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清洁生产理论与实务

曹英耀,曹曙,李志坚 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作者:

曹英耀,曹曙,李志坚 编著  

页数:

247  

前言

  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像一列疾驰的特别快车,轰隆隆地驶进21世纪,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总量急剧增加,物质消费挥霍浪费;与此同时,人口膨胀,资源耗竭,“三废”泛滥,生态危机,人类社会将何去何从,令人忧思。值此危急关头,国际社会共研对策,终于祭出“清洁生产”这一倚天长剑,以排除地球世界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险情。清洁生产,这个几年前还非常新鲜的名词,现在却已被炒得沸沸扬扬了。的确,进入新世纪以来,清洁生产已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最具战略意义的紧迫议题,谁也不敢等闲视之。正是从这一紧迫形势出发,本书力求通俗易懂地阐述清洁生产的目标内容、战略意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从实务意义上推荐清洁生产方案和清洁生产技术以及典型案例,以使广大读者和民众进一步认识清洁生产,积极投入清洁生产,为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保护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书的特点是:条理清楚,结构紧密,材料新鲜;既有理论性,更具知识性、实务性和技能性;语言明白易懂,观点鲜明清晰。书中列述有19个行业的清洁生产方案和近百项具体的清洁生产单元技术,可直接用于生产实践。本书可用作企业清洁生产培训教材,也可以用作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和环保专业教学用书。  本书主要作者曹英耀,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曾先后在工业企业工作十多年,在大学从事工商管理教学十多年,在地方政府从事工商管理工作十多年,几十年广泛涉足工业生产各行各业,知识面广,资料丰富,历练实践,现仍在大学任教。曹英耀负责本书的章节设计、提纲起草,并具体编写第一章、三章、六章、七章、八章。另外两位作者李志坚、曹曙均系80年代大学毕业后到大型工业企业工作至今的管理干部和教学人员,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李志坚编写第二、四章,曹曙编写第五、九章。全书由曹英耀统一修改定稿。  本书编写时得到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现广东培正学院院长凌征海的关心和指点,得到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晏平的指导,在此衷心表示感激和感谢。本书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图书资料和环保部门的总结材料,以及一些企业的清洁生产技术素材,从中获得了不少知识和材料,为本书编写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在此一并向有关图书作者、有关环保部门及生产企业表示衷心感谢。同时还要感谢出版社的编辑周建华、赵婷等同志,由于他们的热心帮助和辛勤劳动,才使本书更快与读者见面。

内容概要

清洁生产是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最具战略意义的紧迫问题,关系到经济和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本书从清洁生产的定义、目标和内容出发,阐述了清洁生产的战略意义和理论基础,介绍了产品的清洁生产、生产过程清洁化和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知识,并从实务意义上推荐了若干清洁生产方案和清洁生产技术以及清洁生产管理与典型案例。本书既具理论性,又具知识性和实用性,可作为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活动的培训教材,又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和环境管理专业的教学用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清洁生产的定义和内容 第一节 清洁生产的由来和发展 一、工业文明既创造财富又带来危机 二、清洁生产概念的提出 三、清洁生产发展过程 第二节 清洁生产的定义及其实质 一、清洁生产的定义 二、清洁生产的内涵 三、清洁生产的实质 第三节 清洁生产的目标和特点 一、清洁生产的目的 二、清洁生产的目标 三、清洁生产的特点 四、清洁生产的原则 五、清洁生产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节 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一、产品设计的清洁化 二、原辅材料和能源利用的清洁化 三、生产工艺过程的清洁化 四、产品使用和服务的清洁化 第五节 企业清洁生产的阶段和模式 一、清洁生产初级阶段 二、清洁生产中间阶段 三、清洁生产高级阶段 四、企业清洁生产的基本模式第二章 清洁生产的战略意义 第一节 清洁生产的作用和意义 一、清洁生产的作用 二、清洁生产的意义 第二节 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内涵 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和原则 四、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第三节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内涵 二、循环经济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三、循环经济的活动层面和技术载体 四、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基石 第四节 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 一、环境的概念及环境问题 二、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三、环境保护的内容和任务 四、清洁生产是环境保护的最佳生产模式第三章 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和推进实践 第一节 物质平衡理论 一、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石 二、物质平衡理论的基本思想 三、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动关系 四、清洁生产的物质循环利用原则 第二节 生态学理论 一、生态学及其基本规律 二、生态系统及其基本功能 三、工业生态学 四、生态工业园 第三节 绿色技术理论 一、绿色技术的内容和特征 二、绿色技术的理论体系 ……第四章 产品的清洁生产第五章 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第六章 清洁生产审核与实施第七章 清洁生产方案第八章 清洁生产技术第九章 清洁生产管理与典型案例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二、清洁生产概念的提出  工业生产污染环境的问题一直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进程,且越来越严重。到了20世纪8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已由局部性、区域性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如二氧化碳剧增导致温室效应,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以及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破坏等,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最大隐患。20世纪中期,工业化国家开始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进行处理,以图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但是这种先排污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方式,虽然投入了昂贵的设备费用、惊人的维护开支和最终处理费用,而收效却并不理想。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相继尝试运用“污染预防”、“废物最小化”、“减废技术”、“源削减”、“零排放技术”、“零废物生产”和“环境友好技术”等方法和措施,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削减污染物以减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公众的危害。这些实践尽管还不够完善和普及,但已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初步的效果,获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全球防治工业污染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努力方向。在总结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业污染防治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9年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战略和推广计划,首次提出了“清洁生产”的名词和概念,并获得了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使用。 三、清洁生产发展过程 清洁生产的酝酿、提出和实行,经历了一个从时间、空间上和理论概括与实际推行的发展过程。1974年,美国3M公司提出与清洁生产相关的“污染预防”计划;1976年,欧洲共同体提出了“低废、无废技术”要求;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资源保护与恢复法——固体及有害废物修正案》,明确提出了“废物最少化”的概念;1986年,美国环境保护署成立了污染预防办公室;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计划活动中心制定了《清洁生产计划》,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1990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污染预防法》,正式确认了污染控制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清洁生产成为美国的一项国策;1992年,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清洁生产纳入大会主要文件《21世纪议程》,表明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同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举行的清洁生产部长级会议和高级研讨会——巴黎清洁生产会议,指出了目前工业不但面临着环境的挑战,同时也正获得新的市场机遇,会议还制定了推行清洁生产的计划和行动措施。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清洁生产理论与实务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