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舌尖上的江南

谈正衡 王毅萍等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

谈正衡 王毅萍等  

页数:

156  

字数:

74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因为好吃、想吃,我们常常给自己摆下虚拟的盛宴。口味都是私人的,但又极具公共性的场景,附丽在一些具体的物事上,就形成了《舌尖上的江南》这本美食加游历的小集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物,江南的美食美景,江南的风土人情,通过谈正衡、王毅萍等
所著的《舌尖上的江南》,成为饮食文字中写得最为垂涎欲滴的一路。作者丰富的自身经历与口舌体验相互映衬,以人事控带食事,汲地域文化的灵泉而浇育出特定的生活情趣,辞气从容舒缓,文字摇曳多姿,一些亲历亲为的场景被描述得极其传神。

作者简介

谈正衡,安徽省芜湖市人,编辑、记者,大江晚报专副刊业务总监。著有散文集《长江流月》,中篇小说集《白狐》,随笔集《热与冷识集》《静夜凉风》《梅酒香螺嘬嘬菜》《说戏讲茶唱门歌》,诗集《五月之岸》,主编过《镜湖星月》《亲切的回忆》《中国古代旅游诗选读》等十多部文学、纪实、教育、旅游类图书。

书籍目录

蔬之新
识得“逆鱼”在仙潭
但喜红椒一味辛
春日滋味
茄子的华丽转身
阳春有野食
苋菜
春来又吃菊花闹
杨花萝卜小亲亲
水火相容说辣椒
传奇毛豆腐
青绿一生
鱼之鲜
春馔妙物是江刀
辣批长江小杂鱼
既饱口福又饱眼福的“冷水鱼”
到桃花潭触摸李白的意兴
西湖醋鱼,美食美景楼外楼
君子好色食红鱼
“脍炙人口”跳水鱼
泡茶的琴鱼会奏乐
没有硝烟的熏鱼
荤之味
当猪头遇上玫瑰花
口福与幸福原来如此接近
“狮子头”,一种即食的快意
持螯更喜树阴凉
奇奇怪怪的鸭脚包
小吃奇
观前街的美食
徽州课
董糖
七宝汤圆
绿豆糕的格律美
抹茶心情
大煮干丝的阔绰风范
鸭血与它的粉丝们
重阳百事“糕”
浓情白米饭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识得“逆鱼”在仙潭 谈正衡 仙潭绝对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仙潭最早还有个名字叫“陆市”。很早很早的年代,当地暴雨连月,洪水泛滥,沦为泽国。一个叫陈廷肃的人带领乡民东迁,筑庐于高地,岁久成聚。人们遂弃“陆市”而择新居,故而名之为“新市”。再后来,这地方又出了一个名道士陆修静。陆道士皓发银髯、道学高深,每天都会去一个古潭,潜到水底弹琴。镇人视他为仙人,顶礼膜拜,将其沐浴弹琴之潭取名仙潭。南朝文人叶申作赋记其事,“仙潭”的名字渐被叫开。仙潭同不远处的塘栖一样,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明清时期,商业空前繁荣,俨然而成江南重镇。时至今日,仙潭仍是一派河道纵横、空灵娟秀的水乡风情。据说,在这里,最为乐道的,不是众多数不清的青石小巷,而是人人至爱的羊肉。 我去仙潭,完全是误打误撞。两年前那个梅雨天气,我本来是要去萧山,结果却给几个朋友截留在杭州,转而他们又开了两部车将我挟持到仙潭,说是要吃一道外人知之甚少的叫做“清炖逆鱼”的名菜。“逆鱼”是什么鱼?几个家伙故意掩盖事实真相,只说仙潭有“逆鱼”,体纤肉细,独特而味鲜。并搬弄来古人之句:味似鲥鱼而无骨刺,鲜若河豚而无毒汁。他们知道我是长江边人,就故意拿鲥鱼与河豚来挑逗我的味蕾。 后来我才知道,所谓“逆鱼”就是逆水游动的鱼。逆鱼是德清名产,它们从太湖起程,一路戗水而上,越是水流湍急,冲得越欢。德清邑人徐本璇曾作《逆鱼》诗:梅黄水涨逆鱼肥,美胜春鲈是也非?见说熏笼传食谱,恰当赋罢遂初归。江南入梅后,淫雨霏霏,苕溪水涨,逆鱼从太湖回溯产卵。逆鱼溯流而上,只走苕溪这条路线,这让逆鱼颇显神秘,而且除了梅雨发大水的那几天,平日里要想找到它们的身影,就如同找寻隐者一样困难。即使在梅雨时节,若是雨水不多,水流不够湍急,苕溪里的逆鱼也很少见。 大约是前来吃逆鱼的人实在太多,那天我们在新市大酒店包厢里等了好长时辰,直到把两三壶茶都喝完,话也说了无数遍。终于上菜了,先上一硕大砂锅,是清炖逆鱼。我拿起砂锅里大汤勺搅了一下,里面有许多手指长的小鱼上下浮沉翻腾。这就是逆鱼呀?乍一看,跟水塘里最常见的穿条鱼非常相像,只是稍胖一点,大小长短都差不多。如果说还有区别,那就是穿条鱼的嘴尖,而逆鱼的嘴是圆的。服务员上来了,给我们用小碗每人舀了一碗。先喝汤,再用筷子夹了一条鱼放人口,感觉肚子里的鱼子特别多,密匝匝的,甚是细嫩甘美。又因为炖得入味,鱼的细刺都酥软了,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直接咽下去。 随即又端上来了一大盘油炸逆鱼,这回能看得更仔细了,连腹鳍基部至肛门那道腹棱都看得清楚。刚从油锅里炸出来的逆鱼,肉身干而不焦,鱼的香味,穿过酥皮散向空间,萦绕座间。刚炸过趁热吃,又酥又脆,鱼腹中金黄的一块鱼子几乎占去鱼身子的一半,那个香真的没法说!就像我们长江边吃刀鱼一样,桌子上放了一碟醋卤,可以根据各人的口味蘸了卤来吃。还可以蘸一些蒜蓉和酱油,背脊上丰厚的鱼肉,用手撕成条放进嘴里,鱼太鲜美,吃了一条又一条,欲罢不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舌尖上的江南 PDF格式下载



