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会人类学

朱炳祥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

朱炳祥  

页数:

270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教材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国家级教材,是在武汉大学“十五”规划本科教材《社会人类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增加了“后现代人类学”一章,对人类学的理论范式作了逻辑梳理,强调了人类学的基本精神与研究伦理,部分章节进行了调整与改写,补充了当前国内外人类学界对田野工作的反思内容,删除了某些过于专门化令人费解的内容,等等。  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形成了不同的传统,对“人类学”这门学科中研究文化的分支学科的称谓也各有不同,如“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社会一文化人类学”等。这些称谓就其不同国别而言,的确存在某种差异,但它们的主要内涵并无根本性区别。本教材是一本人门书,不展开名词概念的繁琐辨析,本书的“社会人类学”概念与“文化人类学”、“社会一文化人类学”等大体同义,它是指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的学科。为叙述简捷起见,有时亦径称“人类学”。  这本入门教材知识的宽窄与内容的深浅是以综合性大学社会学专业本科生为基本对象进行设计的。①人类学理论史与分支学科的基本知识本可以作为两门课程开设,然而当前综合性大学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只开设一门人类学课程,安排54学时或72学时,需将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方能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故本教材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人类学理论发展史(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二部分为社会人类学的视野(第五章至第九章),这是一些基本知识介绍,包括社会人类学四个传统分支学科以及文化变迁两方面的内容。人类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学科分支细化,但人类生活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只有四个领域,故人类学研究也只能是四个基本领域:(1)经济与生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2)亲属制度,解决的是群体合作与社会继替问题;(3)政治制度,解决的是秩序问题;(4)宗教与仪式,解决的是信仰问题。而文化变迁解决的是对变化环境的适应问题。第三部分是人类学研究方法,主要是田野工作。

内容概要

  本教材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人类学理论发展史(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二部分为社会人类学的视野(第五章至第九章),这是一些基本知识介绍,包括社会人类学四个传统分支学科以及文化变迁两方面的内容。人类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学科分支细化,但人类生活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只有四个领域,故人类学研究也只能是四个基本领域:(1)经济与生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2)亲属制度,解决的是群体合作与社会继替问题;(3)政治制度,解决的是秩序问题;(4)宗教与仪式,解决的是信仰问题。而文化变迁解决的是对变化环境的适应问题。第三部分是人类学研究方法,主要是田野工作。

书籍目录

前言导论 一、一门历史最短、抱负最大的学科 二、学科特征 三、理论范式 四、研究对象 五、基本精神与研究伦理第一章 历史构建理论 第一节 古典进化论 第二节 传播学派 第三节 历史特殊论派 第四节 新进化论 【阅读与思考】 龙是什么第二章 整体分析理论 第一节 法国社会学派 第二节 功能主义学派 第三节 结构主义人类学 【阅读与思考】 杜朝选的故事第三章 意义探求理论 第一节 象征人类学 第二节 解释人类学 【阅读与思考】 “十二月棉花歌”第四章 后现代人类学理论 第一节 后现代人类学作品的四项元素 第二节 《写文化》与《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 第三届 民族志写作的实验 【阅读与思考】 自我的拷问第五章 亲属关系与社会结构 第一节 亲属关系的性质、内容及其在人类学研究中的地位 第二节 婚姻 第三节 家庭 第四节 继嗣群 第五节 亲属称谓 【阅读与思考】 摩哈苴宗族的地域分布第六章 经济制度与生态学 第一节 经济人类学的问题意识 第二节 经济类型与交换体系的类型 第三节 经济人类学的形成论与实质论 第四节 生态人类学 【阅读与思考】 摩哈苴与周城的市场第七章 政治组织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 政治人类学的出现及其学术策略 第二节 政治制度类型的并置和演进 第三节 威望、权力与社会控制 第四节 社会集团间的政治关系 【阅读与思考】 捞车土家族村宗族的民族性特征及其在村治中的表达第八章 宗教与仪式 第一节 宗教与社会生活 第二节 对超自然存在的信仰 第三节 仪式 【阅读与思考】 惠及凶神恶煞第九章 文化变迁 第一节 创新:文化变迁的基础 第二节 涵化 第三节 文化叠合论 【阅读与思考】 周城村民段愿参个人生活史第十章 田野工作 第一节 “小大之辩” 第二节 “田野三角” 第三节 三维整体论 第四节 跨文化比较研究 第五节 田野工作的反思 【阅读与思考】 寻觅对蹠人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生态环境和社会系统间相互交换、相互影响的直接性,以及技术在此过程中的显著作用,表明生态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但另一方面,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会随着整个社会系统日趋复杂而减弱。更先进的技术将跨越环境的约束,虽然社会集团仍然是由过去铸造而成的,但劳动对自然的依赖将日趋减少。社会变迁受到超越自然限制的影响。因而,人类和自然之关系,就不是如动物那般的被动地适应和调整,文化因素对于环境改造的重要性十分巨大。现代国家组织起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对环境的大规模改造的例证举不胜举。  生态人类学的研究意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对西方与非西方现代化过程中过度发展经济的一种反向思考。人类在采集狩猎社会的生活方式限制了人口的增长,他们的数量必须与他们所依存的动物、植物种类的数量成比例。这种适应策略——低能源需求、广泛的资源基础、有控制的人口的混合结果是采集狩猎者对环境干预很少。他们的生态系统显示出一种均衡状态,他们的资源基础也能持久不受到威胁。当精耕农业发展起来后,灌溉和用牧畜耕地等新农业技术的使用导致了人口的进一步增长,每一种新技术的发展最终都以更多的人口的形式表现出来,对更多食物的需求促使他们用更大的努力去获取更大的收成。因此,他们开始重新塑造他们的环境——开凿运河、种植作物、消灭虫害等,他们封闭在为保存自身的斗争中,却不知他们已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现代工业化的一个结果是我们对自然环境的大规模改造。在这个社会里,自然界的相当一部分现在已成为人造产物。我们对环境的重新塑造有很多是破坏性的,这种改造是我们持续扩大消耗能源的一种丑陋的副产品。陆地由于一片片采矿而被钻出一个个孔洞,海滩被溢出的油所吞噬,鱼儿被来自核电厂的热能污染所杀死。这些就是对能源持续增长的需要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此外,消耗能源的机器每天都将成千上万吨的废物倾泄进我们的空气和水里。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能源,部分是因为我们人口的增长,但也是因为工业社会在使用能源方面没有效率。②而且,大量的能源都消耗在非食物生产活动上面,特别是战争的现代化,例如两次世界大战,不但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而且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我们这种自以为聪明、善于计划的动物并不能在实施计划之前预见我们行动的全部后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社会人类学 PDF格式下载



书很实用,是我们上课的教科书,读后让人对社会人类学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


内容比较符合自己的专业所学。挺好的


很好,值得看也值得买。建议购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