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经济合作学
2001-10
浙江大学出版社
俞剑平 编著
339
276000
在人类历史上,自从有了国家,便有了对外经济联系。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全球化经济合作日益发展。经济学家们对于全球化经济合作产生的原因、理论、方式、效应等展开了争鸣,大大地推动了全球化经济合作学的研究,并使其成为一门主要学科。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浙江大学对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及研究成果的积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感觉找一本相对合适的教材十分不易。为此,作者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着手依据本人教学经验和几年来为多家企业引进外资等工作实践及平时对全球化经济合作学的研习,编写讲义,希望能写出一部既能阐述全球化经济合作学的基本原理,又能反映我国国情;既便于教学,又可以自学之书。本书概念清晰、层次分明,是一本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的全球化经济合作学教材。 本书在撰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的研究生黄舜、谢华香等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书稿整理等工作,其中,黄舜参与第八、第九章的初稿撰写,谢华香参与第十、第十一章的初稿撰写。因此,本书也包含着他们(她们)的辛勤劳动。全书由作者本人统一修改定稿。书中引用了不少领导同志、专家学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从中得到许多的启迪,汲取了不少的营养。在此,我谨向上述各位同志表示崇高 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由于本人才学浅薄,加之研究能力有限,难免有不妥之处。断流之水,可以鉴形;竹头木屑,曾利兵家。何幸如之,所谓河海一流,泰山一壤,盖亦欲共掖其高深耳。读者有云,其悯撰劳而赐之斧正焉,企予望之! 俞剑平 2001早9月于杭州玉泉 行一斋
本书主要探讨在全球化经济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围绕这一主题,本书就全球化经济合作的理论、技术资源、资本资源、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等在世界各国间的配置和重新组合,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本书视角新颖,论证翔实,分析深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现实感。本书每…章除正文外,都有学习目的、先行材料、关键词、小结、思考练习、综述材料、网址推荐等。本书主要针对我国高等院校经贸类专业的(远程、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课程进修生、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要求而写,但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兼顾了在职经贸类人员和其他对此学科感兴趣的读者的需要,阅读本书,均可获得一定的启示。
第一章 全球化经济合作的资源探析 第一节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第二节 资源与财富的转化途径分析第二章 全球化经济合作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全球化经济合作的概念、对象 第二节 全球化经济合作的哲学思考 第三节 邓小平的全球化理论 第四节 全球化经济合作的竞争理论第三章 资本要素的全球化移动研究 第一节 资本要素全球化移动 第二节 资本要素全球化移动的概念与经济动机 第三节 资本要素全球化移动的经济效应与形式 第四节 资本要素全球化移动的现状及其作用 第五节 资本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第四章 技术要素全球化移动研究 第一节 技术要素转移的由来与发展 第二节 国际技术要素转移理论述评 第三节 技术要素全球化移动的经济动机和经济效应 第四节 技术要素全球化移动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 技术要素全球化移动的制约因素第五章 劳动力要素全球化移动研究 第一节 劳动力要素全球化移动概述 第二节 劳动力要素全球化移动的动机和制约因素 第三节 劳动力要素全球化移动的经济效益 第四节 关于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的争论 第五节 国际劳务合作第六章 土地要素的特殊权移研究 第一节 土地要素的概念及含义 第二节 土地要素的特殊权转移的经济动机和效应 第三节 土地要素特殊权移的形式第七章 全球化信息要素移动研究 第一节 经济信息要素概述 第二节 全球化信息要素合作 第三节 全球化信息要素合作与世界经济 第四节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创第八章 国际直接投资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与发展态势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和基本形式 第三节 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 第四节 国际直接投资的环境与环境评估方法 第五节 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第九章 国际间接投资第十章 国际BOT投资方式第十一章 国际发展扶助第十二章 中国利用外资研究第十三章 中国对外投资研究
书摘第三章 资本要素的全球化移动研究 1.了解资本要素全球化移动的历史 2.理解资本要素全球化移动的概念及经济动机 3.理解资本要素全球化移动的效益与形式 4.了解资本要素全球化移动的现状及作用先行材料 资本要素国际移动与资本输出的区别 资本要素的国际移动这个范畴首先是从生产力的角度、从生产力的国际化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资本要素和资本是两个有着一定联系但又有着明确区别的概念。资本要素是指那些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形式最终投入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和金融资产。这里的中间产品是指厂商用于生产产品所使用的物质形态的经济货物,如厂房、机器、工具、原材料等,这些货物没有进入人们的生活消费,而是成为从最初生产到最终消费的中介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物质前提和条件。厂商把这些货物与其他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土地、技术等)配置而进行另一些特殊产品的生产。从这种意义上说,它们是中间产品,也是直接进入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的资本要素。这里所说的金融资产包括货币、股票、债券或借款等非物质形态的资产形式。这些形式的投资品从生产过程来看,并不是直接投入,而必须转化为特殊产品生产所需要的生产原料和生产设备。也就是说,金融资产是间接投入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的。但应看到,这些金融资产具备流通性,能够方便地转变为各种生产原料和生产设备,甚至转变为其他的生产要素。因而,金融资产(从一定意义上说与货币资本的流动性类似)属于我们现在从生产力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范围,也是资本要素的组成之一。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资本要素是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直接形式和非直接条件(为与“生产三要素论”的土地要素相区别,这里的可以更明确地概括为“非自然的物质条件”)的统称。从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来看,资本要素是资本主义生质载体,但同样可以是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其他生质载体。在阐述国际经济合作原理时,我们分析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我们着重从生产力角度分析作为生产要生产中的特定地位和作用,分析资本与其他生产要素置。