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1-12
武汉大学出版社
纪莉,叶晓华 主编
246
纪莉、叶晓华主编的这本《媒介与社会发展研究》为“新闻学与传播学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前面6篇为各位访问学者在此次学术论坛上的演讲内容,排稿先后依讲座时间前后而定。内容涉及媒介与法律、社会、宗教、政治等多方面的关系。后附有3篇研究生论文。
纪莉,1975年7月生,湖北武汉人。199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新闻学硕士,200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70后团队“传播学理论发展与创新”负责人。 曾多次前往英国、德国、台湾等地进行学术交流活动。2008年当选美国国务院项目高级访问学者,赴美交流。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负责人,并担任美国使馆项目“传媒与社会研究”负责人。发表《在两极权力中冲撞与协商:论媒介融合中的融合文化》、《资本全球化视域中的文化同一性探究--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跨文化传播启示》等论文数十篇,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传播、性别与传播、环境传播、文化研究。 叶晓华,1966年10月生于湖北武汉。获新闻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现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副主任。香港城市大学、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国务院“美国政治与政治思想”项目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传播实务、中西新闻学比较研究、跨文化传播研究等。目前已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传媒报告》、《当代传播》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担任美国驻华使馆项目“传媒与社会研究”负责人之一。 努力以敬畏的心迎接人生每一个挑战,更准愿以诚实、感恩的心对待有限的每一天。
传播研究的哥伦比亚学派及其批评者
美国演员莎朗·斯通事件的媒介话语变异分析
论媒介融合时代微博记者的媒介使用行为与新闻伦理争议——一种中美比较的分析视角
美国政府与美国媒体
政治运行中的权力与传媒
当代美国社会中的大众媒体与宗教
西方媒介规范理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中美媒体关于“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报道的比较分析——基于跨文化传播视角的考察
论美国“媒介审判”概念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及其争议
尽管《报刊的四种理论》是一部开山之作,但在一个特定的框架下来剖析规范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放在一个媒介、社会和文化的历史场域中来审视规范理论,才能更好地理解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中的“应然”角色。 在某种程度上,《报刊的四种理论》是社会责任观点的理论化与继承,内罗在评价此书时毫不掩饰地说道,它其实就包含了一种理论,即自由主义媒介理论。事实上,社会责任论并不是新的观念,这种思想很早就在历史上伟大报人的行径和当下大众传播事业的自律信条中反映出来,但是把这一理论加以整理,并有系统地阐述的还是由彼得森完成的,而一年后出版的《大众传播的责任》(施拉姆著)更是将社会责任理论发展到了巅峰。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报刊的四种理论》的成书过程注定了它无法超越冷战意识形态和古典自由主义的僵局。 在自由主义哲学的解释中,新闻出版自由是一种个人权利,如同言论自由和良心一样,报刊只不过是印刷出版,见诸文字表达的实实在在的物质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