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话语与翻译

莫爱屏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

莫爱屏  

页数:

321  

Tag标签:

无  

前言

  话语分析就是对使用中的话语进行分析(Brown&Yule,1983/2000:1)。但是,人们对这一术语的界定至今存在分歧,其原因就是对“话语”的解释源于不同的学科,包括话语的理解模式和分析方法所涉及的各种学科,如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等(Dijk,198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话语分析的繁杂性及其难以界定性并非缺点,相反,它有益于本学科自身的发展,对其他各学科领域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翻译与话语分析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因涉及共同的研究对象而相互联系;又因研究方法和侧重点的不同而相互区别。话语分析主要研究构成语言体系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而翻译研究则在此基础上强调两种语言转换中各种制约因素的互动关系。本书将话语与翻译结合起来研究,旨在探讨话语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如言语行为、语境、衔接与连贯、主述结构、视角、会话分析、语域分析、体裁分析、跨文化交际、批评性话语分析等对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的启示。  本书共分十二章。第一章导论,概述话语分析和翻译学的诸多方面,旨在为读者勾画出一幅比较宏观的图景以及这两门学科之间的切合点。第二章将话语分析的言语行为模式与翻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帮助回答译者如何使用语言来“做”翻译。言语行为模式下的话语分析重点是语境,通过话语所表达的言语行为往往因语境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含义。第三章语境与翻译可以帮助区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第四章讨论译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尽量地把作者/话语意图传达的隐含意义翻译出来。然而,制约译者对话语理解的主要因素就是话语的连贯性,而连贯的话语主要通过各种衔接手段得以实现。

内容概要

翻译与话语分析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因涉及共同的研究对象而相互联系;又因研究方法和侧重点的不同而相互区别。话语分析主要研究构成语言体系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而翻译研究则在此基础上强调两种语言转换中各种制约因素的互动关系。本书将话语与翻译结合起来研究,旨在探讨话语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如言语行为、语境、衔接与连贯、主述结构、视角、会话分析、语域分析、体裁分析、跨文化交际、批评性话语分析等对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的启示。

作者简介

莫爱屏:男,博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国家重点文科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重点文科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理事等。在国内主要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或参与各级别项目多项;专著有《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认知语用学》(第二作者)等;教材有《英汉口译教程》(上下册)(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研究兴趣有翻译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话语分析概述 1.1.1 话语分析的兴起与发展 1.1.2 话语分析的流派 1.1.3 话语分析的方法、标准与单位 1.2 翻译研究概述 1.2.1 西方翻译史简述 1.2.2 中国翻译史简述 1.2.3 翻译研究的主要框架 1.2.4 当代翻译的主要流派 1.2.5 话语翻译的单位 1.3 小结第二章 言语行为与翻译第三章 语境与翻译第四章 衔接、连贯与翻译第五章 主述结构与翻译第六章 视角与翻译第七章 会话分析与翻译第八章 语域与翻译第九章 体裁与翻译第十章 实用文体与翻译第十一章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第十二章 批评性话语分析与翻译练习与参考答案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2.2 中国翻译史简述  据有关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翻译活动在夏商时期便已存在。在我国古代,不同民族之问在相互交往的同时便已开始了简单的口译活动。书面翻译活动始于周代。不过,早在汉朝成立之前几百年,发源于古代印度的佛教(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开始通过翻译传人我国,佛教文化被引进后逐渐地融入了我国传统的儒道文化。  在汉代,为了满足我国佛教信徒日益增长的需求,大量的佛经从梵文译人中文。隋唐时期迎来了我国古代翻译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从事翻译的活动者大多为出家的和尚,他们主要从事佛经翻译。初唐时期的高僧玄奘就是该时期的著名翻译家之一。他长途跋涉,历经17年到印度研究佛学,满载着佛经返回中土。玄奘翻译了多达1335卷佛经,其长度据估计相当于基督教《圣经》译文的84倍。玄奘在其翻译实践中遵循着“忠实、易懂”的原则,力图最充分地利用直译和意译的优点。到了北宋,佛经翻译已日渐式微;到了元朝,翻译活动更少。  明末清初时期,从事翻译的人员逐渐增多。他们主要从事旨在译介西方科学技术的翻译活动,其翻译作品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这一时期的重点在翻译实践,而忽略了对翻译理论的探讨。到了清朝末期,大量的西学译介在诸多方面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翻译作品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形式,而且还扩大了我国人民的视野,使之更了解西方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更重要的是,通过翻译引进的西方思想意识观念,尤其是西方的民主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知识分子与激进主义者,使他们投身于改革当时业已病人膏肓、腐朽的社会的行动之中。严复(1853-1921年)就是这一时期的著名翻译家。他翻译了大量优秀的欧洲政治与社会科学著作,其中包括赫胥黎的《天演论》。他在该译本的序言中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这一标准至今对我国翻译实践与理论探讨还有极大的影响。这一时期译界就翻译理论的探讨主要是围绕着严复先生的三字标准而展开,但论争的核心是直译与意译的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话语与翻译 PDF格式下载



上了本书作者的课 也看了他的书 都很一般 呵呵 唉 老油条啊


这本书是我往返上海广州两地的飞机上、大巴车上看完的,个人觉得此书浮光绿影虽然占据了话语与翻译的大部分领域,但是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讲的都不深刻,与翻译研究结合的也不是很严密,如果是给本科生看就是了,不太适合研究生,更不合适博士看。如果看过Hatim《话语与译者》的话,这本书就更表看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