当然,资本要素本身虽然并不能等同于资本,但在产方式甚至其他生产方式中被经济使用时,其“趋利。性”仍是其被使用的首要经济动机,也就是说,它被赋予了“趋利性”,否则,也就不会被称为资本要素。这也就是人们经常造成资本要素和资本这两个概念混同的客观原因。 从上述生产力角度对资本要素的国际移动所下的定义,可知其必然有别于资本输出的概念。这种区别可以简要概括如下: (1)流向不同。资本输出一般是指资本从资本主义生产发达的宗主国流向其经济落后的殖民地或附属国,或者是指资本过剩的发达国家的资本流向资本缺乏的经济落后国家;而资本要素的国际移动是多向性的,它不仅包含着资本要素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垂直流动”,也包含着资本要素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逆向流动”,还有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水平流动”。这种流向上的明显区别本身就表明资本输出与资本要素的国际移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含义不同。资本要素的国际移动与资本输出之所以会形成流向上的区别,是因为它们本身的含义不同。资本输出从本质上讲是资本关系的输出或者伸展,这必然要求资本输出的物质载体是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国家向尚未确立的国家,或者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成熟的国家向尚未成熟的国家流动;资本要素的国际移动从本质上讲是生产力高效率发挥的要求,是寻求社会生产力诸要素最佳组合配置,提高生产要素效率的具体反映。因此,由生产力优势及相对缺乏决定的资本要素的国际移动并不会呈现单向性,而是多向性的,即以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为前提,而不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熟度如何。 (3)主体不同。列宁所说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本输出的投资主体是宗主国的金融资本,一般意义上由过剩资本决定的资本输出是以资本主义生产发达的国度区别为前提,而资本要素的国际移动的主体并没有国度的前提,主要是微观经济单位根据自己的生产要素禀赋和自己的经营策略安排的。因此,参与资本要素国际移动的主体可以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也可以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国家为了民族的利益,无论其采取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均可以在资本要素的国际移动中平等地采取有利于自己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来约束和管理资本要素的流进与流出。 (4)结果不同。资本输出的宏观经济结果是再生出宗主国与殖民地、附属国的剥削与被剥削的经济关系,或者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资本要素的国际移动的宏观经济结果是生产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与重新配置,使生产力尽可能得到最佳的组合和发挥尽可能大的效用。 资本要素的国际移动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经济生活打破行政国界和经济国界的产物及表现形式,它虽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曾被赋予资本关系的物质载体属性,但其本身是生产力关系的产物,与资本输出有着根本的区别。关键术语 资本要素 资本要素的国际移动 资本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国际直接投资 第一节资本要素全球化移动 资本输出与利用外资是资本要素移动的两个方面,其行为早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就已开始。以后随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利用外资也进一步发展,并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加速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利用外资的三个阶段 1.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利用外资 19世纪末以前为自由资本主义阶段,那时利用外资的特点为: (1)利用外资的规模小,参与者也较少。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输出资本主要是英、法少数几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而利用外资的国家主要是美国等获得政治独立的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于1776年成为独立国家,建国后不久就开始利用外资,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据统计,到1789年外国在美的资本总额约为6000万美元,时过61年(1850年)后美国外资总额增加到2.2亿美元。美国经济起飞是在1843一1860年期间,主要依靠铁路建设,其中外资对铁路建设起了重要作用。在此期间,建造了27万英里长的铁路,仅在1853年就利用外资约4440万美元,占外资总额的70.4%。 但当时利用外资的规模小,美国1850 1873年23年间共引进外资约10亿美元,1874 1895的21年中共引进外资约10亿美元。外资流人量占当时国民生产总值的10%。 (2)利用外资形式单一,只限于集中投入产业。美国当时主要采用发行证券和债券的形式,吸收外国的间接投资。外资吸收的期限较长,最长可达99年。而近2/3的外资投入到当时铁路和公用事业的建设。 (3)当时引资国利用外资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成功引进外资促进本国经济快速发展,如美国。另一种则导致债券危机,如借款国的外汇收入锐减而无力偿还,主要有阿根廷和巴西;或引资(借款)弥补国内财政赤字,而财政危机又导致了外债危机,这类国家包括秘鲁等。 ……
前言在人类历史上,自从有了国家,便有了对外经济联系。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全球化经济合作日益发展。经济学家们对于全球化经济合作产生的原因、理论、方式、效应等展开了争鸣,大大地推动了全球化经济合作学的研究,并使其成为一门主要学科。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浙江大学对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及研究成果的积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感觉找一本相对合适的教材十分不易。为此,作者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着手依据本人教学经验和几年来为多家企业引进外资等工作实践及平时对全球化经济合作学的研习,编写讲义,希望能写出一部既能阐述全球化经济合作学的基本原理,又能反映我国国情;既便于教学,又可以自学之书。本书概念清晰、层次分明,是一本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的全球化经济合作学教材。 本书在撰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的研究生黄舜、谢华香等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书稿整理等工作,其中,黄舜参与第八、第九章的初稿撰写,谢华香参与第十、第十一章的初稿撰写。因此,本书也包含着他们(她们)的辛勤劳动。全书由作者本人统一修改定稿。书中引用了不少领导同志、专家学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从中得到许多的启迪,汲取了不少的营养。在此,我谨向上述各位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由于本人才学浅薄,加之研究能力有限,难免有不妥之处。断流之水,可以鉴形;竹头木屑,曾利兵家。何幸如之,所谓河海一流,泰山一壤,盖亦欲共掖其高深耳。读者有云,其悯撰劳而赐之斧正焉,企予望之! 俞剑平 2001早9月于杭州玉泉 行一斋
上课老师的书,要考试,所以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