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曾国藩

谢世诚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2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谢世诚  

页数:

137  

内容概要

  按照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观点,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和中国文明出现之后,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世界上又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文明,可以称之为轴心时代。这些文明中出现了一些大思想家,对人类和世界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提出了思考,提出了解脱或超越的目标与途径。中国的孔子、老子、墨子、庄子等思想家,印度的《奥义书》和释迦牟尼佛,希腊的诗人荷马、悲剧家修昔底德、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柏拉图、阿基米德,巴勒斯坦的先知等等,几乎是同时在中国、印度和西方互不了解的情况下出现。他们创立了人们至今赖以为精神基础的思想范式或世界宗教,他们仍然与我们生活在一起。

书籍目录

一、从乡儒到京曹/1二、新理学的翘楚/7三、创建湘军/30四、扑灭太平天国起义/42五、攻剿捻军/72六、洋务首领/82七、大厦将倾,斯人憔悴/96八、齐家典范,育才楷模/102九、江河日下,郁郁而终/120延伸阅读书目/137

章节摘录

版权页:儒学历来存在着“内圣”和“外王”两个层面。“内圣”,是要求士人按圣人的要求和标准进行修养;“外王”,则是要求他们为维护圣道和封建统治而建功立业。问题在于:程朱理学虽未放弃“外王”的目标,但其本质上则是一种伦理之学,强调的是自我修养,实际上淡化以至无视经世致用。此时,封建思想家们也终于认识到,单纯提倡理学,对于封建统治的巩固虽有作用,但却是一帖慢剂。那种“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迂腐理学家同样无济于事。封建统治者当时还迫切需要“强心针”和“手术刀”,即经世致用的实学。然而,每当社会变动之际,理学家中也会分化出一部分人来,他们尽管依然谈理讲性,强调“内圣”,但同时也从事“外王”,竭尽全力挽救封建统治。他们往往高扬经世致用的旗帜,抵御外侮,镇压内乱,有手腕,有魄力,其作用是那些空头理学家或考据家无法比拟的,因而被称为“经世派”。十九世纪中叶就是如此。


编辑推荐

《曾国藩》是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曾国藩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