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黄庭坚评传

黄宝华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黄宝华  

内容概要

《黄庭坚评传(套装上下册)》详尽论述了他的诗学理论与诗歌艺术,以及其他的艺术理论与创作成就,在其思想与艺术的联系中较好地阐释了他的理论与创作中的特色与矛盾。黄庭坚以诗歌及书法名世,后人也多从艺术上对他作出评价。本评传对黄庭坚的生平业绩作出了全面的述评,力图在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上展现出不仅作为艺术家,同时也是思想家的黄庭坚。评传深入探讨了黄庭坚融合儒佛道的哲学伦理思想,揭示了他以心性论为核心重扬儒学,从而促进新儒学形成的历史贡献。在此基础上,《黄庭坚评传(套装上下册)》还勾勒了黄庭坚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及其著作的版本源流,对了解作为宋诗代表作家之一的黄庭坚颇具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黄宝华,江苏无锡人,1943年出生。1960至1964年就读于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师从朱东润先生攻读唐宋文学,1981年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86年调至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要著作有《黄庭坚选集》,校点本《黄庭坚集》(《传世藏书》之一)及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第一章 从游学到游宦
一、青少年时代的乡居与游学
二、从县尉到教授
三、在知吉州太和县任上
第二章 元祜时期供职京师
一、苏氏集团与文学艺术的复兴
二、与苏轼、陈师道的交游
三、元柘党争中的政治态度
四、党锢之祸的牺牲
第三章 贬谪蜀中至流寓江汉
一、谪居黔中的三年
二、在戎州广交文友
三、政治风波中的生命之舟
第四章 暮年再度流放
一、重上播迁之路
二、人生旅程的终点站——宜州
三、生命的最后一抹余晖
第五章 黄庭坚学术思想的背景与源流
一、北宋的学术文化背景
二、黄庭坚学术思想的师承渊源
第六章 哲学伦理思想
一、心性论:道德重建之路
二、儒佛道三家融合的思想特色
三、以儒为本、融摄佛道的心性修养
四、从克己正心到逍遥任运
五、理想人格境界的构建
六、历史坐标中的内刚外和
七、道德伦理与仁政思想及其实践
第七章 诗学理论与诗歌艺术
一、从黄庭坚革新诗风的立场看其诗歌价值观
二、主意诗学观在创作上的反映
三、奇崛奥峭的主导风格
四、从诗学观的矛盾把握其风格的多样统
五、丰富多彩的诗歌技法
六、独树一帜的词
第八章 艺术论与书法艺术成就
一、画论与北宋文人画思潮
二、书论与开一代新风的书法艺术
第九章 人格诗品,衣被后世
一、身后的升沉荣辱
二、江西诗派的继承与变革
三、“中兴四大家”与南宋诗坛及金人对黄诗的评价
四、从清代的宋诗派到近代的同光体
附录
黄集的版本
索引
人名索引
文献索引
词语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可以说黄庭坚终其一生都对苏轼备极推崇,虚心以门弟子自处,因而在政治上也与苏轼一起升沉荣辱,所谓讥嘲之说,实属无稽之谈。试看以下几条材料就可明了。其《书子瞻松醪赋后》称:“文章云起风生,笔力山崩海立,非东坡先生,其孰能之?”(《豫章先生遗文》卷九,以下简称《遗文》)又《书王周彦东坡帖》云:“东坡先生道义文章,名满天下,所谓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者也,心悦而诚服者,岂但中分鲁国哉!士之不游苏氏之门,与尝升其堂而畔之者,非愚则傲也。”(《遗文》)此文作于建中靖国元年,庭坚已五十七岁,可视为对东坡的晚年定论,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东坡的尊崇是一以贯之的。《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一的一则记载更是这种态度的一个明证:“赵肯堂亲见鲁直晚年悬东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日:‘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日‘苏黄’者,非鲁直本意。”这条材料是反驳所谓苏黄争名或讥嘲说的有力根据。黄庭坚与陈师道也是在元祐时期订交而结下终生友谊的。元丰末陈师道仍是徐州的一介布衣。他早岁从曾巩受业,元丰中曾巩举荐他修史,后来不了了之,但师道对曾巩却深怀知遇之感,故有“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之语(《观兖国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任渊《后山诗注》卷三)。元丰六年曾巩去世,后山作《妾薄命》二首,自注“为曾南丰作”,寄托了命途多舛的感慨。他将此诗冠于诗集之首,以明渊源所自。元{右元年他客游京师,寓居陈州门,与苏门诸子相过从,晁补之与张耒联名举荐他为太学录而没有结果。


编辑推荐

《黄庭坚评传(套装上下册)》是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黄庭坚评传 PDF格式下载



本书是朋友推荐的丛书之一,慢慢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