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明清文学史

李中华 编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中华 编著  

页数:

44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史》分为上下两编,分别介绍了明代文学和清代文学。明、清是我国最后的两个皇权帝制时代,是我国社会由专制皇朝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前夜。这一时期古代传统的文学样式如诗、词、古文、骈文继续发展,而内在文学精神则经历着深刻的蜕变。中外文明的融会与冲突,使得明清文学表现出与前代不同的气质与风貌。它集传统文学之大成,同时孕育出新的文学。如小说、戏曲更加贴近生活,从新时代的视野展现并诠释着人间万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书既可供高校师生作为文学史的教材使用,又适合古代文学爱好者阅读。

书籍目录

明代文学第一章 概说第一节 明代政治及社会状况第二节 明代的文学复古与革新第三节 明代的文明发展与融合第四节 明代各体文学概况第二章 明代诗歌第一节 高启与明初诗人第二节 从“台阁体”到“茶陵诗派”第三节 “前后七子”的诗歌创作第四节 非主流派的诗人第五节 明代后期的诗人第六节 明代散曲与民歌第三章 明代散文第一节 明初的散文成就第二节 台阁体与“秦汉派”第三节 “唐宋派”的古文创作第四节 李贽与“公安派”第五节 晚明的古文与小品第四章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小说第一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及作者第二节 《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第三节 《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第四节 其他历史演义小说第五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小说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第二节 《水浒传》的思想成就第三节 《水浒传》的艺术特色第四节 《水浒传》的影响与其他英雄传奇小说第六章 《西游记》与神怪小说第一节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作者第二节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第三节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第四节 其他神怪小说第七章 《金瓶梅》与《梼杌闲评》第一节 《金瓶梅》的社会意义第二节 《金瓶梅》的艺术成就与严重缺陷第三节 《梼杌闲评》第八章 明代的短篇小说第一节 《剪灯新话》等文言小说第二节 白话短篇小说发展概况第三节 “三言”的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第四节 “二拍”及其他第九章 明代的戏剧发展第一节 明戏剧的体式与流变第二节 明初到中叶的杂剧第三节 《四声猿》与晚明杂剧第四节 明代的传奇创作第十章 汤显祖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及思想第二节 《牡丹亭》第三节 汤显祖的其他著作第十一章 明代的文学思想第一节 明代的诗歌评论第二节 明代的散文评论第三节 明代的戏曲评论第四节 明代的小说评论清代文学第一章 概说第一节 清代政治及社会状况第二节 清代的思想专制与“文字狱”第三节 清代的学术思潮第四节 清代文学轨迹与成就第二章 清代诗词第一节 顾炎武与遗民诗人第二节 清初的其他诗人第三节 王士祯、袁枚等诗人第四节 龚自珍、魏源等诗人第五节 宋诗派与传统诗人第六节 黄遵宪等清末诗人第七节 清代的词第三章 清代的散文与骈文第一节 清初的散文第二节 桐城派古文第三节 龚自珍、魏源等人的散文第四节 梁启超等人的新文体第五节 清代的骈文第四章 《聊斋志异》和其他文言小说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平与创作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第四节 其他文言小说第五章 《儒林外史》第一节 吴敬梓的生平第二节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第三节 《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第六章 《红楼梦》第一节 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第二节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第三节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第四节 《红楼梦》的续读与“红学”第七章 清代其他长篇小说第一节 《醒世姻缘传》及其他第二节 《镜花缘》第三节 武侠与狭邪小说第四节 《官场现形记》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节 《老残游记》与《孽海花》第六节 其他作家与作品第八章 《长生殿》第一节 洪昇的生平与创作第二节 《长生殿》的题材与内容第三节 《长生殿》的艺术成就第九章 《桃花扇》第一节 孔尚任的生平与创作第二节 《桃花扇》的思想内容第三节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第十章 清代其他戏曲作家与曲艺第一节 李玉的《清忠谱》及其他第二节 清中期的戏剧第三节 地方戏的兴起与京剧的形成第四节 戏剧革新及话剧的萌芽第五节 清代曲艺与民歌第十一章 清代文学思想第一节 清代诗歌评论第二节 清代词学评论第三节 清代散文与骈文评论第四节 清代戏曲评论第五节 清代小说评论与“小说界革命”后记

