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高中历史 必修1

人大附中历史教研组 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作者:

人大附中历史教研组 编  

页数:

203  

字数:

565000  

内容概要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稳步推进,各种版本的新课标教材,丰富多彩的教辅资料,在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鱼龙混杂的现象。鉴于此,我们组织近6年高考中为北京市培养出5名状元和一大批尖子学生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各学科教研组的老师,基于人大附中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和广东省的课改实验和研究成果,依据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编写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同步辅导与训练丛书”。 本套丛书经过人大附中数十位特级教师和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专家的严格把关,并且经过人大附中两年的试用,实践证明,这是一套对教与学更具有针对性的优秀学案,它既能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拓展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又能帮助教师从多方面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编写过程中,本套丛书力求突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每一课的讲解和练习都以基础知识作为主体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练习把握考纲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每课都设有“研学互动”、“状元笔记”、“错题本”等特色板块,从多角度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揭示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2.紧扣新课改精神丛书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和迁移能力,以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体现新课程改革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的教学理念。 3.突出重点与难点每一课的重点、难点知识都会在题目中体现出来,帮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对重点、难点知识有所突破和深入理解。 4.体例新颖,实用性强丛书体例由人大附中各学科带头人参与设计,符合学生学习习惯,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丛书练习题的结构设计为一课一练,与教学同步。每个单元都有测试题和答案详解。这种有分有合的练习,使练习的题目与教学内容在每一学时、每一学段都能相对应,这样的练习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很实用,教师可及时对学生实行检测,学生也可及时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实时反馈,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本书由人大附中生物教研组编写,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审定,适用于使用《生物•必修1》(人教版)教材的教与学。全书共6章21节,每节均设有以下板块: 【课前体验】以填空、探究、简答等题型为主,帮助学生预习本节知识,提取教材信息,并加以适当的归纳和探究。 【核心体验】针对重点、难点、疑点内容、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做专门的分析和突破,并针对本节所讲知识设置典型例题和方法点拨。 【状元笔记】针对核心知识点,介绍优秀学生总结的有效学习技巧。 【错题本】对易错和易混淆的知识点做专门的讲解和突破,按照出错等级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练习题,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课堂强化】针对课程三维目标,特别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要求设计巩固性训练题。 【课外提升】同步升级训练包括基础巩固题、探究提高题、拓展延伸题三个层级,每个层级中的题目按内容及题型由易到难进行编排,在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同时,重点考查学生对于“双基”的掌握程度。 【大视野】立足学生能力的提升,体现新课改的思想,注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每章后面都有相应的【知识盘点】,其中的“知识图谱”以图表和知识树的形式总结知识网络,便于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要点分析”注重单元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对本单元学习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升华。 本书还附有四套单元测试卷和一套综合测试卷,按照高考模式编写,并有相应的答案与解析,便于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书籍目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1课 鸦片战争 第12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3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4课 辛亥革命 第15课 五四爱国运动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16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7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18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9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20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1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2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3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4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5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测试与答案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测试 《占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测试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测试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测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测试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测试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测试 必修1综合测试 测试卷答案与解析 正文答案与解析

章节摘录

  2.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征  (1)中枢分权:康熙帝时,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2)设立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大臣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3.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影响  自秦汉以来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改变了有史以来君主通过相职管理国家的状况,君主成为国家的行政首脑,极大地加强了皇权。  4.清朝建立军机处的影响  它基本上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关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使民主制度难以形成,思想控制强化,不利于社会改革,表明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  5.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历史出现不同发展趋势的原因  17、18世纪的中国在政治上空前强化君主专制;在经济上重农抑商;在外交上闭关锁国,影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在文化上实行文字狱,禁锢了文化。  17、18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来反对罗马教廷的控制,实行君主开明专制;在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在外交上鼓励对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文化上,启蒙思想蓬勃发展。


编辑推荐

  人大附中一线骨干教师联合编写,数十位特级教师共同把关。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高中历史 必修1 PDF格式下载



毛浩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