学生知道应该精读的书目,我们编制了《汉语言文学专业阅读书目提要》。 (4)加强实践环节。①社会实习:我们在省内外的一些新闻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四年级上学期组织学生到中央、省、市的报社、电台、电视台进行毕业实习。②教学实习:我系师生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开展了暑期课题研究、美学考察、文化考察、方言调查等。③我们对学生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制定有关规定,提出具体要求。④A:-@II作:我系办有《耕耘》、《凝眸》系刊,各年级还办有《劲草》、《雏凤》等文学刊物。近5年来,每年正式出版一本以上学生文学作品集。学生还在教师指导下自编自演一些话剧。 (5)改善办学条件。包括加大资金投入、图书资料和计算机等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科学管理等。 (6)结合基地建设,试办文科强化班。强化班依托于中文系,学生一、二年级学习文史哲基础课程,三、四年级逐渐分流,向文、史、哲不同专业方向发展,以培养“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文学科专门人才。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