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际物流学

李华敏 中山大学
出版时间:

2007-10  

出版社:

中山大学  

作者:

李华敏  

页数:

227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在全球迅速崛起,它对传统的企业运作模式、商品流通方式及人们的购物、消费、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保证电子商务交易顺利实现交割,关键在于构建一个与电子商务交易相适应的现代化物流系统。因此,物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物流是现代服务业,要大力发展,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 “十一五”期间,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营造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配套完善、服务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相应的物流保障。争取到20]0年,使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在2004年21.3%的基础上下降2~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超常发展。  未来市场的竞争,不仅表现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且更表现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从未来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和企业竞争的需要出发,竞争最终集中在现代物流人才的竞争。物流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会影响到我国在未来国际物流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加快培养适应2l世纪物流市场竞争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教育界和企业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人才培养、教材建设是一项基础工作,一定要把规划建设立足于物流科学前沿、实践操作性强的高质量的教材,把物流教材建设放在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组织实施。

内容概要

  《国际物流学》是对物流产业与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中的物流业务、国际物流设施与装备、国际物流的成本管理、国际物流壁垒及国际物流标准化等方面,阐述了国际物流的基本知识,同时结合国际物流业务,着重介绍了操作要领及有关技能。《21世纪高等院校物流学创新系列教材:国际物流学》适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作教材,也适合物流企业及物流管理部门对从业人员作培训用书。

作者简介

  李华敏,男,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服务营销与服务产业发展战略、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理论与应用、国际商务、期权与期货贸易理论与应用等方面。已出版《银行营销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著作5部。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和陕西省社会科学课题多项。  丛书主编简介  郝渊晓,男,1960年生,陕西大荔人。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及副秘书长、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法律咨询与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拍卖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注册拍卖师。1997年获中国金融基金优秀教师奖,1 999年获陕西省首届优秀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称号。近年来,发表论文60多篇,主编(副主编)教材23部,合著5部,参编1 1部。获省、部级科研奖10项,其中《“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获1995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首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的《物资市场学》获1992年第6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一等奖、1995年陕西省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市场营销管理》(第三版)获2002年西安交通大学第8届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现代物流管理学》获2004年西安交通大学第9届优秀教材二等奖。论文“论产权拍卖市场营销策略”获2001年陕西省第6届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年主持陕西省“十一五”重大招标课题《陕西物流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研究项目。