因为好吃、想吃,我们常常给自己摆下虚拟的盛宴。口味都是私人的,但又极具公共性的场景,附丽在一些具体的物事上,就形成了《舌尖上的江南》这本美食加游历的小集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物,江南的美食美景,江南的风土人情,通过谈正衡、王毅萍等所著的《舌尖上的江南》,成为饮食文字中写得最为垂涎欲滴的一路。作者丰富的自身经历与口舌体验相互映衬,以人事控带食事,汲地域文化的灵泉而浇育出特定的生活情趣,辞气从容舒缓,文字摇曳多姿,一些亲历亲为的场景被描述得极其传神。


江南有如诗如画的水乡美景,有深藏于记忆中的美食,在江南的土壤中滋生,在江南的土壤中生长,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鲜活,美食如水。


很喜欢这类小书,作者是文笔很好,写出了江南的味道。


我一直给朋友推荐谈老师的书,终于有一个人被我说动了,看了我的书,让我接着帮着下单。要说写吃的书,尤其是江南的吃食,我所读的书中唯谈老师的最棒!这本书里谈老师的文章占一部分,剩下的是别人的,也写的不错,谈老师写鱼写得比较多,一边看一边吞口水~~~


有想到江南再次故地重游的欲望。


舌尖上的。。。。已经滥觞,本书清雅可喜,值得一睹。


我是从一套书系中认识谈老师的<梅酒香螺嘬嘬菜>,就那个系列中的三本,是谈老师主编的,看了就喜欢上了。喜欢谈老师讲美食的细致描述,每次看完都满嘴生津。这本也不例外,各种鱼各种吃,看了就有食欲。很好的一本书,小册子,小32K,不厚也不大,只是精致。一如书中的美食。


