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节卷
2008-10
南京大学出版社
陈刚
2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传统美德丛书》(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是江苏学界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有益尝试。 伦理道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那些体现民族智慧、反映人民利益、符合进步潮流的部分,在历史进程中不断积淀、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最富生命力的精神内核,是中国人世世代代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思想支撑。 当今中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文化的“软实力”价值日益凸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不断发掘和认知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此给人们以思想启迪、精神鼓舞,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伦理道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那些体现民族智慧、反映人民利益、符合进步潮流的部分,在历史进程中不断积淀、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最富生命力的精神内核,是中国人世世代代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思想支撑。
总序上篇 概论一、正气浩然:中华气节观的意蕴与内涵1.气节是中华文化特有的道德范畴2.气节范畴之意蕴3.气节观之作用与功能4.传统气节观之糟粕二、气韵生动:中华气节观的历史流变1.气节意识的萌生2.诸子百家的气节观3.儒家气节观的形成4.两汉魏晋时期的名节观5.韩愈、范仲淹对气节风谊的提倡6.宋明理学的气节观7.明清之际的义利之辩8.革命党人的气节说三、时代呼唤:新时期国民气节观之再造1.薪火相传,生生不息2.新时期的考验与国民气节观之再造3.抗震救灾彰显国人不屈气节中篇 故事先秦时代的浩然之气《正气歌》中的气节之士岳武穆:“精忠报国,壮怀激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史可法:“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江阴八十一日:平民百姓的气节与尊严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革命党人的铮铮铁骨抗日志士的民族气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彭德怀:“为民请命”顾准:我们时代的良知王选:“一个人”的抗战高耀洁:中国的德兰修女下篇 名言一、古代名言二、近代名言三、现代名言后记
3月1日,敌军展开全面的新攻势。闸北战线,敌冲击未逞;江湾方面,敌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继续向杨家楼方向扑攻;敌分两路进攻庙行方面,伤亡很大。但由于浏河守军大部已调往正面增援,兵力单薄,日军趁此机会,强行登陆,致使浏河沦于敌手。蔡廷锴等人曾请南京政府军政部速派两师驰援浏河,然而,一直得不到回复。浏河失陷后,守军侧面、后方均受到严重威胁。蔡廷锴、蒋光鼐和张治中同往南翔共商下一步的行动方案,这时,南京军政当局来电令淞沪守军于3月1日晚撤退到第二道防线,即嘉定、黄渡之线。 3月2日,第十九路军向全国各界发出退守待援的电文,表示“本军决本弹尽卒尽之旨,不与暴日共戴一天”。 3月3日,国际联盟开会决定要中日双方停止战争。蒋介石决定和日方和谈。蔡廷锴对蒋光鼐说,如果不是平等的和平,他个人表示反对,并说:“吾人身为军人,本以服从为天职,假如有人甘心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誓不两立。”5月5日,南京政府与日方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该协定规定,上海不设防,不驻军,不抵制日货,变为自由城市。 淞沪抗战爆发后,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同胞、海外华侨,空前热烈支援第十九路军。据统计,海内外同胞捐给十九路军的款项,约有七百余万元。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地下组织,通过工会、学生会及其他群众组织,展开了对十九路军的支前工作。蔡廷锴深得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同胞、港澳同胞的拥护和爱戴,被誉为“抗日将军”、“民族英雄”。 淞沪抗战的第二天,宋庆龄、何香凝等就到真如慰问十九路军官兵。在她们的主持和组织下,筹设了几十个伤兵医院。何香凝到前线慰问时,天正下大雪,而官兵只穿单衣夹衣各一套。她即发起捐制棉衣运动,五天内制成了三万多套全新棉衣,运送给官兵穿用。
《中华传统美德丛书》参照“八荣八耻”的叙述,分为“爱国”、“民本”、“勤俭”、“仁爱”、“慈善”、“诚信”、“修身”、“气节”、“忠孝”、“荣辱”共十卷。每卷分“概论”“故事”“名言”上、中、下三篇。概论部分对该卷的内涵、历史演变和当代意义作较为系统的论述;故事部分用语体文译编经典或转引他人著述;名言部分精选历代名言,均注明出处,便于读者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