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浙江教育家和中国近代教育

张彬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彬  

页数:

239  

内容概要

浙江作为文化之邦,历来是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的地区,古代曾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教育家,近代也不乏学贯中西、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的优秀代表人物。近代浙江教育家不仅在浙江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引领潮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走出家乡、立足全国、放眼世界,活跃在中国近代教育的各个领域,作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重大贡献,如早期导入西方教育理论的王国维,主持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蔡元培,探索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现代化之途的经亨颐、竺可桢,致力于近代教育出版事业的张元济、杜亚泉,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杨贤江,开创近代幼儿教育的陈鹤琴、张雪门和张宗麟等。近代浙江之所以能造就众多的文化精英和教育家,绝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浙江灿烂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影响所致,也与地处沿海、较早接受外来文化的地域特点密切相关。《管制与自律》旨在对浙江教育家在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进行梳理、研究,以丰富中国教育史和浙江教育史的内涵,并且通过对他们的人文背景及其教育思想形成的文化成因等方面的探讨,达到弘扬浙江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目的。由于受全书框架的限制,我们未能更充分地全面反映近代浙江教育家的功绩,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完善;同时因水平、能力有限,在分析和研究中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学贯中西的浙江教育家 第一节 近代浙江教育家群体概述  一 从传统转向现代  二 从浙江走向全国 第二节 近代浙江教育家群体网络  一 基本情感纽带  二 重要活动阵地  三 主要互动方式 第三节 近代浙江教育家群体特征  一 脚踏实地,献身教育事业  二 筚路蓝缕,引领多方领域第二章 铸造中国大学的现代雏形 第一节 现代大学理念的倡导者  一 蔡元培的大学理念  二 蒋梦麟的大学理念  三 竺可桢的大学理念 第二节 改造北京大学的举措  一 转变观念,端正校风  二 遵循思想自由的原则  三 改革教育和教学体制 第三节 提升浙江大学的策略  一 礼聘一流专家学者  二 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三 建立民主管理体制  四 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第三章 探讨中等教育的改革实践 第一节 倡导人格教育的思想  一 宣传人格教育的学说  二 诠释人格的时代新意  三 提出全人生指导思想- 第二节 改革师范教育的实践  一 论师范学校的宗旨  二 论师范学生的特质  三 探讨师范教育改革 第三节 春晖中学的办学模式  一 以陶冶人格为主旨  二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三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第四章 开创中国幼稚教育之先河 第一节 开展幼稚园课程研究  一 阐明幼稚园课程的目标  二 研究幼稚园课程的内容  三 探索幼稚园课程的编制 第二节 开创儿童心理学的实验  一 论儿童期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 科学划分儿童的年龄阶段  三 论儿童的心理特征及教育 第三节 培养幼稚教育专业人才  一 论幼教专业人才的重要性  二 论幼教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 论幼教专业人才的素质第五章 推动教育出版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传播近代新教育的出版人  一 投身近代教育出版业  二 集聚上海商务印书馆 第二节 编辑出版各类新式教科书  一 推出各类配套教科书  二 编写自然科学教科书  三 改编国文、修身教材  四 提高教科书编写质量 第三节 创办、主编近代教育期刊  一 创办及主持综合性教育期刊  二 创办《中学生》和儿童期刊  三 开辟《东方杂志》科普之窗  四 为教科书的出版制造舆论第六章 促进现代教育理论的传播 第一节 传播西方进步的教育学说  一 导入西方教育学的先驱  二 译介西方教育学论著  三 探讨教育学理论基础 第二节 制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一 西方美育思想的导人  二 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三 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 宣传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一 译介苏维埃俄国教育  二 论教育的本质和职能  三 论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学贯中西的浙江教育家  第一节 近代浙江教育家群体概述  一 从传统转向现代  作为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区,重视教育是浙江历来的传统。据史料记载,东汉初年,上虞私人兴办的蒙学机构已颇具规模,王充就读的书馆有小童百人以上。五代吴越国时,钱镠虽为武人出身,但广开才路,注重教育,曾建国学,聚图籍。宋代以后,浙江的文化教育尤为繁荣,府州县学普遍设立,僻静之处书院林立,许多学者热衷于传道、授业。北宋初年,胡瑗曾在湖州主持州学,所创造的“苏湖教法”名噪一时;庆历年间,被誉为“庆历五先生”的杜醇、杨适、楼郁、王致、王说,均在浙东积极从事教化活动;皇祐年间,王开祖在家乡华盖山设东山书院,从学者数百人。南宋的浙江,更是文风鼎盛,人才辈出:“甬上四先生”舒磷、沈涣、杨简、袁燮在奉化、定海、慈溪、鄞县等地授徒讲学;吕祖谦晚年主持丽泽书院,亲编教材,制定《学规》;陈亮、叶适分任永康五峰书院、东阳石洞书院主讲,有志于培养匡时救世、建功立业的人才。元代,程端礼所著《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详载读经、学史程序,成为家塾教学计划之范本,也被奉为郡邑学校的读书准绳。明代,王阳明从政之余热心于教育,每到一处,均建学校,创书院,立社学;刘宗周讲学20余年,历东林、首善、证人三书院,创立蕺山学派。明末清初,黄宗羲在绍兴证人书院、宁波甬上书院、余姚姚江书院等地讲学,从者甚多,其领衔的清代浙东学派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开放兼容是浙江传统文化的又一显著特征。两汉、西晋、北宋等朝末年,北方战乱,大批人口南迁,浙江成为北人落户的首选之地。人口的流动带来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削弱人们对于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偏执和盲从,逐渐形成了开放兼容的文化心态,这在历代浙江学者的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如王充虽严厉批判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却认为“仲舒之言道德政治,可嘉美也”,他在继承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道、法、墨等各家精华,并涉猎天文、地理、医学、农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丰富发展自身的思想;吕祖谦以“不私一说”、“不名一师”的学风以及兼取“朱学”和“陆学”之长的风格而著称,孝宗淳熙二年(1175)曾相邀朱熹、陆九渊兄弟至江西信州鹅湖寺探讨学术,后人称其“平心易气”,“宰相之量也”;被朱元璋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兼采朱陆之长,折中儒佛思想,“于学无所不通”;王阳明在吸收佛道思想的基础上,改造了正统儒家学说;黄宗羲不仅“折中朱陆”、“宗王而不斥朱”,而且吸收了当时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提出“一本而万殊”、“舍众以合一”的思想。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浙江教育家和中国近代教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