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学语文

张建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建  

页数:

269  

前言

  随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之路的办学理念的确立,高等职业教育已逐步走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高职教育及其人才培养质量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在快餐文化盛行的文化背景中,物欲的泛滥、工具的膜拜、人情的淡漠、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人性光芒的遮蔽,让我们陷入了难以排解的迷惘中;国语不如英语、春节不如圣诞、经典不如段子、名著不如游戏的现象更是令人忧虑。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当然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但它更应该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做人、做职业人、做有文化的职业人”,应该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的一种价值选择。  冷成金先生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中曾经说过:在我们民族的心灵史上,哲理和诗情从来就没有分开过。对诗意生存的追求,是人性中永不泯灭的一面。所以,就需要我们做一番心灵的巡礼,一次精神的漫游。只有这样,那久违的诗情才会从历史的深处走进我们现实的心灵。的确,语文作为高职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历史沧桑,映射着民族精神。它蕴涵着人生故事,呈现着生活世界,更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化。因此,探讨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机融合,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品味情感人生、体验闲适人生、浇铸道德人生、创造审美人生、实现创造人生,从而承担起教育人、生成人、创造人的神圣使命,是高职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在高等教育学会的组织下,来自全国19所学院的21位老师聚会湖南岳阳,在对教材编写的理念、内容的设计、体例的设计、互动的设计等方面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大学语文》教材。  与以往众多的《大学语文》不同,我们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内容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和人生价值,体例上则更多地追求思维的拓展和形式的变化。因此,无论是单元的构架还是范文的选择,无论是模块的安排还是互动的设计,都力图体现一种创新。也许我们的尝试还不成熟,但它毕竟体现了我们对于高职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内容概要

  全书共分十个单元,它相较同类型教材,突出了作为文化素质基础课和工具课的特色。具体地讲,它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所选课文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二是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三是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各篇课文后均附有思考和练习题;四是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教学积极性,教材内容十分丰富。

书籍目录

第一单元 科学的殿堂论语十则/孔子大学(节选)/曾子论教育/爱因斯坦谈读书/培根百年思索/龙应台教育的四个支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单元 自然的灵性古诗四首/(春夏秋冬)古词四首/(山川河流)小石潭记/柳宗元废墟/余秋雨绝版的周庄/王剑冰吉檀伽利/泰戈尔第三单元 生命的感悟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伤逝/鲁迅月牙儿/老舍厚土·合坟/李锐爱的奉献/欧·亨利我为什么活着/罗素流浪的二胡/陈荣力第四单元 生活的写意《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满井游记/袁宏道西湖七月半/张岱散步/莫怀威纯棉的母亲/于坚第五单元 忧乐的情怀炉中煤/郭沫若永远的白玫瑰/虎头曼德拉总统就职演说/曼德拉第六单元 诗意的栖居人,诗意的栖居/荷尔德林“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秋天的况味/林语堂再别康桥/徐志摩五言古诗二首/王维边城(节选)/沈从文第七单元 历史的回眸沁园春·雪/毛泽东咏史诗四首临江仙??一史弹词/杨慎陈情表/李密赤壁之战/司马光出师表/诸葛亮把栏杆拍遍/梁衡第八单元 心灵的感动蒹?/《诗经》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黛玉葬花吟/曹雪芹当你老了/叶芝回答/北岛生存与毁灭/莎士比亚受戒/汪曾祺学会感恩/肖复兴第九单元 青春的旋律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西洲曲/南朝乐府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诚意/《大学》给云雀/雪莱当代诗歌二首青春/赵丽宏我是刘翔(节选)/刘翔第十单元 世纪的呼唤细菌的大菜馆/高士其布利丹毛驴的选择/梁小民谈灵感/朱光潜网络的人文思索/吴骥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国际空间站/朱光亚变换多彩的地球/陶世龙附录一:益世格言附录二:推荐阅读书目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学会共同生活  这种学习可能是今日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因为很自然,人越来越过高估计自己及其所属群体的长处,而对其他人怀有偏见。另外,普遍的竞争气氛已成为各国内部尤其是国际上经济活动的特点,它越来越突出竞争精神和个人的成功。事实上,这种竞争现在终于导致无情的经济战争,导致贫富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造成各国和整个世界的分裂;这种竞争也激化了历史上存在的敌对情绪。教育有时因为对竞赛概念的解释不正确而有助于这种气氛继续存在下去,这是令人遗憾的。  怎样做得好一些呢?教育似乎应该采取两种相互补充的方法。首先是逐步去发现别人;然后是在一生当中从事一些共同的计划,这似乎是避免或解决潜在冲突的一种有效方法。  发现他人  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从幼儿园开始,学校就应抓住各种机会来进行这一双重教育。某些学科特别适合进行这种教育:从基础教育开始教授人文地理,晚些时候教授外语和外国文学。  认识他人必须首先认识自己;要使青少年正确地认识世界,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在学校进行的教育,都应首先使他们认识自己。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能真正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反应。在学校培养这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会对一个人一生的社会行为产生积极影响。比如教会青年人采纳其他民族或宗教群体的观点;可以避免能导致成年相互仇恨和发生暴力的互不理解的情况。因此,宗教史教育或习俗教育可以作为未来行为的有益参照标准。  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当人们为一些能使自己摆脱日常习惯、值得一做的项目共同努力时,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甚至是冲突就会逐步减弱,有时就消失了。从这些有助于人们超越个人陈规和突出共同点而不是不同点的项目中,能产生出一种新的鉴别方式。例如,通过体育运动,不同社会阶级或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在比赛和共同努力的幸福之中转化成团结互助关系的事例是何等多啊!同样地,在工作中,假如某个共同的项目没有超越上下级组织中通常存在的冲突,那么有许多事情就无法成功了。  学会生存  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学语文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