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艺术研究(第2辑)
2010-8
武汉大学出版社
范明华,彭万荣 主编
490
本书为美学与艺术论文集《美学与艺术研究》的第二辑,主要内容包括中西美学和环境美学、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等具体门类的研究和探讨,除对传统思辨美学论述外,也对书法、音乐、绘画、舞蹈等问题作了研究。
中国美学 宗白华与中国现代美学 会通中西的美学研究——刘纲纪美学思想散谈 从差异到延异——中国美学的后现代语境 《诗经》山水意象及其审美文化价值 孔子的生态情怀及儒家在气韵美论生成中的作用西方美学 里尔克的象征主义诗论 美的规定:从理念、灵魂到上帝——柏拉图的理念论对中世纪美学的影响 论席勒审美教育的结果 近代西方美学的心理学倾向 心理学与美学的相互生成 海德格尔诗意语言思想的演变及限度环境美学与设计美学 环境审美与中西美学的发展 荒野:我们的灵魂之所 公共交通景观: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论公共交通景观化的可能性 现代设计的转变——由“物”到“事”的展现 传承传统创新时代——传统服饰的创新设计问题造型艺术研究 “震电惊雷之字”——简论郑板桥书法、篆刻的艺术审美特征 限定与创造——书法转型的定位与选择 有意味的形式——从美学角度看中国书法艺术的流变 作为风格概念的“黄徐体异” “逸品”画的风格及其成因 西方色彩的中国言说——赵无极作品解读表演艺术研究 《溪山琴况》中的琴音之美 梅特涅钢琴奏鸣曲《回忆》oP.38,No.1之曲式分析与演奏要点 多维中心点训练——论舞蹈教学中的表演性训练 试分析舞姿Arabesque及其情感表现 心灵的血色浪漫——论悲剧感动 元代神话剧两题 京剧《望江亭》传播探微 论青春版《牡丹亭》之于戏曲现代化的启示意义 “样板戏”观众心理:间离效果抑或乌托邦心态?——与韩毓海先生商榷 周贻白与中国剧场母体之思考 浅谈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典范意义 《建筑大师》:艺术家的灵魂自审与神性探求——兼析索尔尼斯从艺术转向宗教的内心历程 论布莱希特戏剧中的辩证思想 把握剧本感受角色——《死囚的梦》及《伊库司》排练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感受 走向“崇高”之境——曹禺的悲剧意识与奥尼尔剧作 非职业电影演员成功奥秘探析 一样的英雄不一样的传奇——夏伯阳和李云龙形象之比较 小津世界中的父与子 对劳拉·马尔维电影理论的反思短论 数据库美学与全球化世界 情生天真美在自然——从训诂学的角度论情境之美 庄、玄、禅自然观的内在转化及其美学效应 王弼“圣人有情”的美学意蕴 弗洛伊德的美学观念述评 美学:感性的政治学——读特里·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 中国山水画论中“平远”概念的美学分析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中的“意象” 高校舞蹈教育的和谐化 论文化遗产的审美教育价值
谈到宗白华对生命美的重视时,特别不能忽视一个人的影响,那就是歌德。在《歌德人生之启示》这篇著名论文中,他认为,歌德人生的特征呈现为三个印象,即“歌德生活全体的无穷丰富”,“他一生中一种奇异的和谐”和“许多不可思议的矛盾”,这丰富的生活、永恒的矛盾、不断的追求,就构成歌德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各种生活皆可以过,只要不失去自己”,这是歌德一生生活最大的秘密。歌德的一生,在宗白华看来,就是重视生命,追求生命的无限丰富与充实,它穿越人生的各个阶段,使每一个阶段都成为人生深远的象征。它既表现了西方文明自强不息的精神,又具有东方乐天知命宁静致远的智慧。歌德的诗,蕴含着宇宙音乐和精神,如长虹在天,表现人生沉痛而美丽的永久生命。宗白华极力赞许和肯定歌德的人生,这种人生正是宗白华所憧憬和向往的。囿于中国特殊的政治和文化环境,宗白华不可能像歌德那样去创造、去追求。但是,“各种生活皆可以过,只要不失去了自己”,可以说是宗白华终生的信念和追求。在这一点上,他和歌德的人生是相通的。这也是为什么他毕其一生都沉浸在美和艺术的世界中,对自然和艺术充满深情的原因所在。有一件事非常有趣,那就是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讨论美到底是主观还是客观,许多人都参与其中,论文连篇累牍,宗白华却不那么热心。他写了一篇文章,命名为《美学的散步》,认为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为,可以偶然拾得鲜花和燕石,作为散步的纪念,并心仪起庄子来,说庄子好像整天是在山野里散步,观看着鹏鸟、小虫、蝴蝶、游鱼,又在人间凝视一些奇形怪状的人。宗白华这种思想与当时潮流不合拍,却反映了他的生命理念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命体验和追求是美的,美不美的关键在于有无真实的生命体验,而不是枯燥的理论讨论。艺术化的人生,生命之美的人生,也就意味着充满同情与爱的人生。肖鹰曾以“同情的生命”来概括宗白华的美学精神,这一点我也是赞成的。但需要说明的是,在宗白华那里,艺术、生命、同情与爱,是一体而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筑了宗白华的人生美学观,也构筑了中国现代美学中最值得肯定和重视的美学精神和人生观。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2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