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本地嵌入
2008-5
浙江大学出版社
叶庆祥
259
《跨国公司本地嵌入:理论、实证与政策选择》着力于为跨国公司本地嵌入(根植)问题提供一个实践问题导向型的系统分析管理框架。作为外资引进大国,我国如何更好利用外资带动和促进全国或本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无疑是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理论与现实研究课题。如何将跨国公司“引进来”固然重要,但如何将跨国公司“留下来”、“促发展”更为关键。《跨国公司本地嵌入:理论、实证与政策选择》试图通过对跨国公司本地嵌入的系统性研究,识别在多因素、多主体的综合影响下,目标冲突、冲突协调、嵌入失效、嵌入“消退”等路径机理、现实困境和相关政策安排问题,系统剖析了跨国公司本地嵌入行为的深层次机制和政策实践难题。全书对地方政府、跨国公司等相关主体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经验启示和政策指引。
叶庆祥,男,1977年生,广东省东莞市人。先后于2001年、2004年和2006年在浙江大学获得管理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在国内多种重点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研究。2006年12月后就职于东莞市委政策研究室,当前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战略管理、产业经济和公共政策研究。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一、现实背景二、理论背景第二节 几个主要概念界定一、嵌入与本地嵌入二、关系与网络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一、研究目标二、研究方法第四节 研究技术路线和内容安排一、技术路线二、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一节 地方角色的演变一、传统理论对空间的忽略二、对地理空间的再发现三、关于全球化与本地化的争论第二节 “全球本地化观”下的两个研究视角一、本地—全球视角二、全球—本地视角第三节 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一、网络观二、连接观三、本地嵌入观的提出第四节 跨国公司—地方关系的经验研究现状一、不同视角下的跨国公司与地方的关系二、跨国公司的本地嵌入第五节 本章小结和讨论第三章 本地嵌入的概念内涵与内在路径第一节 本地嵌入的理论内涵一、“企业—地方”关系二、本地嵌入的概念框架三、本地嵌入的内涵特征第二节 本地嵌入的实体要素一、关系纽带的作用二、实体要素的类型第三节 本地嵌入实体要素的分析维度一、网络分析模型的评论二、关系嵌入与结构嵌入三、本地嵌入的地理空间性:地理嵌入的提出四、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的本地嵌入比较:成员嵌入的提出第四节 本地嵌入的效应要素一、本地嵌入效应中的“推一拉”模式二、社会资本的推动效应三、网络权力的拉动效应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四章 跨国公司本地嵌入演进机制第一节 本地嵌入的形成与发展:一个整合分析框架第二节 本地嵌入的影响因素一、本地区位因素的影响分析二、跨国公司内部因素的影响分析三、全球价值链因素的影响分析第三节 跨国公司本地嵌入的发展演进一、跨国公司与地方政府博弈下的本地嵌入演进二、母子公司互动下的本地嵌入演进三、全球价值链下的本地嵌入演进……第五章 跨国公司本地嵌入失效及网络外移机制第六章 跨国公司本地嵌入的内在路径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现买背景 当前,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东道国(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吸引外资,一者弥补本地发展资金的不足;再者,更为重要的,借机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以此带动本地经济产业发展。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采取招商引资策略,发展本国经济(如当初亚洲“四小龙”中的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就是成功例子),甚至一些发达国家地区也希望通过吸引外资来重振当地产业(如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英国原已衰落的汽车产业通过吸引日本汽车跨国公司投资本地获得了复苏)。 然而,在一个资本能够进行自由地有效流动的时代,任何一个地区都无法保证投资本地的外资不会再次外移出去。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实施利用外资发展民族经济的发展战略下,成功引进了大量外资,但是发现“筑巢引凤”所形成的一些外向型加工区域仅仅是外资企业暂时落脚的“飞地”。在不少开发区往往看到一些独立的大型外资企业的“堡垒式”建筑,它们往往只与海外母公司发生联系,而与本地企业联系很少,甚至是“两头(采购与市场)在外”,如珠三角出现的“三来一补”工厂。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工厂型企业,即使一些研发中心,也可能很少与当地其他机构发生联系。这些跨国公司往往可能随着本地成本优势的下降而再次发生外移。事实上,国内已经开始出现了少数跨国公司的外移行为。这表现为部分跨国公司开始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且通常这种跨国公司的外移行为或多或少地会给原投资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项后军,2003),比如劳动就业的减少,地方财政收入的下降,甚至是当地经济产业的衰退。这些现象常常被称为跨国公司的“松脚性(footloose)”,描述的是跨国公司与当地联系少,易外移,溢出效应有限等问题。由此,我们不禁产生疑问,跨国公司的迁移是否不可避免,是否有可能让它们根留于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