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交际训练

李元授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1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元授  

页数:

412  

字数:

347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综合素质训练系列教程”之一。本书先论述了交际学的相关原理;接着阐释了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的主要规律:语言与言语交际。言语交际的手段、类型和基本矛盾,言语交际的基本要求,言语交际的目的,言语交际对象,言语交际环境,言语交际的个性、风格与风度,言语交际的审美追求,言语交际的接收与反馈,跨文化言语交际以及非言语交际;最后介绍了社交的几个重要方面:社交的要领,血缘交际,业缘交际,地缘交际,亲密型交际以及走出交际的误区。每章之后配有若干思考训练题,突出了本书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本书可作各类交际培训班的教材和广大交际爱好者的进修读物。

书籍目录

导语 成功的交际伴你走向成功第一章 大千世界织彩虹 ——交际与交际学第二章 有规有矩有方圆 ——交际的原则第三章 千锤百炼始见金 ——语言与言语交际第四章 人间冷暧古今同 ——言语交际的手段、类型和基本矛盾第五章 语短言浅意蕴深 ——言语交际的基本要求第六章 通情达意两相知 ——言语交际目的第七章 莫愁前路无知己 ——言语交际对象第八章 风日晴和人心暧 ——言语交际环境第九章 真名士也自风流 ——言语交际的个性、风格和风度第十章 艺术佳境可通幽 ——言语交际的审美追求第十一章 有来有往有交流 ——言语交际中的接收与反馈第十二章 地球村里觅知音 ——跨文化言语交际第十三章 道是无声却有情 ——非言语交际第十四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 ——社交的要领第十五章 人间自有真情在 ——血缘交际第十六章 爱人知已人缘好 ——业缘交际第十七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 ——地缘交际第十八章 心心相印甜如蜜 ——亲密型交际第十九章 越过沼泽天地宽 ——走出社交的误区附录 精彩交流艺术示例结语 “一片冰心在玉壶”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书摘 三、语言、言语与言语交际研究 弄清了语言与言语的区别,我们就很容易明白,言语交际属于言语的范畴。对言语交际的研究,舍弃了一般语言学就语言的内部结构、自身体系所做的静态的归纳性描写,而是着眼于人类的交际活动这一动态的事实进行分析、阐述,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人们认识交际活动这一人类最重要的行为方式,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二是通过总结、归纳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和失败教训,提高言语交际质量,增强人们的言语交际能力,指导人们的育语行为。 交际是语育最重要的功能,然而语言和言语交际毕竟不是一回事。语言就其自身特点来说,它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这一系统虽然也受人类历史、社会、心理诸因素的影响,但毕竟不是主要方面,对语言的描述完全可以而且也应该舍弃这些外围因素,进行纯静止的描述,这也是现代语言学的基本特征以及科学体系对语言学的主要要求。但是,言语交际就完全不同了,它除了要求人们具有本民族语的语言知识外,更多地涉及到人类的社会经验、思维反应能力、对社会环境的把握能力,这里,社会的、历史的、逻辑的、心理的因素就不仅仅是处于影响和制约的位置,更多的是直接决定一个人或者一次言语交际活动的水平。如果说,语言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人类的某种遗传因子和必然结果的话,那么言语交际更能体现出人类社会行为的各种能动性、主观性及创造性;如果说,对语言体系的观察的主要功能是在于认识人类自身的特点的话,那么,对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的分析研究,则更多地体现在我们对生活的社会的了解与洞悉。二者的分水岭正在这里。 第三节 言语交际过程 这一节,我们来考察一下言语交际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它包括哪些因素,受哪些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了解上述内容,对于我们跨进言语交际的大门,进而探索言语交际的规律、规则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一、言语交际的一般过程 就一般情形而言,言语交际必须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群体间进行。其中。总有一方充当着讲话人,另一方充当着听话人,虽然二者的角色常常处在不断的变换之中。但话语的表达者与话语的接收者始终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便失去了交际的意义。这一特征也就决定了言语交际活动的两个相辅相成的终端:信息的编码过程和信息的解码过程。 信息的编码过程是由表达者来完成的。这一过程的中心环节是讲话人把自己的意图通过组织选择恰当的语言材料表达出去。其中,交际意图是第一步,什么样的交际意图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语言材料以及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比如我想委托同事到邮局代发一封信,这就决定了我只能以请求的口气告诉同事,而不是陈述或命令的口气。交际意图是由人类的社会需求决定的,与人类的思维成果密切相关。我们常说“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交际意图是否明确,思维过程是否清晰,可以影响表达的效果。许多人常常话说不清楚,有可能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关,但多数还是他本身的思维混乱所致,尤其在比较复杂的学术讨论中,交际意图不清总是由于概念含混或对问题本来就没考虑成熟而引起的。 将交际意图转换成有声的言语形式,这就主要由表达者的语言能力来决定了。同样的交际意图,同样的话题,有的人表达得准确、生动、形象,有的人却显得那么单调、枯燥、无味,甚至语病百出,这就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的问题了。语言知识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口音是否规范,咬字是否正确,词汇量是否丰富,语法知识是否掌握,是否善于运用修辞以及语感,等等。就拿词汇来说吧,很明显,不同的人,词汇的积累是有差别的,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多一些的人说起话来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词汇量少了讲起话来就捉襟见肘,乏味得很。我们常会碰到这样的人,什么事儿都用一个词——“搞”来描述,什么“搞学习”、“搞工作”、“搞生活”、“搞劳动”、“搞对象”、“搞事业”、“搞生意”、“搞考试”、“搞社交”……不能说他说得不对,但总不是那么理想。事实上汉语中关于行为动作的动词多得很。比如表示“看”这一动作的,就有几十个同义词。其中有表示一般的看的,如“看”、“瞧”、“瞅”;表示已经看到的,如“见”、“看到”、“看见”、“见到”、“睹”;表示向远处看的,如“望”、“眺”、“眺望”、“嘹望”、“瞩”;表示向上看的,如“瞻仰”、“仰望”、“仰视”;表示向下看的,如“鸟瞰”、“俯视”;表示回头看和向四周看的,如“顾”、“张”、“张望”;表示偷看的,如“窥”;表示注意地看的,如“盯”、“瞄”、“注视”;表示睁大眼睛,愤怒地看的,如“瞪”、“瞠”;表示略略一看的,如“瞟”、“瞥”、“浏览”;表示仔细地看的,如“察”、“观察”、“相”、“察看”;表示下级看上级的,如“觐”、“省”;表示上级看下级的,如“鉴”、“视察”、“检阅”……再如形容“美”的词,汉语也有“美”、“俏”、“俊”、“俏丽”、“俊俏”、“美丽”、“秀丽”、“漂亮”、“标致”、“俊美”、“俊秀”、“秀美”、“妖娆”、“娇艳”、“娇娆”、“秀媚”、“妩媚”、“水灵”等,这就为我们的言语表达提供了充足的素材,谁掌握得多,谁就会成为言语表达的佼佼者。 信息的解码及反馈过程是由听话人即接收者来完成的。讲话人用言语将自己的交际意图表达出来,变成声波,振动听话人的耳膜,然后再输入神经中枢,解译成具体内容,这一过程就是信息的解码过程。它看起来很简单,但准确无误地解码并不那么容易,它必须由许多因素综合决定,比如语言知识、生活经验、逻辑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等,哪怕缺少了其中某一环节,话语的理解就会受到影响,导致不解、误解等。 就这一过程的第一步看,听话人首先必须能分辨出表达者讲出的语音、词语意义。比如有人对你说:“你能够借给我十元钱吗?”碰巧你对普通话的“十”与“四”的读音区分不清,于是你将声波还原成“你能够借给我四元钱吗”的语句,这就产生了误解。有些时候,你即使能准确地将声音还原成语句符号,但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你仍然不能理解对方所说的话的真正含义。比如有人告诉你:“这是俄狄浦斯情结在作怪。”如果你不知道弗洛伊德的恋父恋母情结理论,你即使准确元误地将对方的语音还原成语词,仍然不可能了解对方的话语意义。社会经验也是信息解码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时常碰到这样的情形,当几个成年人在一起谈话时,在旁边倾听的孩子不时会插问一句:“叔叔,什么叫离婚呀?”“爸爸,你刚才说玲玲的爸爸妈妈感情破裂了,这是什么意思呀?”这都是因为生活阅历的原因造成的解码困难。……

