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校史
2006-5
中山大学
吴定宇
489
800000
无
中山大学初成立时称国立广东大学,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于1926年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中国传统大学多以书院体制构筑其体,中国现代大学建制,仿自西方。前者多强调和讲究修身养性与人格培养,后者更注重科学教育和人文熏陶。中西文化传统虽然有着存在。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在这种中西文化交汇中创建和成长起来的中山大学因此也具有独特的气质和风韵。 当前,中山大学的发展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术导向,着眼人才培养,倡导和谐合作,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其发展目标是:立足广东,面向海外,服务地方,辐射全国,把中山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居于国内一流大学前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的国际化、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努力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吴定宇,1944年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1982年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学报》主编,中山大学编辑学与出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理事,广东省高校学报研究学会会长,广东省期刊协会副会长。主要成
序一序二第一编 伟人手创 山高水长(1924-1925) 第一章 兴办“广大” 第二章 “广大”掠影第二编 筚路蓝缕 创造辉煌(1925-1937) 第一章 治校方略 第二章 易名风波 第三章 激浊扬清 第四章 迁往石牌 第五章 春华秋实 第六章 家事、国事皆关情第三编 万里烽烟惨淡天(1937-1949) 第一章 颠沛流离 第二章 又见石牌第四编 风雨中大(1949-1976) 中山大学篇 第一章 新的开端 第二章 雨霁风清 第三章 风雨渐作 第四章 风骤雨狂 中山医学院(医科大学)篇 第五章 “文革”前的发展 第六章 遭遇“文革”第五编 云开雾散 康庄大道(1976-2001) 中山大学篇 第一章 好雨知时节 第二章 深化改革 进一步发展 中山医学院(医科大学)篇 第三章 改名为医科大学 第四章 持续发展第六编 强强联合 新的里程(2001-2004) 第一章 强强联合 开创新纪元 第二章 日新月异 第三章 再创辉煌 第四章 开放性办学 第五章 再攀高峰参考文献附录 一、中山大学历任领导(正职) 二、中山大学现任领导及职责 三、中山大学现行管理机构 四、中山大学院系及教学相关单位 五、中山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教授一级学科 六、中山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七、中山大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八、中山大学专业学位授权点 九、中山大学本科专业设置 十、中山大学高等继续教育专业设置 十一、中山大学网络(现代远程)教育专业设置 十二、中山大学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十三、中山大学国家、部、省重点实验及专业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十四、中山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十五、中山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后记
第二章 “广大”掠影 广东大学为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手创,她与黄埔军校共同作为国民革命军事、科学人才的根据地和摇篮。 国立广东大学的创立,也体现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自然,她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结晶。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晚年孙中山影响较深,他多次讲到要学习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他教诲两校的学生,要绝对服从革命事业,要有献身革命事业的精神。显然,这也促使他后来派遣了留俄学生。 国立广东大学的创办,也有中国共产党的贡献。李大钊当时就是应聘的筹备员之一。李大钊后来还推荐了曾与他一起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的张申府到国立广东大学任教授兼图书馆长。1925年9月,毛泽东兼任广东大学附中教员,每周到校讲学两小时,讲授农工政策。其他共产党员如孙炳文、熊锐、吴玉章、王若怡、章伯钧等也曾被聘为广东大学教授或兼职教师。 1926年春夏之交,广东大学特别区党部举办以中共广东区委军委书记周恩来为负责人的军队政治干部训练班。国立广东大学政治研究班聘请了恽代英、黄日葵、张太雷、邵力子、孙炳文、熊锐、于树德、阮啸仙等人为教授。 这时的国立广东大学,文科分设中国文学、英国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五系和高师的文史、英语、社会三部;理科分设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五系和高师之数理化、博物二部;法科分设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三系;农科分设农艺学、林学、农艺化学三系和农业专门部;医科不分系,附设第一、第二医院及护士学校;预科分设文、理、法、农、医五组,另附属初级师范及中小学,全部依据西方新学制办理;各科设学长、预科及附校设主任,分别办理教务;设秘书处、会计处、图书馆,分别办理校务、组织校务会议,以评议、筹划重要校务;设工科筹备委员会,拟增办工科,并设法国里昂大学海外部,遣派留法学生。 ……
无
中山大学,不愧为华南第一学府:伟人亲创,历史光辉,人文荟萃,名师云集,学术重镇...
本人作为中大的毕业生,读母校校史,了解、体会、感叹母校之先、之艰、之荣、之兴...
值得细读,值得珍藏,值得寄托...
从友人处上网查找段凌辰先生线索,从中发现了该书有若干信息值得一读,遗憾的是有关西北大学晨钟和齐鲁大学八十八年书籍不多。只能留待以后搜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