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新裁
2010-9
中山大学出版社
蓝光中
368
序 根壮叶阴,老树著花 一日,老先生携来一大摞书稿,开门见山直陈来意:中山大学出版社要为他结集出版蓝光中弘扬国学丛书,嘱我作序。书稿共六种七本,颇有些分量。简直难以置信!这应是年富力强的壮年之所为,非是八十老翁之所逮。我顿然对先生肃然起敬,恭敬赞叹之余,却之实属不恭,只得从命,纵然勉力而为,也算不拂老先生的关意! 先生者,何许人也? 先生不是别人,正是我校退休语文老师蓝光中老先生。 蓝老先生曾长年累月在附中进德修业,安身立命,乃蜚声省内外的一代名师。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深受学生的爱戴,桃李自然满天下。 花甲之后,他却退而不休,笔耕不辍。他是学校图书馆的常客,坐拥书城,他的精神世界便海阔天空。沉潜其中,乃不知老之已至!你可以想象老先生寂然疑虑感而遂通的情状,欣欣然何其自足!蓝老是附中老一辈教师学而不厌的代表,更是年轻人争相学习的榜样。 蓝老先生在弘扬国学方面用功尤深,在国学这片沃土上,种瓜种豆,天道酬勤,老人家瓜豆并收,所获甚丰。近些年,蓝老先后出版了《历代诗歌选读》、《四书新裁》、《国学基础》、《民俗节目诗歌赏析集》等,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最近又完成了《读(三字经)的笔记》和《读(千字文)的心得》两部书稿。显然,先生已契入欲罢不能的美妙境界。我想起王安石《孤桐》里的两句诗:“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这是蓝老为学为人的最好写照。 我心里纳闷,蓝老先生不太随分从时,年届耄耋却不好生颐养,仍汲汲于国学研究,缘何?原来他一直有个宏愿:让国学走近青少年,让国学走进千家万户。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已经不再仅仅属于中国,而已经成为面向世界的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关注的当下,每一个国人都更应该珍惜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中华文明在我们的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四书新裁》之所以“新”,首先在于观点新,不少内容运用了新的观点去诠释,令人耳目一新;其次是采用夹注夹译的新形式,阅读分段。免去翻检之劳;再就是难字、多音字均以汉语拼音加以注音,并附以同音字,以解决不懂汉语拼音的读者的困难;最后是译文忠实、准确,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本书是国学基础教育的好教材、教参,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学师生的自身素质和应试能力。
蓝光中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语文教师。1927年生于江西省信丰县,1953年在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之后便在广东广雅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从事语文教学近40年。
1982年,蓝先生领衔编著的《高考专题作文训练》,在全国指导作文的方式方法上具有独创性,该书中“材料作文”的提法在全国也属首创。
1986年,广东试行语文标准化考试前,蓝先生与同事编著的《语文标准化题型研究》,是全国最早出现的同类读物。
主要出版了《历代诗歌选读》、《国学基础》、《民俗节日诗歌赏析集》、《中学生古汉语字典》、《四书新裁》。蓝先生三次应出版社的邀请主编、出版了高一、高二、高三《高中古诗文夹注夹译与练习》共三册,还担任了“中小学各科一课一练”丛书的总策划,以及由广东省教育厅主持编写的《中学文言字典》的副主编。
大学 简介 一、总纲 二、释“明明德” 三、释“新民” 四、释“止于至善” 五、释“本末” 六、释“格物、致知”的断语 七、释“诚意” 八、释“正心”、“修身” 九、释“修身”、“齐家” 十、释“齐家”、“治国” 十一、释“治国”、“平天下”中庸 简介 一、立论 二、君子中庸 三、说明君子之道的美善 四、说明中庸之道不行的原因 五、慨叹中庸之道之不行 六、赞扬舜掌握了中庸之道 七、论述不坚持实行中庸之道之不明智 八、赞扬颜回遵守中庸之道 九、论述中庸之道难以实行的原因 十、孔子教导子路遵守中庸之道 十一、君子遵守中庸之道而不悔 十二、结论:中庸之道无处不在 十三、责人反责诸己就可实行中庸之道 十四、君子处任何境地均须实行中庸之道 十五、实行中庸之道应从家庭开始 十六、中庸之道不可须臾离 十七、从舜的所为论述须尽力实行中庸之道 十八、文王、周公制定礼制实行中庸之道 十九、赞扬文王、周公尽孝,说明正道现于尽孝中 二十、提出“诚”的观点 二十一、论述“诚”与“明理”的关系 二十二、至诚才能发挥人的天赋本性 二十三、至诚能感化人 二十四、至诚能明天道 二十五、至诚能修德 二十六、至诚须长久 二十七、至诚以保其身 二十八、有德才能制定礼乐 二十九、君子之道应知天知人 三十、赞扬孔子极尽中庸之道 三十一、盛赞圣人德行博大深厚 三十二、至诚之道达天德 三十三、引述诗句盛赞君子德行的音妙论语 简介 学而第一(共十六章) 为政第二(共二十四章) 