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学变体与形式

赵宪章,包兆会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赵宪章,包兆会  

页数:

31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新媒体时代文学出现的新体式及其所面临的新问题主要涉及语体、文本、文类和风格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就是当代文学变体的主要领域,需要我们的理论给予深度而有效的阐释。《文学变体与形式》即首先要真实地描述它们的文体样态,继而探讨蕴含在种种样态中的形式新规,并在审美的层面做出必要的价值判断。

作者简介

赵宪章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美学和文学理论方向。在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方法论、形式美学、文体学、中国艺术理论和中国当代文学等方面有所研究。
包兆会:
任教于南京大学文学院。

书籍目录

导论文体与形式——历史体性——当代先锋——媒体新变第一章 汉语文体的历史演变先秦文体及对“体”的敏感——两汉文体观及体的分类——魏晋南北朝文体及文体观——唐宋文体及文体观——明清小说的兴起——中国古代文体演变的原因分析——汉语文体的现代演变第二章 变体个案(一):先锋文学先锋文学的出现及其文体意义——马原的叙述圈套——莫言的语言狂欢——余华的文体实验第三章 变体个案(二):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发展——网络文学变体——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网络文学对传统理论的挑战第四章 语体新声:口语诗写作当代口语诗写作的合法性——当代口语诗写作的限度及其危险——文学场域与口语诗写作的贫乏第五章 文本新变:超文本文学旧有文学范式的突破——超文本文学叙事——超文本的后果第六章 文类互文(一):图文体叙事图像的特性与魅力——中国文学的图文组合——摄影文学及其图像叙事——图像时代的图文结合第七章 文类互文(二):词典体小说词典与小说:共时与历时——“可读之文”与“可写之文”——消解“虚构本体”,建构“零距离真实”——撩拨神秘往事,制造现代魔幻——语词战争:本体或工具第八章 日记的私语言说与变体记忆与时间:日记的文体本质——孤寂与倾诉:日记的言说语体——听者与文饰:日记文体的消解——文体的诱惑:第一人称权威第九章 民间书信及其文学变体作为“艺文之末品”的民间书信——“千里面语”及其“笏艺术”——“文本礼制”及其修辞艺术第十章 风格转向(一):无厘头文化作为后现代现象的无厘头文化——“喜剧的笑”——中国式的解构与后现代第十一章 风格转向(二):超文性戏仿复合文本及其超文性——“图一底”戏仿机制——语言狂欢及其卡通格式后记

章节摘录

  1.受网络语言的影响,民间化和狂欢化正在改变着当代文学的叙事语体。民间化和狂欢化的语体风格既是对语言成规的一种反抗,激活了文学叙事的原生态元素,同时也在威胁着语体的高雅和规范。  2.互联网作为一个庞大的超文本,不仅派生出了超文本的网络文学,而且催生了超文本的文体观,从而对整个当代文学产生了广泛影响,超文本尽管古已有之,但是仅作为一般文本的另类从未进入主流,影响有限;而产生于和借助于网络新媒体的超文本完全不同,它所惯用的改写或拼贴消解了传统文本的同质性和统一性,致使异质的和多声部的马赛克拼贴成了时尚,超越了线性文本着重记载和描绘客观世界的传统理念。  3.网络媒体的出现使互文现象普遍化和常态化。不仅表现在语言文本之间,也表现为不同文类之间,特别是语言和图像之间的互文,即文学被转化成图像艺术的潮流似乎已经势不可挡,这究竟预示着文学的穷途末路还是她的涅粲新生?值得思考。  4.网络媒体的出现还使许多传统文体几近消失,或者彻底改变了它的本义。特别是私人日记和民间书信,作为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民间文体,也是文学史上重要的文体类型,在当今的网络语境中已被彻底改变。它们的变体正在表明:人类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及其便捷的同时,传统文体所负载的私秘感及其悠幽情思已经渐行渐远。


编辑推荐

  《文学变体与形式》汉语文体的历史演变,先锋文学,网络文学口语诗写作,超文本文学,图文体叙事,词典小说,日记的私语言说与变化,民间书信及其变体,无厘头文化,超文性戏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文学变体与形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