书籍目录

总序(Ⅰ)第一章国际物第一节物流产业与国际物流一、 物流的基本概念二、 现代物流的产生三、 国际物流的概念四、 国际物流的特点五、 国际物流的作用第二节国际物流系统的构成一、 国际物流系统的特点二、 国际物流系统的结构三、 国际物流系统的运作模式四、 国际物流网络系统的组成第三节国际物流标准一、 国际物流标准的概念二、 国际物流标准体系三、 国际物流标准的分类第四节国际物流的形成与发展一、 国际物流的形成二、 国际物流的发展与趋势三、 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本章小结关键词思考题第二章 国际贸易中的物流第一节国际贸易中的物流特征一、 国际物流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二、 国际进出口贸易中的物流特点三、 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流程第二节国际贸易术语与贸易惯例一、 主要的国际贸易术语二、 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第三节进出口贸易中的物流运输单证一、 海运提单二、 装箱单三、 结算单据本章小结关键词思考题第三章国际区域物流第一节国际区域物流的概念第二节国际区域物流的形成第三节国际区域物流平台的构建一、 国际区域物流平台的构成要素及构建的原则二、 国际区域物流平台系统化及其评价标准三、 我国国际区域物流平台构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章小结关键词思考题第四章国际物流业务——货物运输第一节国际货物运输一、 国际货物运输的概念和特点二、 国际货物运输方式三、 国际货物运输方式的选择四、 国际货物运输对象五、 运输代理人第二节国际货物海上运输一、 海上货物运输的特点和运输工具二、 提单三、 海洋运输船舶的经营方式第三节国际货物陆上运输一、 国际铁路货物运输概述二、 国际铁路货物联运三、 大陆桥运输四、 国际公路货物运输五、“浮动公路”运输第四节国际货物航空运输一、 国际航空货物运输的经营方式二、 航空运输的承运人三、 航空运单四、 航空运价第五节国际货物多式联运一、 国际多式联运的概念与优点二、 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的性质与责任三、 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四、 经营国际多式联运业务的基本条件第六节国际货物其他运输方式一、 国际邮政运输二、 国际特快专递三、 国际展览物流本章小结关键词思考题第五章国际物流业务——报关与货运代理第一节国际物流中的海关业务一、海关业务的性质二、海关业务的基本内容三、海关业务中的报关业务四、海关业务中的通关制度五、海关业务中的保税业务第二节国际物流中的货运代理业务一、国际货运代理的发展二、国际货运代理的作用三、国际货运代理的分类四、设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条件五、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现状本章小结关键词思考题第六章国际物流业务——理货与包装第一节国际物流理货业务一、理货的概念二、理货工作的意义三、理货工作的内容第二节国际物流包装业务一、货物包装的意义和基本要求二、包装的种类三、包装技术第三节国际物流中的包装模式一、从生产线终点到包装地二、包装的设计三、包装的单元式集合四、包装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装卸五、货物向目的地的运送六、包装转移七、货物在目的地的接收本章小结关键词思考题第七章国际物流业务——库存管理第一节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一、库存功能二、库存管理的内容及目标三、库存管理理论及其发展四、库存成本第二节ABC分类库存管理法一、ABC分类库存管理法的实施步骤二、对不同等级货物实施不同管理第三节基本库存控制模型一、事件驱动和时间驱动二、基本库存补给策略第四节(SS)库存策略一、基本假设二、(SS)库存模型三、EOQ库存控制模型本章小结关键词思考题第八章国际物流装备第一节物流装备的现代化一、运输系统的现代化二、仓库的现代化三、配送系统的现代化四、装卸搬运系统的机械化五、包装的标准化六、信息处理的现代化第二节国际物流装备的现状一、干散货装卸机械的现状二、集装箱装卸运输机械的现状三、地面无人搬运系统的现状四、仓储机械系统的现状第三节国际物流装备的发展趋势一、国际物流的新技术装备二、国际物流的保税仓库三、国际物流设施的展望本章小结关键词思考题第九章国际物流成本管理第一节国际物流成本概述一、国际物流成本与国际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二、国际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第二节国际物流成本的分类与构成一、国际物流成本的分类二、国际物流成本的构成第三节国际物流成本管理的特点、内容及原则一、国际物流成本管理的特点二、国际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三、国际物流成本管理的原则第四节国际物流成本的控制一、国际物流成本控制的程序二、国际物流成本控制的案例第五节国际物流成本的计算与核算一、物流中经常用到的决策工具二、国际物流成本计算中的分析第六节作业成本法在国际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意义二、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步骤三、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实例分析本章小结关键词思考题第十章国际物流业务的绩效评价第一节国际物流绩效评价概述一、国际物流绩效评价目标二、现代国际物流绩效评价的作用三、国际物流绩效评价的内容第二节物流整体绩效评价一、供应服务水平评价二、信息服务水平评价第三节物流部门内部绩效评价一、物流成本评价二、运输管理绩效评价三、存货管理的绩效评价四、物流部门员工绩效评价本章小结关键词思考题第十一章国际物流标准化第一节国际物流标准化的概念和意义一、物流标准化二、物流标准种类三、物流标准化的意义及作用第二节物流标准化基本原则一、物流标准化基点的确定二、标准化体系的配合性三、传统、习惯及经济效果的统一性四、物流与环境及社会的适应性五、安全与保险性第三节物流标准化与国际物流标准一、物流标准化的主要内容二、物流标准化的实施方法三、物流标准化建设的对策四、国际物流标准本章小结关键词思考题第十二章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第一节信息系统一、信息系统的概念二、信息系统的类型三、信息系统的发展第二节物流信息系统一、物流信息二、物流信息系统三、典型的物流功能信息系统第三节