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紫砂壶珍品鉴赏

弘全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1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弘全  

页数:

269  

Tag标签:

无  

前言

金沙泉畔金沙寺,白足禅僧去不还。此日蜀岗千万穴,别传薪火祀眉山。清吴骞宜兴妙乎数龚春,后辈返推时大彬。一种粗砂无土气,竹炉谗煞斗茶人。清吴冲之这两首清诗,形象地概括了紫砂壶的起源,发展以及相关的人文特征。金沙寺地处宜兴县城东南40余里,原是唐朝宰相陆希声的读书山房。白足禅僧即金沙寺内的和尚,他从制陶缸的工匠那里取来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钟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遂传用。”这就是紫砂壶创制的全过程。蜀岗、眉山都是宜兴域内的地名。供春是自足禅僧的紫砂传人,原是明朝正德甲戌榜进士吴颐山的书僮。他在金沙寺伴读时,收集白足禅僧洗手时洗下的细泥,模仿寺内千年古杏的树瘿,别出心裁地捏出几把“指螺纹隐起可按”的茗壶,即后来如同拱璧的“供春壶”。

内容概要

  清吴冲之这两首清诗,形象地概括了紫砂壶的起源,发展以及相关的人文特征。金沙寺地处宜兴县城东南40余里,原是唐朝宰相陆希声的读书山房。白足禅僧即金沙寺内的和尚,他从制陶缸的工匠那里取来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钟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遂传用。”

书籍目录

明代 紫砂壶珍品清代 紫砂壶珍品近代 六大家紫砂壶珍品现代 名家紫砂壶珍品注春 三十二式壶谱

章节摘录

插图:明代紫砂壶的诞生,还伴随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弘治年间,一位高僧云游到阳羡(今宜兴)“东坡先生买田处”,高声叫卖“富贵土”,村民嗤然而笑,高僧说:“是不是嫌土贵?买富如何?”说完,领着村民来到蜀山,告诉他们山穴中有“灿若披锦”的五色土,这就是制壶用的紫砂泥。正德年间(1506-1521年),金沙寺白足禅僧和吴颐山书童供春,完成了紫砂茗壶的发轫工作。随后出现了紫砂四大名家:董翰、赵梁、元畅、时鹏。时鹏即“标大雅之遗,擅空群之目”的茗壶大家时大彬的父亲。当时陶肆流行一句民谣:“壶家妙手称三大。”三大就是时大彬、李大仲芳、徐大友泉。也有人把时鹏算进去,称作“三大一时”。从四大名家到三大高手,表示明代紫砂茗壶已经从初创走向成熟。时大彬之后,明代紫砂的领军人物,当推陈鸣远。《阳羡名陶录》称:“鸣远一技之能,问世特出……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紫砂茗壶的流行,主要得益于饮茶方式和时代风尚的变化。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下令禁止龙凤团茶饼的制作,芽茶替代了固形茶饼,冲泡替代了烹煮。这就给紫砂茗壶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加上士大夫们崇尚“茶壶以砂者为上”,认为紫砂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一客一壶,自斟自饮,其趣无穷。国策与时尚,形成了明代紫砂茗壶发展的壮阔波澜。


编辑推荐

《中国紫砂壶珍品鉴赏(修订版)》:中国收藏鉴赏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紫砂壶珍品鉴赏 PDF格式下载



很好的,纸张是铜版的


还算不错的的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