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哲学论
2006-9
浙江大学出版社
曹小荣
294
《实践哲学论》按照如下的逻辑架构而展开:一、为了能够以实践思维方式来解答“什么是哲学”,必须对“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本身的性质、思维方式与哲学的关系以及什么是实践思维方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考察,从而为直接探索哲学观作好前提准备。二、直接对哲学的本质、存在方式、研究对象、主题、功能等有关哲学的总体性的基本问题进行探索。三、把哲学看成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出的文化形式,通过与科学、宗教、艺术等文化形式进行横向维度上的比较,在哲学与这些文化形式的相互区别和相互关联中达到对哲学本身的更好的理解。四、从纵向维度来考察哲学的有关问题,包括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当今哲学的所谓边缘化问题以及哲学发展的远景等。
第一章 什么是哲学一、问题的性质二、问题的展开三、问题的解答方式第二章 哲学与思维方式一、思维方式二、哲学与思维方式的关系三、实践思维方式第三章 哲学的本质一、当今国内流行的哲学本质观二、哲学本质的多维化三、自由乃哲学之魂四、实践是哲学之本第四章 哲学的存在方式一、哲学是理论还是活动二、哲学有没有自己独立的形式三、哲学是怎样述说自己的第五章 哲学的对象一、对传统的教科书的哲学对象观的批判二、当今我国学界提出来的几种哲学对象观三、新的哲学对象观第六章 哲学的主题一、古代西方哲学的主题:存在论二、近代西方哲学的主题:认识论三、现代哲学的主题:实践论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的演化:从存在论到实践论五、实践论:存在论和认识论的统第七章 哲学的功能一、传统的哲学功能观的局限二、哲学的三大功能:愉悦、认知和评价三、三大功能的有机统一第八章 哲学与科学一、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哲学论争二、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论争的思考三、哲学与科学的比较第九章 哲学与宗教第十章 哲学与艺术一、哲学与艺术的关联二、哲学与艺术的比较第十一章 哲学产生发展的动力一、哲学是人类思维的需要和结果二、哲学是人的现实生存的需要和结果三、哲学是社会文化的需要和结果第十二章 哲学的边缘化哲学边缘化的表现……第十三章 哲学的前景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马克思在“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句话就是:“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旧唯物主义由于看不到实践的意义,所以它们的世界观中的所谓“世界”是与人的实践活动相分离的直观意义上的客体。我们在把世界当成哲学的对象时,所谓的“世界”虽然包括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三大领域”,但世界既然可以分为这三个领域,那么这个世界的生气又体现在哪里呢?如果说社会和人类思维中有人的感性活动的话,那么按照这种分割所得的自然领域就是纯粹的自在世界,这样的自在世界能够成为哲学的对象吗?很显然,我们在探讨哲学的对象时,还缺乏实践思维的自觉,我们所理解的作为哲学对象的“世界”并没有超越传统的抽象唯物主义的视域。 近代科学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在人们生活中的中心地位也由此逐步确立并得以巩固。近代科学的成功对近代哲学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最明显的表现在于:①近代唯物主义吸取了近代科学的方法和成果,使自己成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②近代哲学都把追求绝对真理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都宣称自己的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近代哲学受科学影响后所确立的终极目标当然是既没有也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在研究哲学的对象时,虽看到了近代哲学的教训,但并没有深刻地吸取其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