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信息资源配置与共享

查先进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

查先进  

页数:

333  

前言

  “图书馆学情报学”是我国的习惯用法,是涵盖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出版发行学等学科的名称。在我国台湾被称为“图书馆与资讯科学”,英文为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美国也用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来称谓这一学科。  1807年,德国学者马丁?施莱廷格(Matin Schrettinger,1772-1851)首次使用了“图书馆学”这一概念,1808年他又在《试用图书馆学教科书大全》中建立了以图书馆整理为核心的学科体系,标志着图书馆学学科正式诞生。  自1887年美国学者杜威(Melvil Dewey,1851-1931)在哥伦比亚大学创办世界第一所图书馆学校,1930年在卡内基基金的资助下芝加哥大学设立第一所图书馆学博士班课程以来,图书馆学开始走进大学殿堂。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专业。  图书馆学教育在美国的兴起带动了全球图书馆教育的发展。1919年英国在伦敦大学建立了图书馆学院。目前,美国有56所美国图书馆学会(ALA)认可的图书馆学院,每年招收图书馆与情报学学生26000人左右。  在施莱廷格后的两个世纪,图书馆学科不断变化。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冷战期间,美苏军备竞赛,两大阵营形成。苏联卫星上天,美国实施阿波罗计划,科技文献激增。科学家对文献信息的获取变得困难。一门新型学科—情报学应运而生。1963年美国文献工作学会正式更名为美国情报学会(ASIS)。大量增设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硕士点、博士点。

内容概要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项目编号:06JJD870007)的研究成果。本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信息资源配置与共享领域的若干热点和重点问题,包括引论、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和内容、信息资源配置制度、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信息资源的政府配置、信息资源的产权配置、信息资源配置模型、信息资源共享及其效率、语义web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 本书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内容力求体现信息资源配置与共享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前瞻性。本书适合从事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使用。  本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信息资源配置与共享领域的若干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包括引论、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和内容、信息资源的产权配置、信息资源配置模型、信息资源共享及其效率、语义Web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本书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内容力求体现信息资源配置与共享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前瞻性。

书籍目录

1 引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人类资源观的转变 1.1.2 研究意义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2 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和内容 2.1 信息资源配置及其效率 2.1.1 信息资源配置的特点 2.1.2 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和意义 2.1.3 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标准 2.2 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 2.2.1 影响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 2.2.2 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原则 2.3 信息资源配置的模式和内容 2.3.1 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 2.3.2 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 2.3.3 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配置 2.3.4 信息资源的数量配置3 信息资源配置制度 3.1 制度与信息资源配置 3.1.1 新制度经济学 3.1.2 制度的功能 3.1.3 新制度经济学下的信息资源配置 3.2 信息资源配置的制度框架 3.2.1 信息资源配置制度的重要性 3.2.1 信息资源配置制度建立的原则和要求 3.2.3 信息资源配置制度的层次 3.2.4 信息资源配置的具体制度 3.3 信息资源配置制度的变迁 3.3.1 国家在制度变迁与创新中的作用 3.3.2 制度变迁与信息资源配置效率4 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 4.1 市场机制及其作用 4.1.1 信息商品与信息市场 4.1.2 信息市场机制 4.1.3 市场机制在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4.2 信息资源市场配置的内容 4.2.1 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 4.2.1 平衡信息资源的供需 4.2.3 优化信息市场竞争结构 4.2.4 市场配置的效率分析 4.3 市场失灵 4.3.1 市场失灵的表现 4.3.2 市场失灵的原因 4.3.3 市场失灵的解决方法5 信息资源的政府配置 5.1 政府的信息资源配置智能 5.2 信息资源政府配置的手段和内容 5.3 政府失灵 5.3.1 政府失灵的原因 5.3.2 政府失灵的表现 5.4 市场与政府的选择6 信息资源的产权配置 6.1 信息资源产权 6.1.1 产权及其特征 6.1.2 信息资源产权的内涵 6.2 产权安排与信息资源配置 6.2.1 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 6.2.2 科斯定理与资源配置效率 6.2.3 产权界定与资源配置效率 6.3 信息资源产权配置的内容 6.3.1 信息资源的公有产权配置 6.3.2 信息资源的私有产权配置 6.3.3 信息产业中的产权配置 6.4 知识产权与信息资源配置 6.4.1 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制度 6.4.2 知识产权制度与信息资源优化配置 6.4.3 信息资源配置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6.4.4 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7 信息资源配置模型 7.1 博弈模型 7.1.1 信息资源共享静态博弈模型 7.1.2 基于“公共地悲剧”的博弈模型 7.2 系统动力学模型 7.2.1 系统动力学的概念和特点 7.2.2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7.2.3 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 7.2.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7.3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7.3.1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及其适用性 7.3.2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建立 7.3.3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应用8 信息资源共享及其效率 8.1 信息资源共享的沿革 8.2 信息资源共享障碍 8.2.1 三维层面的分析 8.2.2 特定领域的分析 8.3 信息资源共享效率 8.4 信息资源共享目标的实现 8.4.1 基本原则 8.4.2 基本思路9 语义Web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9.1 Web文本资源开发利用及其语义要求 9.1.1 Web文本资源的挖掘 9.1.2 Web文本资源的语义要求 9.1.3 Web文本资源的语义Web产生和发展 9.2 语义Web文本本体构建 9.2.1 本体构建工具Protege-2000 9.2.2 本体构建实例 9.2.3 本体的维护与管理 9.3 语义Web文本注释和挖掘 9.3.1 语义注释和形式化知识 9.3.2 语义Web文本挖掘 9.3.3 语义Web文本挖掘的应用前景 9.4 基于FOAF的案例分析 9.4.1 FOAF项目概况 9.4.2 FOAF的创建 9.4.3 FOAF的发布和发现 9.4.4 FOAF的应用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1.3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标准  在本书所做的关于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全部研究中,“效率”一词始终隐含“经济效率(economic effciency)”这样一层解释。要想取得信息资源配置最大化的经济效率,不管在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下,都要求在不同的生产目的之间合理地分配和使用有限的信息资源(包括妥善处理好信息资源与其他经济资源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因此,如同其他经济资源一样,在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必须回答“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如何分配”以及“向谁分配”的问题。可见,提高信息资源配置效率,就是要在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信息资源的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分出轻重缓急,决定各种生产性资源的合理选择和安排、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式的选择和安排等,并寻求一种最佳的分配方式,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信息资源最优配置是信息资源配置有效率的一个最佳状态,它意味着经济活动的每一种信息资源都能有效地配置于最适宜的地方。我们在研究信息资源配置时,所强调的主要是效率问题。因为信息资源配置活动本身主要是一种市场经济活动,它首先要求根据市场主体的需求来配置资源,以此满足或是保证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只有其配置效率高,才能最大化社会福利,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在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当某种资源配置格局形成后,人们往往需要对该格局是否有效率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决定是否有必要重新进行调整和优化。评价,就其本质而言,无非是主观标准与客观实际情况一致性程度的比较和判断。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信息资源配置与共享 PDF格式下载



研究生老师推荐书目


非常不错,喜欢


纯理论性的东西,要是有点实证研究更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