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区域经济学

张秀生 武汉大学
出版时间:

2007-6  

出版社:

武汉大学  

作者:

张秀生  

页数:

343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包括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统筹区域发展,城市经济,农村经济与统筹城乡发展,县域经济,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竞争力,区域经济政策等十五章内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区域一、区域的概念和特征二、与区域有关的几组概念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一、古典区位论的研究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论的发展三、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四、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区域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第二章 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条件分析一、区位条件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三、人口四、资金五、技术进步六、结构变化七、传统和文化变迁八、社会关系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一、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理论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三、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第三章 区域产业结构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一、区域产业结构的含义与特征二、区域产业结构的成长机制三、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四、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机制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一、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二、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三、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第三节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及其优化一、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水平与状况二、中国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三、中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第四章 区域空间结构第一节 区位与区域空间结构一、区位与区位理论二、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内涵三、区域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四、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特性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理论一、区位势能机制二、集聚与扩散机制三、空间近邻效应第三节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一、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二、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三、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理论模式第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统筹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存在和变动的经济学理论一、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概念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存在和变动的经济学理论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一、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存在的持久性因素与自然差距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及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作用第三节 测度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统计指标一、绝对差距指标二、相对差距指标第四节 统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总体特征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三、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四、统筹区域发展的基本原则五、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的对策第六章 城市经济第一节 城市的经济功能与地位一、作为区域的城市的经济特征二、城市的经济地位第二节 城市经济增长一、城市经济增长理论二、城市经济增长政策第三节 城市群一、城市群的相关理论二、中国的城市群第七章 农村经济与统筹城乡发展第一节 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一、农业基础地位的一般理论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第二节 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成就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节 统筹城乡,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一、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二、不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三、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五、加强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六、加大农村公共品供给七、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八、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九、推进农村合作事业发展第八章 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与发展第一节 资源型地区及其经济转型一、资源型地区的含义二、资源型地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三、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第二节 国外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经验与借鉴一、鲁尔工业区的经验与借鉴二、美国老工业区的经济转型第三节 我国资源型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经济转型的对策一、我国资源型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二、我国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对策第九章 县域经济第一节 县域经济:内涵、特征与经济地位一、县域经济的概念二、县域经济的特征三、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二节 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二、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一、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二、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三、经济结构优化与县域经济发展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第十章 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企业与区域生产要素分布一、区域生产要素集中二、企业与区域生产要素集中第二节 企业与区域创新系统一、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二、企业与区域创新系统三、企业与区域技术扩散第三节 企业与区域产业结构一、企业与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二、企业与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第十一章 区域分工与合作第一节 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客观基础一、自然的与历史基础的区域差异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三、生产力扩张和规模经济跨区域发展的要求四、减少地区冲突的要求五、技术创新趋于高级化、综合化的要求第二节 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二、比较优势理论三、资源禀赋理论四、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五、技术要素理论与产品周期理论六、要素替代理论七、马克思关于地域分工的理论第三节 中国区域分工分析一、中国区域分工的特征分析二、我国区域分工的变化趋势第四节 中国区域合作的发展一、中国区域合作的发展趋势二、中国区域合作发展中的问题三、中国的东、中、西区域合作四、中国区域合作组织的发展实践第十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构建一、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发展系统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结构第三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一、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区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第四节 中国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一、中国实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二、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基本原则第十三章 区域竞争力第一节 区域竞争力概述一、区域竞争力的基本内涵二、区域竞争力的特征第二节 区域竞争力的理论模型一、国外区域竞争力的理论模型二、国内区域竞争力的理论模型三、区域竞争力理论模型的简要评述第三节 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一、典型的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二、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简单评述第四节 中国的区域竞争力一、中国的国家竞争力二、中国的地区竞争力三、中国的城市竞争力第十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与特征一、战略与发展战略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类型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战略模式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二、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三、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第三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一、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实施阶段(1949—1978年)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实施阶段(1979—1991年)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实施阶段(1992年至今)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政策第一节 区域经济政策概述一、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含义二、区域经济政策的特点第二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一、区域经济政策的产生与发展二、区域经济政策产生的必然性第三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一、区域经济政策目标的界定二、区域经济政策目标的选择第四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一、区域财政政策二、区域金融政策三、区域投资政策四、区域产业政策五、区域就业政策六、区域法律政策第五节 区域经济政策效应及其评价一、区域经济政策效应二、区域经济政策效应的评价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区域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