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评传
2011-4
南京大學出版社
衛春回
全书分生平和思想上下两篇,共约30万字。生平篇再现了张謇从一个传统绅向新兴产业阶层转变的过程,突出介绍在南通地方所创新立的各项开拓性事业,以及在清末立宪运动和建立民国等政治活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思想篇则从政治、哲学、文化、经济、教育诸多角度深入分析其辉煌事业的思想基础,意在揭示他力图吸收中西文化精华,为探索中国国迈向现代化所做出的独特贡献。作为一个转型期人物,对他思想行为中创新与守旧俱存的矛盾也给予了深入分析,以恰如其分地厘定他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卫春回,祖籍山西离石,1961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现为南京大学历史系在读博士,兰州商学院法政系副教授,近几年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论二十世纪初期大生纱厂的崛起》《实业家的思索》《孔子义利观新探》等20余篇。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生平篇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一、家世与寒窗苦读
二、初进科场与冒籍风波
三、客幕之始
四、入吴长度军暮
第二章 乡里活动与大魁天下
一、家乡的社会活动
二、结交清流与大魁天下
三、卷入帝后党争
第三章 投身实业与教育
一、大生纱厂与大生资本集团
二、通州师范和普及教育
第四章 立宪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一、在维新变法运动中
二、力促“东南互保”
三、《变法平议》和《东游日记》
四、投身立宪
五、预备立宪公会和谘议局
第五章 拥护民主共和
一、对清廷的忠告
二、转向共和
三、列名临时政府和拥袁立国
四、调停“宋案”前后
五、农商总长的业绩与悲哀
第六章 晚年岁月
一、“村落主义”的辉煌
二、陷入困境的大生企业与自治事业
三、奋进不止的老人
思想篇
第一章 追求宪政核心的政治文化观念
第二章 关注民生的经济主张
第三章 南通地方自治的思想与实践
第四章 大生资本集团的经营管理
第五章 教育和文化艺术思想
附录
索引
人名索引
词语索引
后记
版权页: 帝、后党之分,早在光绪十五年(1889)皇帝亲政时便开始了。那时光绪皇帝19岁,按照清朝惯例已到了亲政的年龄,慈禧被迫“撤帘归政”,但朝廷大权仍被她牢牢控制着。年轻的光绪帝不甘心傀儡地位,很想有所作为。他主要依靠的是他的师傅翁同稣,“每事从问同稣”,并“惟师傅翁公之言听计之。”此时的南派清流也随光绪帝的亲政而演变为“帝党”。 久经宦海的翁同稣深明依靠年轻且性格懦弱的光绪帝,不足以与势力强大的后党抗衡,于是,极力延揽名士进入御史翰林之列,以控制舆论,形成势力,等待时机。甲午战争为他们提供了机会。在甲午前后帝党以他们一贯的主战态度拉开了和后党的对垒战,盼望通过对日作战,扩大帝党势力,从而达到光绪帝最终真正掌权的目的。以慈禧为首的后党,倚重的是洋务派首领,担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并掌管着实际军政大权的李鸿章。甲午战争期间,李鸿章实际成为后党的核心人物,他们在对日交涉中,一开始便采取“保全和局”的方针。 在这样的态势下,充满爱国之情的新科状元张謇踏入了京城的政治漩涡,尽管他只是个职位不高的翰林,但凭借他对朝鲜、日本的熟悉,以及和翁同稣由来已久的关系,很快便成为翁氏的重要谋士之一。 据张謇这年六月到九月间的日记记载,六月初六、十三、十七、廿七、廿八,七月初二,九月十六这七天,都有给翁同稣的信,六月廿一,七月初九、十八,八月廿二,九月十五的五天,都和翁公见过面,再查阅翁同龢这段时间的日记,也有相应的张謇来函和相见的记载。
本书介绍张謇平生成就、学术思想的同时,专门用一章讲述了他的大生资本集团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方面有益的探索。
作为20世纪初期一个庞大企业集团的掌舵人,张睿对企业业营强调供求关系是经营的核心,为了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有利地位,他运用各种经济和非经济手段以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从内部管理看,大生纺织系统和其他工业企业均建立了符合现代经济运作的新型管理机制。对农业的改造则既引进新式的股份公司制,又保留了传统的租佃式农户经营,形成颇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以农工企业为主体的集团化经营,更为本地区向现代化全面推进提供了原动力。
大生创办初期,张餐积极学习和借鉴新式企业的管理方式,派专人到民族资本最为集中的上海考察中外各纺织厂情况,又结合自身特点,创设了大生的组织管理机构,他后来回忆:“大生一厂之设,在前清未有商部之前,一切章程,皆采诸上海各厂,而加以斟酌,用总理制,总理以下分考工、营业、会计、 庶务四所长,沿之已久。”从光绪二十五年(1899)成文的《厂约》中看,张誊上文所说的总理制,实际上是董事会制,即董事 会为最高权力行使机构,总经理职务(由张睿任)相当于董事 长。其下根据企业的各项事务分别设了供销经营(营业)、生产加工(考工)、财会统计(会计)、杂务后勤(杂务)四大部门和更具体的职能部门。
这种设置实际上是董事会直线职能制度的管理方式,其中两个特点十分突出,一是高度集权。按照股份公司一般的原则,股数越多,权力越大,所谓“以资立权”。其实是分层管理,职责分明。总理之下各基层部门相对独立,四大部门的负责人依次称作进出货董、厂工董、银钱账目董、杂务董。他们各负其责“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现成,事有权限,无溢于权限之外,无歉于权限之内。”这种纵向责任分明的层层管理,很有系统。在纵向分层的同时,管理上也很注意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加强其横向联系。他要求各董事每天下午两点钟开碰头会议。常规会议外,各主管若发现其他部门出现问题要尽快互通消息,以免耽搁。
从张謇清晰的管理思路中,我们不难找到大生不断壮大的内部原因。至少相对周密的组织设计值得当代企业家参考与学习。
很有意思的历史人物,很值得买来看看。
有不少人名错误,作为学术著作,有点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