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声音与姿态

陈淑梅 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淑梅  

页数:

215  

字数:

180000  

内容概要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期,女性小说一度成为大量的研究者——很多时候是女性研究者——的兴趣所在,关于女性小说的研究一时蔚然成风。现在看来,高潮似乎已经过去;但是研究是否足够充分、足够深入,仍是一个问题。总的来说,对女性小说的思想内容及文化内涵的挖掘是以往研究的主要方面,对女性小说的叙事话语及其演变的研究在目前尚有待开拓,而这正是陈淑梅编著的《声音与姿态——中国女性小说叙事形式演变》努力的方向。

作者简介

陈淑梅,1972年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98年、2006年分别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和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曾在《文学评论》、《海南大学学报》等发表多篇论文。

书籍目录

绪论
一、关于女性小说
二、研究综述
三、理论资源
四、思路及观点
第一章 承袭与改造:女性话语的浮现
第一节 新时期初始的语境
第二节 “乔装打扮”的叙事话语
第二章 代言式书写
第一节 叙事话语与道德诉求
一、自由间接叙述体、对比结构与叙述者的立场
二、理念与隐喻
三、世俗伦理道德与回避策略
第二节 从《方舟》到《祖母绿》
一、《方舟》:叙事话语的杂糅
二、《祖母绿》:诗意为道德服务
第三节 社会语境在女性话语中的投影
第三章 个人的声音
第一节 主体可疑的叙事话语
第二节 离经叛道的叙事话语
第三节 自我超越的叙事话语
第四节 社会语境中的女性个人声音
第四章 叙述主体的凸显与淡化
第一节 叙述主体的张扬
一、介入故事的叙述人声音
二、富有个人风格的叙事话语
三、林白:女性叙述主体形象的树立
四、叙事话语的问题
第二节 叙述主体的淡化
第三节 距离的丰富意味
第四节 多元文化空间里的女性自我
结语 女性小说的叙事主体与修辞取向
第一节 女性小说叙事话语演变及主体问题
第二节 女性小说的修辞取向与主体姿态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可以看到,在《方舟》中,叙述人既想表现一种因与人物亲近而产生的肆言无忌的话语风格,义要避免这种话语风格对人物形象的负面影响,并且要在读者心中引起对人物的同情、认可,甚至赞许,所以,存叙事话语中既对她们加以正面表现,又通过具有明显感情倾向的词语、宏大话语的使用以及具有引申意义的景物描写对读者加以道德判断以及感情上的引导。在这些并不能很好地协调统一的叙事话语背后,我们可以感受到潜在叙述人对其女性人物的复杂微妙的情感与态度。  (二)抗辩与妥协:《方舟》中叙述人话语与现实的关系  如上所述,对人物虽然有嘲讽,但从根本上说,叙述人是肯定人物的。不仅肯定人物,而且有着强烈的为人物说话的倾向,尤其是当人物在礼会生活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被欺侮,被污蔑,被歧视,叙述人就要借人物之¨或以自己的话语方式,对人物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也包括作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加以讽刺针砭,这也是小说之所以形成辛辣的叙述风格的主要原因。  《方舟》有着鲜明的女性主题,这在卷首引语“--你将格外地不幸,因为你是女人-”中已经表现出来,小说中由此引发的议论更是随处可见:“女人要面对的是两个世界。能够有所作为的女人,一定得比男人更强大才行。”“女人,女人,这依旧懦弱的姐妹,要争得妇女的解放,决不仅仅是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解放,它要靠妇女的自强不息,靠对自身存在价值的“信和实现。”还有借梁倩之口说出的长篇大论:“妇女的解放不仪仅意味着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解放,还应该包括妇女本人以及社会对她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正确认识。妇女并不是性而是人!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声音与姿态 PDF格式下载



是新出的书,但是内容明显太单薄,觉得不像学者著作,很多是泛泛而谈。


很平庸,没亮点,也没有自己的观点。感觉是复制-粘贴的产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