整本书的大部分篇幅居然写的都是我家,芜湖的美食,大感意外,格外亲切!都是短小的文章,读来很舒服。


小小一本,适合闲时解闷,文字轻快,作者底蕴够足


早上看了两篇,写得不错,都是谈吃的,作者是个吃货,呵呵


美食小册子,薄薄一本也很有趣味~


很赞 有汪曾祺写端午的鸭蛋的味道


本书写各种菜都如在眼前。


书很薄啊,翻翻就没有了,不过写的很好啊


打折的时候买的,很划算,内容不错,适合吃货看


很想去树上介绍的地方


这个商品不错,喜欢!


小而精,很精致。


这本书倒是挺好看的,估计是哪位仁兄看着好给我顺走了,害得我只能上网来买一本还回去。


特别喜欢看烹饪的书籍,也是自己喜欢烹饪的缘故吧


虽然不是图文并茂,可是很详细


不是正版的六角丛书,假的~


一本值得休闲玩味的小书~~


薄薄的一本,适合在旅行路上解闷,如果正好去这些地方,那就循书香去满足味蕾需求吧。


很多作家的文章合集,对于找寻江南美食有一定的帮助,喜欢~~


老家是江南,近二十年未回了,想念。


买这本是是因为作者的另外两本“清粥草头”“梅酒香螺”,结果这本买来一看,不是那么一回事。


薄薄一本,味道十足!清新,淡雅,朴实,有些味道值得一品!


饮食随笔看的并不多,这本书的文笔略显不足,我还是比较喜欢《老饕漫笔》的文风,不过《舌尖上的江南》这本书中所描写的菜肴从感觉上还是不错的


挺不错的枕边书,谈正衡领衔固然有大将之风,新发现的李幼谦也很不错!


内容很好,非常喜欢,但是书脊折了,快递公司的事,这个问题在这个快递公司已经出现好几次了,希望当当以后不要再让它配送了,对这个公司没有任何希望了!


是个选集


又薄又小的一本书,内容太少了,江南,多少食物可以写,这么一点就出书,怎么好意思?


这本书写得比较一般,全书就那么三四个作者写来写去,烹饪的书也看过不少,如果给分的话,此书只能给三分。


一般,又小又薄的书!一般,又小又薄的书!一般,又小又薄的书!一般,又小又薄的书!


书中谈正衡的文章占了很多,喜欢他的文笔、品味和志趣,看到他的书都买了。一版一印。


有点上当的感觉!不建议购买!


里面的文章都看了,写挺好


全书语言朴实,如同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讲的多是安徽那边的食事。


那么小吗,那么薄一本书


且不说文字太一般,这么小的书性价比太低


内容还不错,书很小,不错价钱还是很便宜的,纸张及印刷业不是很好


非常值得一看的美食美文


小书很精致,没有任何华而不实的东西,作者的文也很好。难得的是这个价位,没有大幅充数的插图。很不错。在亚马逊一直买东西,还是很信任的。但是分享一个心得,那就是一定要买亚马逊自营的商品。那些入驻的卖家十分的靠不住,尤其是不能货到付款的。


挺好的,看看很有意思哦


适合于携带,有空时随意地读,随意地品。价格不贵,还不够吃碗面。买本书却可以看很久,读过即如吃过。好!


  乍一看以为跟着《舌尖上的中国》想火一把呢,一看内容才知道,不是的,文人的吃法,吃出品味.


   看到目录,真的像一本菜单,萝卜、茄子做出的菜或者是臭豆腐也让作者写出这么犀利的感受,吃东西还得有文化?还有那些菜的做法,作者指出了关键所在,是菜单,也不是菜单。
   记得李幼谦的“鸭血和它的粉丝们”,——鸭血粉丝上面多有一撮香菜,葱绿葱绿的,鸭血像一块块紫玉,紫红紫红的,粉丝纠缠其间,雪白雪白的,还有象牙白的鸭绵揪揪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