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一、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二、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三、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四、系统总体规划五、系统开发方法六、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案例分析——SOA架构本章小结关键词思考题第十三章国际物流壁垒第一节技术壁垒一、技术壁垒的定义二、技术壁垒的分类三、技术壁垒的表现第二节其他物流壁垒一、市场和竞争壁垒二、金融壁垒三、配送渠道壁垒本章小结关键词思考题第十四章国际逆向物流第一节逆向物流的产生一、逆向物流的概念二、逆向物流的成因第二节逆向物流的分类与特征一、逆向物流的分类二、逆向物流的特征第三节逆向物流的分析与策略一、逆向物流分析二、逆向物流策略第四节逆向物流发展趋势一、为分解而设计二、回收更多的物资三、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四、物理物流结构五、信息技术本章小结关键词思考题第十五章全球化物流第一节全球化物流的产生一、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化物流二、全球化物流的发展阶段三、全球化物流快速发展的原动力第二节全球化贸易区域物流一、区域物流发展的理论分析二、区域物流的系统规划与管理第三节全球化物流采购与生产一、全球化采购二、全球化生产第四节全球化配送一、全球化配送的地位与组织模式二、国际配送中心及其规模效应三、全球化配送对国际物流系统的要求四、全球化配送存在的问题本章小结关键词思考题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五)解除管制 在一些主要行业中解除管制是国际物流发展的第五个动力,其中金融业和运输业是解除管制的两个主要行业。  (1)解除对金融业的管制。政府通过法令规章和程序手续方面的变化促进了全球金融和外汇贸易的发展。它以诸如美国进出口银行之类的机构形式,或以多国政府发起的信用机构,如国际货币市场等,扩大和保证长期的进出口信贷,其作用大大超过了单一银行的能力。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基金的可得性,而且还减少了单一银行的风险,增加了贸易潜力。另一因素是废除了金本位制,以支持单一货币。过去,由于固定汇率人为地将工业化国家的主要货币设定在高水平上面限制了贸易的发展。高汇率使得国际贸易费用昂贵,因为它人为地提高了货物的成本。而浮动汇率则有助于货币的自由流动,它与全球兴衰息息相关。  (2)解除对运输业的管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涉及多式联运所有权和经营权、私有化,以及沿海航行权和双边协定等三大变化。这些变化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历史上来看,许多国家曾对国际运输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过限制,即承运人在传统上被限制在单一运输方式的范围内经营,几乎很少有共同定价和作业协定;尤其是班轮航线不能拥有和管理诸如汽车和铁路之类的路上运输作业。由于在这方面没有共同的物权、作业协定和定价协定,使涉及到若干当事人的国际航运变得相当复杂,因为国际装运交付通常需要多个承运人来履行和管理整个货运流程。此外,承运人在作业上普遍受到限制。例如,运输企业归外国人所有的承运人不能在内陆起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许多国家作业。此外,当承运人在外国进行收货或交付时仍然会受到种种限制。具体地说,是政府而不是市场力量来确定外国承运人所能承担的服务范围。如今,对这些领域的所有权利和经营权限制依然存在,但各国间的营销安排和联盟安排已大大地提高了运输的灵活性。刺激运输国际化的另一个因素是承运人私有化程度的提高。从历史上来讲,有许多国家承运人是由“本国”政府拥有和经营的,其目的是为了促进贸易并在战时能提供战略储备。政府作为承运人往往会对其本国企业进行营运补贴,同时又向“外国”企业征收附加费。于是.人为抬高的运价和拙劣的服务水准使政府承运人提供的装运服务往往变得既昂贵又不可靠,加之强硬联合和工作规章等限制又产生了低效率的运输作业。因此,高成本和低效率经营相结合导致许多政府承运人不得不亏本营运。  为了尽可能地改善运输服务,许多政府已对大型承运人进行了私有化,其他一些政府也在考虑中。在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中运营,迫使已经私有化的承运人必须改善服务、言行一致和竞争定价;而国际贸易则是促进这一结果的前提。在规章制度方面,沿海航行权和双边服务贸易协定中的变化是影响国际物流的又一个因素。沿海航运权在法律上要求两个国内港口之间的客货运输只能由国内承运人运输。显然,该项制度保护了国内运输业,但是在整体上降低了其运输设备的使用率。因此,目前各国都在放宽沿海航行权的限制以提高贸易效率。  双边服务贸易协定要求平衡各国登记批准在其国内起点港与终点港进行营运的承运人的数目。这些协定所起的作用是在特定的关键通关中限制提供服务的国际承运人的总数。此外,双边协定也会导致承运人提供重复服务,使低流量通道中的运输能力过剩。目前大多数人建议,传统的双边协定应该向多边协定方向发展,并分别考虑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问题。由此可见,这种政府间的安排和合作将会促进并改善运输服务,同时降低运输费率。其最终效果将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发展。 二、国际物流的发展与趋势 国际物流是一种新的物流形态,是现代物流系统中重要的物流领域。国际物流的概念虽然是最近才提出并得到人们的重视,但国际物流活动却是早已存在的。它是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它们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一)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这一阶段基本上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这时候国际上已经有了不少的经济交往,但是,无论从数量来讲还是从质量来讲,都没有将伴随国际交往的运输放到主要地位。国际物流的供需都比较少,发展甚为缓慢。  (2)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这一阶段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建立了配送中心,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出现了立体无人仓库,一些国家建立了本国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等等。物流系统的改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物流活动已经超出了一国范围,但物流国际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际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活跃,交易水平和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原有为满足运送必要货物的运输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系统物流就是在这个时期进入到国际领域的。20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了国际间的大规模物流,在物流技术上出现了大型物流工具,如20万吨的油轮,10万吨的矿石船等。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的影响,国际物流不仅在数量上进一步发展,船舶大型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而且,出现了提高国际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大规模、高服务型物流从石油、矿石等物流领域向物流难度最大的中、小件杂货领域深入,其标志是国际集装箱及国际集装箱船的大发展,国际间各主要航线的定期班轮都投入了集装箱船,一下子把杂货、散货的物流水平提了上去,使物流服务水平获得了很大的提高。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国际物流的质量要求和速度要求进一步提高,这个时期在国际物流领域出现了航空物流大幅度增加的新形势,同时出现了更高水平的国际联运。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往来的日益扩大,物流国际化趋势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共同问题。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鲍尔索克斯认为,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已经失去了兴旺发展的势头,陷入了长期倒退的危机之中。因此,必须强调、改善国际性物流管理,降低产品成本,并且要改善服务,扩大销售,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胜利。与此同时,日本正处于成熟的经济发展期,以贸易立国,要实现与其对外贸易相适应的物流国际化,并采取了建立物流信息网络,加强物流全面质量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物流国际化的效率。这一阶段物流国际化的趋势局限在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  这一阶段的国际物流出现了两大发展趋势:一是在物流量基本不继续扩大的情况下出现了“精细物流”,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同时,伴随着新时代人们需求观念的变化,国际物流着力于解决“小批量、高频度、多品种”的物流,出现了不少新技术和新方法,这就使现代物流不仅覆盖了大量货物、集装杂货,而且也覆盖了多品种的货物,基本覆盖了所有物流对象,解决了所有物流对象的现代物流问题;二是伴随国际物流,尤其是伴随国际联运式物流出现的物流信息和首先在国防物流领域出现的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信息的作用,使物流向更低成本、更高服务、更大量化、更精细化方向发展,许多重要的物流技术都是依靠信息才得以实现的,这个问题在国际物流中比国内物流表现得更为突出,物流的每一活动几乎都需要信息支撑,物流质量取决于信息,物流服务依靠信息。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国际物流已进入了物流信息时代。  (4)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这一阶段国际物流的概念和重要性已为各国政府和外贸部门所普遍接受。网络、条形码技术以及卫星定位系统在物流领域得到普遍应用,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高科技在国际物流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和物流服务水平,所以有人称“物流就是综合运输加高科技”。这一时期,贸易伙伴遍布全球,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包装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等。世界各国广泛开展了国际物流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大胆探索。人们已经形成共识:只有广泛开展国际物流合作,才能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物流无国界。  (二)发展趋势  (1)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国外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目前已经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①信息化一一广泛采用无线互联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系统(GⅡS)和射频标识技术(RF)、条形码技术等;②自动化一一自动引导小车(.AGV)技术、搬运机器人(robot system)技术等;③智能化一一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智能交通与运输系统(IT3);④集成化一一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于一体。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国际物流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