章节摘录

在罗贯中的作品中,《三国志演义》的成就最大,地位最高。同以三国为题材的作品相比,它在以下三个方面有着显著的进步:首先,它增强了作品的历史性。凡是可以采用的历史传说故事,如祢衡骂曹、曹植七步成诗等,它都采用了,并且尽量争取实现历史与文学二者的和谐统一。其次,对于作品的情节与人物,进行了认真的艺术加工。它删除了一些芜杂的情节,使模糊的人物变得形象鲜明,矛盾的性格变得前后统一,使全书呈现崭新的艺术风貌。再次,它大大地扩充了作品的篇幅,文字几乎是平话本的十倍。平话中一小段简率的文字,到了罗贯中笔下,常常就变成一大节绘声绘色、淋漓酣畅的描写。因此,三国故事的形成既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同时作家卓越的艺术才能与创造性的劳动对于它的成书则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三国志演义》的成书,大致可以确定是在元末明初时期,而成书于明初的可能性稍大一些。现存最早的版本,书前有署为“弘治甲寅仲春几望庸愚子拜书”(庸愚子,即金华蒋大器)的《序》、署为“嘉靖壬午孟夏吉望关中修髯子书于居易草堂”(修髯子,即关西张尚德)的《引》,全书共二十四卷、二百四十节。弘治七年甲寅是1494年,嘉靖元年壬午是1522年,通常称此本为“嘉靖本”。由罗贯中的写定本到嘉靖元年的刻本,时间跨度长达百年以上,其中是否经过了后人的修订难以遽断。在嘉靖本之后,出现了几十种明代的刻本,版本状况比较复杂。明末有一种“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将原来的二百四十节合并成一百二十回。明末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又对传世的《三国志演义》进行了一番史实考订、文字润色的工作,还把原来的单句标题改为整齐的双句对偶的形式,并加进了自己的评论。这个修订本比嘉靖本更为畅达紧凑,书中尊刘贬曹的倾向也更为强烈,书名仍沿用《三国志演义》,又称《四大奇书第一种》。它就是后世广泛流传的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

后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高等教育出版社曾委托我主编《中国文学史》,书于一九八九年出版。二○○五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希望我们重编一套文学史作为大学教材。参加此次编写的同仁,仍然是原来的几位学者,新编《中国文学史》共有五册,内容增添了近年发现的新材料,吸取了新的研究成果,也表达了我们对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新的观点和评价。这次编写文学史之初,我写了一篇绪论,针对二十世纪文学史编写中存在的问题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正意见。我当然希望这些看法和意见能获得编著同仁的认同。然而我也知道,几位同仁都是多年从事中国文学史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他们掌握的资料比我丰富;对作家、作品的研究比我深刻;再加上学术积累、治学方法的不同,要寻求主编与编著者之间的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各篇内容与绪论之间出现或依或违的落差,应是在所难免的。我个人认为,这不是坏事而是一件好事。它可以让读者听取不同意见,得到多方面的启发,引发深思,而作出合理的判断,求得真知。参加本书编著的四位教授和我之间存在着长期合作的关系。沈祥源教授是我多年的同事。李中华、熊礼汇、李敬一教授先后人读武汉大学,曾经听过我的课,留校后又共事三十余年。我们在珞珈山相逢相识,互相切磋;后来上山下乡,摸爬滚打在一起;“文革”后一次、再次编写文学史,可说是人生幸事。我们初见面时,都是满头青丝、意气风发的青年,现在也都成了白发萧萧、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的老人。


编辑推荐

《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史》:普通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明清文学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