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转型发展战略研究
2010-7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市开发区协调管理委员会
251
292000
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在30年成功发展的过程中,各级各类开发区功不可没,成为技术进步最多、规模递增最快、产出效益最好、体制机制改革最超前、市场化配置要素资源最活跃的首善之区。作为对外开放滥觞之开发区,从蛇口工业区起步,到沿海经济特区,再到沿海开放城市,又到沿海开放地区、沿江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包括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边境自贸区、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对于加快产业高度化、经济国际化、乡村城市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催化作用、集聚作用、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30年来,从最初的特区发展至今,中国已有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34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范围涉及高新技术产业、新兴制造业、出口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在开发区起承转合的长过程中,自身的功能扩展、发展转型始终相伴随,成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平台、体制机制的实验平台、口岸管理的集约平台、产业转移的共建平台、乡村城市化的启动平台。国家产业经济的每一次重大改革都与开发区的发展过程有着互生共长的直接相关性,乌瞰中国新世纪和平崛起的发展坐标,开发区正在通过自身不断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进_步成为在全局中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在改革开放30年的喜庆之后,一个新的要求——转型发展——正以愈来愈急促和密集的鼓点,催生新的历程。开发区作为发展最快、机制最活、贡献最大的产业载体,也最先感触到旧有的产业、机制、功能、模式所潜藏的惯性弊端与不可持续,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在哪些方面转型?转型是不是可以解决经济增长中的痼疾?一切均须探索,一切都在实践过程中。与其临渊羡鱼莫若退而结网,与其轻言盛世莫若实践转型。让我们齐心协力,以开发区发展路径从规模速度型转为质量效益型,进一步驱动全国经济走上自主创新型、集约高效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路径。
序言前言导言认识篇 第一章 开发区转型发展的背景与任务 第一节 开发区的历史沿革与成就 第二节 江苏开发区的成长与贡献 第三节 开发区持续发展面临的风险与困惑 第四节 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 第五节 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基本任务 第二章 开发区转型发展的目标设定 第一节 建设创新型开发区 第二节 建设和谐型开发区 第三节 建设绩效型开发区 第三章 开发区转型发展的产业创新 第一节 特色经济的创新开发 第二节 头脑经济的创新开发 第三节 低碳经济的创新开发 第四节 总部经济的创新开发 第五节 品牌经济的创新开发 第六节 混合经济的创新开发 第七节 网络经济的创新开发 第八节 虚拟经济的创新开发 第九节 飞地经济的创新开发 第四章 开发区转型发展的体制优化 第一节 充实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法规政策 第二节 实施开发区资源整合 第三节 重建开发区评价体系 第五章 开发区转型发展的环境支撑 第一节 建设公共物流平台 第二节 建设高端人力资源平台 第三节 建设新型动力支撑平台 第四节 建设产业技术标准化平台 第五节 建设品牌工程平台 第六节 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第七节 建设智能化网络信息平台 第六章 开发区转型发展的相应措施 第一节 着手新一代开发区建设的三个转变 第二节 基于金融危机的四个调整 第三节 立足特色园区的五个升级 第四节 着眼发展质量的五个递进 第七章 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一节 新一代开发区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新一代开发区的成长趋势 第三节 开发区转型升级对于破解发展难题的可能性范例篇 1.上海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发展若干举措 2.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构织网状产业链,带动生态和谐 3.南京江宁开发区走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道路,带动社会和谐 4.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明确功能定位,建设绩效型开发区 5.南京江宁开发区注重发展总部经济 6.南京高新区建设数字开发区 7.陕西举全省之力打造西北高新技术制高点 8.中关村经验本地化的调研与建议 9.苏州高新区创建创新型园区动力源探析 10.南京依托示范区加大对内整合,建设服务外包之都 11.广州开发区调整产业格局,挖掘内源动力 12.广州开发区4区合1体制创新实录 13.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区港联动 14.对苏州高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观察和思考 15.南京江宁开发区建10大创新载体引领新经济腾飞 16.深圳高新区拓展新空间,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17.广州高新区推动双提升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迈进 18.天津开发区“泰达”模式循环经济现象 19.青岛推进品牌经济 20.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区打造金融生态环境后记
1991年,国务院决定,在各地已建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选定一批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截至目前,中国已有5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在其初始阶段,一般发挥高新技术孵化器的作用,到了相对兴旺以后则直接与高新技术项目的毕业放飞和产业化、市场化联系,由于高新区起步较早且代表产业发展方向,很多地方的高新区不仅孵化出众多的技术成果乃至产业项目,而且孵化出新的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孵化出新的建区模式和发展途径,并且在放飞的制造业项目逐步形成规模、形成集群后,将原先的科技地产、工业地产以及为制造业服务的第三产业实行集群集聚,出现由高新技术项目群落引领的新兴城市化新区。 以沿海开发区为代表的制造业有了一定发展以后,为促进重点发展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加工出口等业务,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了15家保税区。之后又有了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等,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功能的进一步延伸。自2000年至今,为规范加工贸易管理,促进加工贸易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加便利的经营环境,增强加工贸易企业的竞争能力,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了60家出口加工区,出口加工区的建立使我国开放前沿城市能够更便捷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保税区的功能与作用,国务院先后推进了“区港联动”和出口加工区的保税功能叠加,在一些发展很好的高新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则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逐步整合,形成一体;在总结国内外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自贸区经营和模式的基础上,国家批准一些重要口岸或者条件成熟的开放地区设立综合保税区。 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关系的改善,为了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将沿边开放地区的边境贸易、地方易货贸易、国家大宗易货贸易以及出口加工功能加以规范和整合的基础上,又创立了融合贸易、投资、加工制造、仓储物流、会展与期货市场互相促进的边境经济合作区。
《开发区转型发展战略研究》既是一份地方转型发展的课题报告,也可以作为开发区面对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面对后危机时期的发展方略,面对开发区数十年发展以来面临的现实问题,面对新一代开发区发展趋势,进行的实践、探讨、认识与思考。本书对于从事产业经济研究与实践的同志,对于各级开发区工作者和所在地地方领导,祈望能够起到启发与开拓思路、辅助决策支持、引发研究讨论的作用,是值得探索实践的“引玉之砖”。
无
特实用。
只能说还不错,内容觉得不太合时,当然书的版次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