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削编程与操作
2008-8
浙江大学出版社
张瑜胜,刘欣欣 著
184
近年来,浙江大学出版社一直关注着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通过为中等职业教育开发教材,努力为职业教育做贡献。早在2002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就出版了浙江省第一套适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数控专业教材。最近,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和教育部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浙江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了基于“项目教学型课程”的中等职业教数控专业教材。 这套教材在编写中,充分体现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想,凸显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能力本位,即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实施与评价等都力求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二是任务引领,即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技能、知识和态度的学习,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三是结果驱动,即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结果,如物质产品或服务产品,激发学生 的成就动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内容实用,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选择课程内容,不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而是强调内容的实用性;五是做学一体,即主张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为红线组织教学,旨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这套教材的编写人员,均为参加过教育部中德师资培训项目的骨干教师。他们借鉴、吸收了德国职业教育的许多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并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以现代企业的需求为基础,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智力结构和认知水平,组织教材内容,使教师在使用这套教材教学时,能教得轻松;学生在使用这套教材学习时,学得有兴趣。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套教材也是中德师资培训项目的成果。 这套教材的出版,是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理论与开发技术的一次有益尝试。它对重构符合地区经济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针对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特点来编写,是一本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的教材。全书以理论知识结合项目和任务模式编排,不强调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将知识点与项目、任务有机地结合,在项目、任务教学过程中,完成技能的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1章 数控铣床操作基础1.1 数控铣床与铣削加工简介1.2 数控铣床控制面板的学习与操作训练1.3 数控刀具1.4 坐标系与对刀1.5 数控程序概述与程序录入第2章 数控铣削编程基础项目一 直线编程练习项目二 圆弧编程练习项目三 刀具半径补偿指令编程练习项目四 刀具长度补偿指令编程练习项目五 固定循环指令编程练习项目六 子程序及其他功能指令第3章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3.1 数控加工工艺概述3.2 数控铣床加工工艺分析3.3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设计第4章 数控铣削加工综合练习项目一 外轮廓加工项目二 内轮廓加工项目三 沟槽加工项目四 十字凸板项目五 孔系加工项目六 六边形凸台项目七 圆弧连接内型腔项目八 双面零件的加工项目九 综合练习
理论部分大量配图示,务求形象生动;机床的操作部分设置操作流程表,学生按照操作流程表来逐步操作机床,可以大量减少误操作。教材突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