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徐光启评传

陈卫平,李春勇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卫平,李春勇  

内容概要

本书把晚明期间的徐光启(1562-1633)放到中国的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嬗变的历史必然中予以考察和评价。徐光启所处的时代,是“天崩地解”前夜的动荡腐朽时期,也是“推故而别致其新”的多元裂变时期。他既是在科举“烂路”上屡败屡战的传统儒生,又是倡导近代科学思维的前驱人物;他既是浸润于尧舜孔孟程朱陆王的士大夫,又是试图以天学“补儒易佛’’的洋教徒;他既描绘了会通中西以求超胜的宏伟蓝图,又无法冲破旧世界的制度网罗;他既具有正派清廉的高尚道德,又不乏周旋官场的政治智慧。总之,徐光启的思想既有孕育近代文明的超前性,又有束缚于传统的滞后性。因而他既是传统社会立言、立功、立德的理想人物,又是为传统社会压抑而郁闷的悲剧人物。试想,如果徐光启思想的近代胚芽在当时能够生长发育,那么中国的近代社会及其思想史大概就是另一种写法了。

作者简介

陈卫平,1951年生,198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李春勇,1966年生,1996—2002年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前言
第一章 “天崩地解”与“推故而别致其新”
一、重重叠叠的弊端危机
二、星星点点的异质新芽
第二章 学优则仕与《诗经》的解读
一、“家世清白”的农家少年
二、泥泞坎坷的科举“烂路”
三、经学与文学之间的《诗经》研究
第三章 宦海沉浮与经国济世的方略
 一、五进四退中的无奈
 二、党争漩涡里的周旋
 三、富国强兵的理想
第四章 皈依洋教与“修身事天”的思考
一、从相识到受洗
二、信教、传教和护教
三、“归诚上帝”与“补儒易佛”
第五章 “度数之学”与以数学为基的思想
 一、《几何原本》的翻译、出版和贡献
 二、“明《几何原本》之用”的数学著作
 三、“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的数学思想
第六章 “格物穷理”与近代科学先驱的眼光
  一、《农政全书》与农学研究
 二、《崇祯历书》与天文学研究
 三、“会通以求超胜”
 四、近代科学幼芽的萌动
第七章 著作、传记和墓地、遗迹
 一、著作整理和刊印
 二、某些有关天主教的论文及争议
 三、传记、年谱
 四、墓地和遗迹
附录
 一、徐光启生平大事年表
 二、徐光启著述年表
 三、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主要人名索引
 主要词语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东林派人士钱一本(1539—1610)亦说:“后世小人,动以党字倾君子,倾人国,不过小人成群,而欲君子孤立耳!或有名为君子,好孤行其意,而以无党自命者,其中小人之毒亦深。”此后的复社人士侯方域、黎遂球都著有长篇《朋党论》,认为君子朋党讲学有利于社稷。由于作为群体性士人组织的讲学会有着某种抵制上述专制禁令的政治异质性,所以在明代中晚期政府当局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嘉靖十七年(1538年)、万历十七年(1589)、天启五年(1625)四次禁毁书院,以扫除讲学会的活动据点。萧公权对此曾有揭示:“盖张居正等毁书院禁私学之动机既为巩固专制政权,则王门之布教平民,不啻无意中向专制作微妙之攻击。”对于明代中晚期讲学会与专制政权间存在紧张关系的微妙之所在,余英时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他指出宋儒在“与士大夫治天下”(文彦博语)的政治环境中,企图走“得君行道”的上行路线,以为“天下治乱系宰相”(程颐语),而儒者只要掌握了相权,便可“行道”。由于明代废除了宰相制度,这条路线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因而明代中叶王学所掀动的布教平民的讲学之风,实际上意味着儒学转向了“觉民得道”的下行路线。这表明了明代中晚期士人讲学会的兴起,隐含着对明代强化君主专制的反弹。 既然走的是“觉民得道”的下行路线,必然就会产生平民化的讲学会,而发展出不受士大夫阶层奉行的正统意识形态笼络的倾向。王学泰州学派的讲学会正是如此。钱穆指出:“守仁的良知学,本来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大众的哲学。但真落到社会大众手里,自然和在士大夫阶层中不同。但从这一点讲,我们却该认泰州一派为王学惟一的真传。”黄宗羲《明儒学案·泰州学案》指出,泰州学派,“传至颜山农、何心隐一派,遂复非名教所能羁络”。颜山农(1504—1596)、何心隐先后组织的讲学教化和改良农村相结合的“萃和会”、“聚和会”,有着较为明显的与正统意识形态以及现实社会制度相抵牾的色彩。和他们同一时期的王世贞(1526—1590)以文学家的敏锐和史学家的眼光,由颜山农的聚徒讲学而生出“黄巾五斗之忧”,颜、何两人均曾被官方逮捕入狱,何心隐两次入狱,最后惨遭杀害。他第一次入狱后,写有长文《原学原讲》,开头一句就是:“学则学矣,奚必讲耶?必学必讲也,必原以有事于学于讲,必不容不学不讲。”为自己讲学之正当性辩护,表明他意识到了官方视其讲学有政治上的危害性。


编辑推荐

《徐光启评传》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徐光启评传 PDF格式下载



正在看。。。。。。。。。。。。。


读了前两章了,说的云山雾罩, 离题太远。虽然你介绍时代背景,但是你总不能漫无边际的在那里胡扯吧。如果徐光启的材料少,你也没有必要牵强附会的去拉扯一些他同时代人的思想来分享。你要明白,你是写徐光启传,而不是给别人立传。文章编排也不合理,举例来说,第54页,徐光启中举了是第一段,但是第二段突然介绍起什么是“秀才”了。真是无语了。你可以在第53页徐光启中秀才的地方,加这一段,这样不是顺理成章吗?而且书中引用过多非徐光启的言辞、语句。使得我不知道这是作者在做摘记啊,还是在炫耀自己读的书多。总感觉作者也没完全消化这些东西,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于是就直接应用了。反正我写东西有这种感觉的,如果是你自己的观点,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偶尔用一句作者原话来点题,那就是锦上添花。如果引用过于频繁,只能说是夹生饭了。是读陈乐民先生的书,知道他对徐光启很推崇,就打算找些书来看,首先选择了这本。结果很失望。其实收到书那天,看到作者的简介,心里就有些犹豫了。两个作者一个是1951年生人,一个是66年生人。其中一位还是上海市委党校的副教授。希望后面的文章能有出彩之处。另:是不是现在的博导写的文章都这么难看啊,前几个月买了本《俄罗斯文化十五讲》也是难读的很。你看看人家民国教授陈衡哲的《西洋史》,那叫写的一个通俗易懂,而且还有思想在里面。读的是很都放不下,因为太好了。但是还不敢读的太快,因为读完了就没有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