媒体关注与评论

总序“综合素质训练系列教程” 历史的车轮已隆隆驶入21世纪,将我们带上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新旅程,带进了知识经济的新时代。 1990年,联合国相关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know-1edgeeconomy)的新型经济的概念。所谓“知识经济”,著名学者吴季松指出,它是“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经济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换一句话说,这种新型经济,既不同于依赖土地资源的农业经济,也不同于依赖矿产资源的工业经济,而是直接依托于知识与信息、依托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智力经济。各国政府为发展知识经济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就世界范围而言,“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发达国家知识经济的发展已大为领先。有关专家预计,人类将在21世纪中叶全面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目前尚处于知识经济的起步阶段,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为迎接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党中央决心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加速培养千千万万新世纪高素质的人才。 怎样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其重要举措之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程。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本体功能,即人类自身的不断完善,注重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年轻一代具备做人的基本素质,即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素质的观念应当是教育的第一观念。素质教育,在强调认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因而是完全符合教育规律的。这样,就必然会造就千千万万适应于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有鉴于此,武汉大学信息传播与现代交际研究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学者,于1999年底编撰、出版了“新世纪人才素质训练丛书”,包括《品德修养》、《心理训练》、《思维训练》、《审美训练》、《口才训练》、《文笔训练》、《礼仪训练)、《创造训练》8种,240万字。该丛书面世后,受到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热情欢迎,一些大专院校、中专学校分别作为素质教育教材长期使用,一些企事业单位办培训班亦作为培训教材,许多读者还作为自修的进修读物,丛书问世不到半年就印刷了两次,有的分册巳印刷了五次,两万多册。丛书出版后,有关方面就丛书的使用情况征求了有关学校、教师、学生、学员及其他读者的意见,他们希望我们尽快推出第二批书目。经过近两年的辛勤著述,我们终于推出了“综合素质训练系列教程”,共计10个分册: 《公关训练》 《潜能训练》 《交际训练》 《文秘训练》 《演讲训练》 《策划训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交际训练 PDF格式下载



太不值得!这种东西多数是从别的地方复制粘贴过来的,光是理论,没有实质性用处。希望出一些操作性强的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