八佾第三(共二十六章) 里仁第四(共二十六章) 公冶长第五(共二十八章) 雍也第六(共三十章) 述而第七(共三十八章) 泰伯第八(共二十一章) 子罕第九(共三十一章) 乡党第十(本是一章,分二十七节) 先进第十一(共二十六章) 颜渊第十二(共二十四章) 子路第十三(共三十章) 宪问第十四(共四十四章) 卫灵公第十五(共四十二章) 季氏第十六(共十四章) 阳货第十七(共二十六章) 微子第十八(共十一章) 子张第十九(共二十五章) 尧日第二十(共三章)孟子 简介 梁惠王·上(共七章) 梁惠王·下(共十六章) 公孙丑·上(共九章) 公孙丑·下(共十四章) 滕文公·上(共五章) 滕文公·下(共十章) 离娄·上(共二十八章) 离娄·下(共三十三章) 万章·上(共九章) 万章·下(共九章) 告子·上(共二十章) 告子·下(共十六章) 尽心·上(共四十六章) 尽心·下(共三十八章)后记
大学 简介 《大学》本来是《礼记》中的一篇,不知是何人所著。宋朝的程颐认定该书是“孔门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这是可信的。从这本书的基本内容来看,它确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他还断定此书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说这书是曾子著的,那就缺乏佐证,翻遍有关曾子言行的著作,都找不到曾子著《大学》的蛛丝马迹,程颐的断定自不可信。此书的著作时间,一般认为作于战国时期,成书于秦统一全国以后;因为《礼记》在汉宣帝时已被列为官家的教科书,而从汉朝以来就有《大学》的单行本。 《大学》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一开头就开宗明义对《大学》一书的性质作了解说。他说:“《大学》之书,古之大(太)学所以教人之法也。”意思是说:《大学》这部书,是古代大学专门用来讲授教人如何做人的书。所谓“大学”,就是古代贵族子弟读书的学校。作为专门用来讲授教人如何做人的《大学》,实质上是一篇关于如何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论文。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回顾了夏商周以来教育的发展情况之后,便道出贵族子弟进入太学学习的目的:教他们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道理。由此可见,《大学》这部书的基本内容,就是依据孔子“仁”的思想,阐述统治者“治国平天下的理沦”。 书中提出了“治国平天下”的三条基本原则和八个步骤,这就是“三纲”、“八日”。“三纲”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大学》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具有天赋的“明德”,经过生活的磨炼,“明德”被埋没,需要经过学校的教育,重新发扬明德,革新民心,达到道德完善的境地。怎样做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这三条基本原则呢?这就要做到“八目”。这“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认为:八目中“修身”是根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四目是“修身”的方法,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三目是“修身”的目的。《大学》对这“三纲”、“八目”有些讲得比较玄虚,难以捉摸;有些却讲得具体好懂,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许多有益的养分。比如“修身”是根本的看法,这在今天看来,仍然是非常正确的。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对个人、对社会,以至于对民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协调好人际关系,这在《大学》中也有精辟的论述,很值得借鉴;领导者要以身作则,不能与民争利的观点,这在现在还具有进步意义。 宋代理学家程颐和他的哥哥程颢治学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标的,而达于六经。他们在整理《大学》时,定为“经”一章、“传”十章。程氏所谓的“经”,是指该书的基本观点,“传”是对“经”也就是对基本观点的解释、阐述。程颐的四传弟子、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为《大学》作注时,完全承袭了二程的主张,只是把他认为有脱漏和编排有错之处略加调整,仍以“经”一章、“传”十章的面目出现。我们在注译时仍按照这样的结构。为方便渎者掌握这书的基本内容,特为每章加了提纲挈领的小标题。 ……
看蓝光中老师的书,心生敬佩。厚厚一本,含金量很高,是少见的好书,真材实料。读起来,很受益。非常感谢蓝老师为我们读者的付出。
提纲挈领介绍四书。作为中国人,你读过一遍“四书”吗?
解析很清晰,详尽,适合各种层次的人读,很好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